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严嵩、严世蕃父子二人,怎么死的
- 在《大明王朝》中,裕王是独苗,为什么严嵩父子还要和他对着干
- 严嵩父子的下场是什么
- 专揽朝政20余年的严嵩父子是被海青天海瑞斗倒的吗
- 明代严嵩父子是如何能在皇帝眼皮下,贪污十几年而安然无恙的
- 明史六大奸臣之一的严嵩,他的儿子是谁怎么死的呢
- 明朝奸臣严嵩父子犯了哪些错误最终导致垮台呢
严嵩、严世蕃父子二人,怎么死的
严世蕃是因罪被斩而亡,严嵩是病死的。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严嵩失势,严世蕃被判流放广东雷州,不料严世蕃途中擅自返回故里,并大肆扩建府第,四十三年(1564年),御史林润弹劾严世蕃通倭寇、图谋不轨,明世宗大怒,将严世蕃逮捕下狱。
次年案结,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三月二十四日,严世蕃与党羽罗龙文一同被处斩,刑前两人抱头大哭,得年五十三。次年四月,严嵩亦死于墓舍,死后无人问吊。
扩展资料:
相关事件
严氏父子因其贪赃枉法早就被正直之士所痛恨,不断有人站出来弹劾他们。但是,因为明世宗的偏听偏信、严嵩的奸猾狡诈,这些弹劾不但都没有奏效,那些上章弹劾他们父子的人反而往往备受打击,丢官不说,有的还搭上了身家性命。
沈鍊,曾作锦衣卫经历。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上疏弹劾严嵩“贪婪愚鄙”,历数其“受将帅之贿,边防弛备”、“受诸王馈赠,干预宗室事务”、“揽御史之权,败坏政纪”、“嫉贤妒能”等罪状。
世宗不但未将严嵩治罪,还认为这是沈鍊诋毁大臣,下诏将沈鍊廷杖、谪官。严氏父子并不罢休,几年后,指使党羽寻机陷害,沈鍊被斩,他的三个儿子,两个被打死,一个被发配到边疆。
在《大明王朝》中,裕王是独苗,为什么严嵩父子还要和他对着干
首先要明白皇帝与储君的矛盾是与生俱来且不可调和的。千万不要用平常人的父子观念来看待皇帝与储君的父子关系,皇帝与储君不仅仅是父子,他们中间隔着的是朝中不同党派的各种大臣,对于储君身边的大臣而言,拥立之功实在是太诱人了。随手翻翻《史记》《资治通鉴》,抑或是其它的历史书,因为皇位之争而父杀子、子杀父、兄杀弟、弟杀兄的简直不要太常见。
严嵩父子的立场
其实,不是严嵩父子要和裕王对着干,而是嘉靖要严嵩父子和裕王对着干。嘉靖需要朝中有一股和裕王敌对的势力来牵制裕王,借此来稳固自己的皇位。严党所走的路就是替皇帝背黑锅,从而获得自己的利益,用严嵩的话说就是替皇帝"遮风挡雨",那么对付裕王也是替皇帝"遮风挡雨"的任务之一。
其实严嵩父子在走上替嘉靖"遮风挡雨"的这条路时,所选择的就是一个必死之局,他们早晚是要被清算的,如果偷偷投靠裕王,以嘉靖的政治智慧,他们是一定会被发现的,不等裕王继位,嘉靖就会先清算他们,那么严党只会倒的更快。而且,很多事情一旦做出就不存在挽回的余地,比如严嵩父子和徐高张对立、嘉靖借严嵩之手铲除和自己对立的忠臣,严嵩父子一旦做了这些事情,裕王和他们就不存在和解的可能,更不要说偷偷投靠裕王了。
对立状态
严嵩为什么成为首辅,就是因为他给嘉靖背好锅他才是首辅,而不是他是首辅为什么要给嘉靖背锅的问题,所以严嵩必须是脏的,不脏就当不了这个首辅,给嘉靖背锅就是跟裕王对立,剧中严嵩和裕王都只是一个符号,严嵩代表背锅者,裕王代表继承人,换谁都一样。
严嵩父子的下场是什么
严嵩父子的下场是,严嵩被没收了家产罢官回乡,两年后在家乡病死。严嵩的儿子严世蕃被世宗皇帝下令斩首。
