本文目录
大航海时代西班牙人口
1574年西班牙移民约计16万人,此外有许多西班牙男人和土著妇女所生的混血民。后来殖民地人口最多时,白人增加到327.6万人,混血民532.8万人,印第安人735万人,黑人77.6万人。
为什么荷兰的英文名有三个之多
要了荷兰的名字来由,先要回顾荷兰历史。其实在中世纪时代的尼德兰(Netherlands),还包括比利时。而荷兰(Holland),只是尼德兰北部一个省份而已。 十六世纪初,整个尼德兰地区都由西班牙人统治,而受宗教改革影响,当时尼德兰北部的说德语的省份(包括荷兰)改奉基督新教,与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统治者无法相容,结果在十六世纪开始闹。而荷兰省就是运动的首个根据地,后来荷兰省拉拢得尼德兰十七个省份其中位于北部的七个省组成联盟取得。虽然取得后以尼德兰(Netherlands),但荷兰(Holland)包被人广泛使用,原因我相信有二: 1. 荷兰是尼德兰地区运动的领导,加上是沿海,很多尼德兰地区的远洋船都来自荷兰,很多大城如阿娒斯特丹、鹿特丹、海牙均在荷兰境内,在政治经济历史上荷兰都有领导地位,故很多人都以荷兰称呼整个的尼德兰。 2. 尼德兰这个名字,在1830年以前并非完全指现时的尼德兰王国,如上面提及,现在的比利时,古世纪时也是尼德兰一部份。当尼德兰北部脱离西班牙后,南部未有的尼德兰(即今比利时)当时称为西属尼德兰,至1714年西属尼德兰转予奥地利,又改称为奥属尼德兰。至1815年拿破仑战争结束,奥地利放弃奥属尼德兰,直到1830年这个尼德兰才建立的比利时王国,我们再不以尼德兰称呼比利时。所以有数百年,尼德兰的称呼其实比较混乱,称已的尼德兰为荷兰,就容易分辨。当时,1830年比利时出现后,人们都知称尼德兰已不包括比利时,而是专指荷兰。但荷兰这名字在很多地方而习惯使用。 现时荷兰的官方正名尼德兰王国(Kingdom of Netherlands)。 至于Dutch,只是解作荷兰人,不用作地名或国家称呼。 2007-02-04 00:04:43 补充: Dutch 其实解作荷兰的、荷兰人或荷兰语,在文法上与English Chinese French的用法相同。以下例子可解释:国家名( 国家的/那国家的人/那国家的语言)England(English)France(French)China(Chinese)Netherlands(Dutch) 英格兰超级联赛是English Premiership而不会作England Premiership,而荷兰联赛叫Dutch Eredivisie也是基于以上文法。 参考: 王德昭:西洋通史 Netherlands 是正式名称 Holland 是俗称 Dutch是荷兰语 Dutch = 欧洲人称呼 Holland = 广东话的拼音 Netherlands = 国际上的名称 Koninkrijk der Nederlanden 国家格言: Je Maintiendrai (法语 我将保全) 官方语言 荷兰语 (+弗里西语 在 弗里斯兰省) 首都 阿姆斯特丹 海牙 女王 贝娅特丽克丝 首相 扬·彼得·巴尔克嫩德(Jan Peter Balkenende) 面积 - 总面积 1615 0511 - % 水面 列第 131位 4 1526 km2 18.41% 人口 - 总人口 (2003年) - 人口密度 列第59位 477/km2 时间 - 宣布1579年 - 被承认 八十年战争1648年 货币 欧元² 荷兰欧元硬币 时区 UTC+1、夏时制:UTC +2 国歌 威廉颂(Het Wilhelmus) 国际域名缩写 .NL 长途电话代码 31 (1) *** 所在地 (2) 1999年之前: 荷兰盾 荷兰(Nederland)位于欧洲大陆,是荷兰王国的其中一个组成部份。它位于欧洲西北部,濒临北海,与德国、比利时接壤。荷兰国土海拔很低,很多地方地势接近甚至低于海平面。它以海堤、风车和宽容的社会风气而闻名。荷兰拥有两个首都:阿姆斯特丹和海牙。阿姆斯特丹是宪法确定的正式首都,然而, *** 、女王的王宫和大多数使馆都位于海牙。此外,国际法庭也设在海牙。 正式名称为 Koninkrijk der Nederlanden(荷兰语,中文音译「尼德兰」),俗称 Holland (荷兰)。原意是「低洼之国」,故使用普通名词的复数形式,并且要加冠词。日耳曼语系直接称为 the Netherlands(英语),Die Niederlande (德语),而拉丁语系则意译为 les Pays-bas (法语),los Países Bajos(西班牙语)。
1566年,西班牙尼得兰独立运动的始末