1564,严世蕃被御史弹劾。世宗皇帝听完了以后大发雷霆,随即下令把严世蕃逮捕下狱。1565年结案,严世蕃被斩。
1562年,有人给世宗皇帝介绍了一位道士,一天道士在与皇帝的谈话中说今天会有奸臣来向皇上禀报事情,这个时候刚好严嵩路过。
世宗皇帝早已经对严嵩父子心生厌恶,最后而严嵩被没收家产,削官还乡,无家可归。两年后病死,终年八十七岁。
扩展资料:
严世蕃称得上中国历史上的顶级巨贪。有一次,一个下属送给严世蕃的见面礼就是一顶价值连城的金丝帐,还给严世蕃的二十七个姬妾每人一个珠宝髻。
就这些礼物,严世蕃还嫌太少,心里非常不满。再后来严嵩被抄家的时候,抄出来黄金三万多两,白银二百万两,相当于当时全国一年的财政总收入。
此外还有田地上百万亩,房屋六千多间,以及无数的珍稀古玩、名人字画等诸多的贪污罪行最后将严世蕃送上断头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严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严世蕃
专揽朝政20余年的严嵩父子是被海青天海瑞斗倒的吗
看过电视连续剧《海瑞传奇》的人大概都不会忘记该剧的最后一幕吧:老奸巨猾的严嵩最终垂头丧气,败倒在智勇双全的海瑞手下……民间也往往将这两人联系在一起,海瑞不就是因为斗严嵩而被罢官的吗?然而历史真相却并非如此。两个人虽然同为明世宗嘉靖皇帝的臣子,可海瑞既没见过严嵩的面,又未弹劾过他,更没有奉旨去抄严的家产。
严嵩自嘉靖二十一年入阁为相至嘉靖四十四年去位(1542-1565),专揽朝政20余年。他纵容恶子严世蕃残害大臣,凡与他不合的都要遭杀。当时,海瑞仅任一小小的嘉兴通判,别说与严嵩见面了,就连进京的机会都极少。在他调任户部主事,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进京面君时,严嵩已被革职了。当年海瑞给皇帝的一份奏琉中就明确说过:“迩者(不久以前)严嵩罢相,世蕃极刑,一时差快人意。”“既观严嵩……昔为同心,今为戮首矣。”
有关严嵩的资料也从未提及两人之间有过什么联系。由此可见,所谓的“海青天智斗严阁老”,纯属民间虚构罢了。而最终将严嵩父子斗倒的,当推御史邹应龙和林润。他们俩大义凛然,不畏权贵,先后从弹劾严世蕃入手,最终使严嵩父子集团走向崩溃,为国为民除去了一大祸害。
明朝弹劾过严嵩父子的文武官员不下10余人,有夏言、曾铣、张经、杨继盛等,不过这些人都先后遭杀害。直到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邹应龙“抗疏极论高父子不法”,并表示“臣言不实,乞斩臣首以谢嵩、世蕃”。他建议“斩世蕃首以示为人臣不忠不孝者戒”,而严嵩也应该早点“回家”。后来,林润亦上书嘉靖皇帝,列数严嵩父子罪状,说:“严世蕃作恶多端,指使爪牙为非作歹,私占大量土地,所建的家祠、房屋,‘巍然朝堂之规模也。”而且“总天下之货宝尽入其家,家资达亿万”。还“包藏祸心,阴结典模,以一人之身而总群奸之严,虽赤其族,犹有余辜”。
众大臣的连连抨击,加上严嵩晚年已失宠于嘉靖帝,严嵩父子往日的威风终于被一扫而尽。严世蕃被斩;严嵩则被革职,家产籍没,不久即病死。
明代严嵩父子是如何能在皇帝眼皮下,贪污十几年而安然无恙的
严嵩父子绝对忠于嘉靖,对于嘉靖来说,只要忠心就好,这对父子偶尔贪一点钱无关紧要。
嘉靖是一个十分善于权谋之术和帝王之道的君王,他的一生都致力于收紧权力。但偏偏他又特别喜欢练长生不老丹药,为此他还20多年不上朝,整天就待在深宫,和一群道士炼丹。既然嘉靖没有时间上朝,而朝堂大权又必须掌握在他自己手里,所以他就必须培养自己的亲信来掌管朝政。