尼德兰 荷兰语意为“低地”。 ①即“荷兰,比利时”。 ②尼德兰(The Netherlands, 荷: Nederland)。指莱茵河、马斯河、斯海尔德河下游及北海沿岸一带,相当于今天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东北部的一部分。1516年,西班牙国王斐迪南死后,他的外孙查理一世即位。查理已经在1506年从他父亲(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之子)方面继承了尼德兰,这时又以西班牙国王的身份领有这片土地。从此尼德兰成为西班牙的属地。即十六世纪初叶后,受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统治。1566年,北方各省掀起反西班牙封建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1579年北方八个省和南方部分城市成立“乌特勒支同盟”,1581年成立“尼德兰联省共和国”。1795年后,成为法国统治下的荷兰王国。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原南部各省和荷兰合并为尼德兰王国。1830年南部脱离尼德兰独立,成立比利时王国。 尼德兰濒临北海,地势低平,耳德河的深水便于大船出入,因此海外交通十分便利。尼德兰的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很快,外国商人纷纷来到这里经商。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商业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尼德兰的经济又有进一步的增长。十六世纪前半期,尼德兰已经有三百多个城市。南部城市安特卫普是欧洲贸易的一个中心。这里,每日往来的外商有五、六千人,港口同时可以停泊大小船只二千多艘。商人们运来美洲的金银、东方的香料等奢侈品,运走西欧、北欧的纺织品、金属制品、船舶用具,等等。安特卫普有发达的纺织、玻璃制造、制糖、印刷等业;银行、汇兑、信贷业务应运而生。北部农业发达,荷兰、西兰两省渔业、造船业、麻织业、毛织业都很兴旺。北部各省与英国、波罗的海诸国和俄罗斯都有贸易往来。阿姆斯特丹是北部各省的经济中心,是谷物贸易的重要市场。 十五世纪后半期的安特卫普 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早在十四世纪就开始出现于尼德兰,十六世纪得到迅速发展。最重要的是北部荷兰、西兰两省经营纺织和造船业的手工工场,南部佛兰德尔、布拉奔两省经营纺织、冶金、制糖、印刷业的手工工场。其中发展最快的是毛、麻纺织手工工场。但是南部毛织业的原料和产品销售主要依靠西班牙和英国市场。这里的大资产阶级同西班牙及其殖民地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尼德兰农村中也出现了资本主义农场。 西班牙在尼德兰的专制统治 在宗教改革的浪潮中,路德、慈温利、卡尔文等教派先后传入尼德兰。卡尔文教派的影响最为广泛,接受者有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也有劳动人民,它成了反对西班牙统治的强大力量。旧贵族力图保持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各种既得利益。他们仿效德意志路德派诸侯的做法,没收教会的土地财产来扩大势力。 查理是君临经济发达、城市富庶、资本主义因素正在迅速增长的尼德兰的专制统治者。他在这里派驻总督,设立财政、行政机构和宗教裁判所,在政治、经济和宗教问题上推行专制政策。原来尼德兰的各个省和城市都享有一定的自治权和传统的权利。查理为了维持神圣罗马帝国的庞大的行政、军队、战争开支,到处征款。尼德兰最富庶,查理在这里的勒索也最疯狂。他还利用天主教会作为统治工具。1550年的敕令(被称为血腥敕令)规定,禁止传抄、保藏、散发、买卖路德或卡尔文等改革者的文集。凡散布“异端”学说者,男的杀头,女的活埋。查理统治期间,有五万到十万尼德兰人死于宗教迫害。尼德兰爆发了几次起义反对查理的专制统治。 奥伦治亲王威廉 1556年,腓力二世继承了查理的西班牙王位,也继承了他的四百五十万锂的债务,对尼德兰的高压政策变本加厉。他排挤尼德兰贵族的势力,废除商人直接与西班牙殖民地通商的特权,拒绝偿付国债,使尼德兰的银行家蒙受巨大损失;接着他又提高在西班牙收购羊毛的税额,使尼德兰的羊毛输入减少百分之四十。尼德兰的资产阶级受到很大的打击,许多手工工场倒闭,工人失业。他无情地迫害新教徒,推行耶稣会的活动。他企图改组尼德兰教会,增设十四个主教区,由国王直接任命主教,从而加紧控制人民。他的政策激起教俗各阶层的反对。尼德兰各城市的卡尔文教派组织起数以千计的武装队伍,以传道集会的形式宣传反对西班牙的统治,并且举行暴动。与资产阶级利益有联系的大贵族组成以奥伦治亲王威廉为首的“贵族同盟”。1565年,他们派代表到西班牙去面见腓力二世,要求改变专制政策。第二年,在威廉的赞许下,由大约二百名中小贵族组成的代表团(其中包括威廉的弟弟路易)到布鲁塞尔去向西班牙总督请愿,反对西班牙的政治压迫和宗教迫害,同时表示效忠国王。这些要求毫无结果。当贵族企图用温和方式取得和解的时候,群众却采取了积极行动。 希望对你有帮助
世界上最早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
世界上最早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是尼德兰(当今荷兰与比利时),尼德兰共和国也是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1566年,荷兰掀起反西班牙封建统治的革命斗争,宣布废除西班牙对荷兰的殖民统治,联盟独立;1581年,荷兰七省联合,宣布成立尼德兰联省共和国。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最早的革命行动是尼德兰革命。继之影响深渊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另外,美国、德国、俄国、日本等地方也经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进入资本主义历史阶段。尼德兰革命,有人也称作“八十年战争”,是尼德兰脱离西班牙专制统治的战争,是尼德兰自身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宗教改革的产物。革命的结果,就是世界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尼德兰联省共和国的诞生。1581年7月26日,来自荷兰各起义城市的代表在海牙郑重宣布:废除西班牙国王对荷兰各省的统治权,联盟正式宣布独立,成立荷兰共和国。战争在继续,直到1648年西班牙国王菲利普四世才签订《明斯特条约》,承认七低地尼德兰七省联合共和国。这是一个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国家。很多历史学家说,它是世界上第一个“赋予商人阶层充分的政治权利的国家”,也就是资本主义国家。
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
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尼德兰共和国(荷兰)。
尼德兰共和国是1581年-1795年期间,在荷兰及比利时北部地区(佛兰德区)所存在的一个国家,这段期间也是著名的荷兰黄金时代。
尼德兰在建立前,先后受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和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1568年,因西班牙国王实行中央集权,对新教加尔文派进行了打压,当然这里所谓的打压是带有鲜血的。于是,西班牙的内部爆发了一场长达80年(1568-1648)对抗战争。
在这里长达80年的抗争中,1579年,北方七省成立的乌得勒支联盟共同对抗西班牙的统治,在今天被认定为荷兰的开始。荷兰正式建国则是1581年7月26日,这一天各个起义城市的代表齐聚一堂,他们于海牙共同声明废黜西班牙对荷兰各省的统治正式独立,成立尼德兰联合共和国,也就是荷兰共和国。
尼德兰共和国的兴衰过程
1516年,西班牙国王斐迪南死后,他的外孙查理一世即位。查理已经在1506年从他父亲(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之子)方面继承了尼德兰,这时又以西班牙国王的身份领有这片土地。从此尼德兰成为西班牙的属地。即十六世纪初叶后,受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统治。
1566年,北方各省掀起反西班牙封建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1579年北方八个省和南方部分城市成立“乌特勒支同盟”,1581年成立“尼德兰联省共和国”。
1795年后,成为法国统治下的荷兰王国。
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原南部各省和荷兰合并为尼德兰王国。
1830年南部脱离尼德兰独立,成立比利时王国。
为何曾经的尼德兰会分裂为后来的两个国家呢
我们首先要介绍一下一个在我们中国人看来无关痛痒的欧洲宗教问题,这个因素看上去和题目关系不大,实际上关系却是非常大。
废话不多说,我们直接开始,在中世纪的欧洲,宗教问题非常严峻,当时遍布各地的宗教裁判所动不动就把“女巫”挂在十字架上烧死。这种氛围下,教皇所代表的教会地位水涨船高,他们借此嚣张跋扈,以注解《圣经》来谋取私利,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人敢冒犯他们的权威。
到了十四十五世纪,随着佛罗伦萨和威尼斯这类工商业城市的崛起,这类工商业城市的兴起带动了资产阶级的产生。但是教会对此熟视无睹,在教会眼里,这些新诞生的资产阶级和以前那些被压迫的贵族子弟区别不大,于是教会依旧按照曾经的经验,要求他们听从上帝安排,祈求来世幸福。
可是很明显,这种老旧的要求限制不了新兴的这些资产阶级,这些资产阶级更愿意通过创造财富来让自己今生就过的幸福快乐、比起来生和崇敬神灵,更愿意追求现实的享受。
宗教改革当中的重要一环就是剥夺了之前只有教会才配解释《圣经》的权力,按照神学家马丁路德的说法,人人都有资格解释《圣经》,所谓“信仰即可得到拯救”,这直接造就了一大批抛弃了旧的天主教的那些繁文缛节的“新教”,这也是历史上“新教”的起源。
这些“新教”不承认收到罗马教皇控制,新教毫不犹豫的否定了教皇以及教廷的权威、简化宗教仪式、坚持国家政权要高于神权。16世纪的宗教改革问题就像一股春风,迅速吹遍了欧洲大陆,在欧洲大陆经久不息的徘徊,使得千千万万人民觉醒了,其中就包括我们问题的主人公尼德兰。
当时尼德兰地区收到这股风潮的影响,北尼德兰由于之前工商业发达,资产阶级发展收到大量来自教会的残酷压迫,所以很顺利的接纳了新教,换句话说就是北尼德兰人非常满意这场宗教改革运动,但是尼德兰南部地区态度可就相当不对劲了,由于南尼德兰封建贵族地主阶级实力强大,他们对于北方的工商业城市本就看不惯,现在看到北方的那些家伙纷纷离经叛道了,这还得了?于是南尼德兰与北尼德兰割袍断义——我还是做我自己,谁想搞事情我就搞谁!
原本尼德兰地区同属西班牙控制,这么一来,尼德兰地区北部宣布独立,而南部依旧在西班牙控制之下,而独立的北尼德兰人建立了联合省共和国,也就是荷兰国的前身。
那么南方尼德兰到底是怎么独立的呢?上文说的是16世纪的事情,等到了17世纪,法国强势崛起之后,面对着昔日的“无敌西班牙”,这个时候的“无敌西班牙”就已经是一个没牙的老虎,西班牙被法国按在地上一顿狂扁,按照法国的构思,西班牙这下得乖乖的把南部尼德兰双手奉上吧,实际上,法国想太多。
因为西班牙这个曾经的霸主早已经衰落,奥地利也狠狠地挖了一口,南尼德兰地区早就变成了奥属尼德兰,发现被奥地利捷足先登之后,法国很不高兴。但是法国也没什么好办法,因为奥地利这几年也发展得不错,为了这个南尼德兰地区有点不值得。
法国这些年南征北战,可以用穷兵黩武来形容,就像这种出力没结果的战争不知道干了多少,早就让人民很恼火了,于是法国爆发了大革命,奥地利帝国为代表的欧洲封建贵族国家一致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洪水猛兽,于是集合起来一起痛打法国,但是法国竟然反败为胜,反而击溃了奥地利帝国,还把朝思暮想的尼德兰南部地区拿到手里。
等到拿破仑上位后,北尼德兰也没有逃出法国的魔爪,因为拿破仑,分隔了将近两个世纪的尼德兰地区归于一统,真的是世事无常,真让人难以想象,居然是这种统一的方式。
更戏剧化的还在后面,随着拿破仑的垮台,北尼德兰再次获得独立。而南尼德兰作为拿破仑留下的遗产,于是尼德兰联合王国在反法联军的见证下成立了,反法联军相信这个王国将会遏制住法国,奥地利帝国为了遏制法国,也就看着木已成舟,只能忍痛割爱了。
只是很可惜,两百年的时间,沧海桑田,两地的文化传统以及宗教都变得已经大为不同。北尼德兰又因为本身就是独立政权,而南部尼德兰一直是他国附庸,所以生活中南尼德兰人总是被北尼德兰人歧视和和嘲讽。并且特别由于宗教问题,双方势同水火,最后南尼德兰人忍无可忍,民变四起,爆发了一场独立革命,正式独立后的南部尼德兰就是日后的比利时王国。
所以,让我们回到题目,南北尼德兰之所以非要分裂,实在是因为经过百年时间的分离,双方已经不再拥有相通的一切了,尤其是在宗教问题上,更是致命一击。
了解中国历史的人,可能会感慨我们中国历史上大分裂的时间也不是没有百年之久的,怎么以后还能统一呢?但是如果我们都习惯了有这种印象,会影响我们理解尼德兰的问题。这个尼德兰地区分裂问题与我们中国的统一问题决不能不能同日而语——因为中国历史上不存在宗教差异过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