这时候对他忠心耿耿的严嵩父子就映入了他的眼帘。嘉靖心想:只要对我忠心,能帮我看好大权,不让大权旁落,不让自己被架空那就可以。至于贪污,那并不重要,有一点贪财的小毛病是可以原谅的。
对于嘉靖说,如果严嵩父子真的什么都不贪,那他反而不敢用。因为“不图小利,必有大谋”,如果严嵩父子像圣人一样无欲无求,那么嘉靖肯定会怀疑他们觊觎自己的皇位。相反,如果他们表现出自己的弱点,嘉靖会放心用他们。对于一个有把柄捏在自己手里的臣子,嘉靖用着也会放心一点。只要将来自己想除掉他,那么手里的把柄就是最好的武器。
这样一来,嘉靖才会容许严嵩父子在他执政时期大肆贪财。可以说,嘉靖这一行为是饱含帝王心术,是制衡朝堂、稳居中央的不二之策。
至于说明朝不是有锦衣卫、东厂、西厂等机构监视天下,何须严嵩父子?这其实还是双保险的原因。这些特务机构固然可以起到监察百官、奏报嘉靖的作用,但是难免会有漏网之鱼。严嵩作为内阁首辅百官之首,和这些官员混在一起,了解到的内幕自然比这些特务要多。
对疑心病很重的嘉靖来说,既有锦衣卫这样的特务机构暗中监视,也有严嵩父子这样明面上的监督,如此他才能坐稳皇位。
明史六大奸臣之一的严嵩,他的儿子是谁怎么死的呢
严嵩可是大名鼎鼎,担任过内阁首辅,专擅国政近十五年之久。在这期间,他为非作歹,陷害同僚,《明史》将其列为明代六大奸臣之一。严嵩有一个儿子叫严世蕃,没有什么本事,但因为他老子,所以谁都得给个三分薄面。虽然官职不高,非常猖狂。京城内外流传着“大丞相、小丞相”的说法。“小丞相”便指严世蕃。那么他是怎么死的呢?其实父子俩为非作歹多年,嘉靖早已看不下去了。嘉靖四十一年,严嵩失势,严世蕃被判流放广东雷州,可他半道回来了,并大肆扩建府第,嘉靖四十四年,御史林润弹劾严世蕃通倭寇、图谋不轨,结果嘉靖皇帝将其逮了起来,处死了他。
正所谓朝中有人好做官,更何况这个人还是他的父亲,那么严世蕃自然也就不用走寻常路了。他毕竟是严嵩唯一的儿子,什么科举也就与他无缘了,别人是十年寒窗,他先入国子监读书后为官,官至工部左侍郎。严嵩再次担任首辅的时候,年纪不小了,很多事情力不从心,所以一般都是严世蕃在管。严世蕃这个人贪赃枉法,利用各种手段大肆搜刮,家财富可敌国。严嵩不得人心,其实严世蕃这家伙也好不到哪里去,父子俩为非作歹,陷害忠良,可以说是无恶不作。
严嵩父子权倾天下二十年,天下怨恨。严世蕃狂妄至极,甚至在家中宝库内大笑说“朝廷无我富!”但朝中正直的还是大有人在,时不时的就要告他们。最终严嵩失势,严世蕃也被判流放广东雷州,其实这已经很给他们面子了。可是严世蕃在中途回家了,却仍然不改,并大肆扩建府第。结果在嘉靖四十三年,严世蕃被御史林润捉拿了。
但是给他定什么罪犯了难,最终徐阶给他罗列了三个罪名。第一个是私通倭寇。要知道在嘉靖年间,倭寇非常猖狂,一旦沾上,必死无疑。严世蕃和罗龙文(严党之一,确系倭寇)是哥们,而罗龙文勾结倭寇,严世蕃也就与倭寇挂上了钩,他们聚集海匪,并企图里通外国,逃往日本。第二个罪名,严世蕃勾结江洋大盗,训练私人武装,图谋不轨。第三个罪名,就是她扩建府邸这件事了。这个不说,单说前面两个,就够严世蕃喝一壶的了。果不其然,严世蕃被判斩首,在行刑前还和党羽罗龙文抱着大哭了一场。次年四月,严嵩亦死于墓舍。
明朝奸臣严嵩父子犯了哪些错误最终导致垮台呢
严嵩父子奸不可及,因为不再受到帝王的庇佑,甚至私藏兵器,密谋造反,最终垮台。严嵩父子作为奸臣在朝堂上的地位实在太高,甚至皇家子弟都要听从严嵩的话,当时的严嵩父子那是红极一时,明朝君王嘉靖又是个甩手掌柜,不怎么过问朝堂之事,使得二人嚣张跋扈,到了不能忍受的地步了,所以导致最后严嵩最后斩首,严家抄家的结局。
一、严嵩树敌无数明朝期间,严嵩作为一个势力非常大的奸臣,在朝堂上甚至想着嘉靖的恩宠,积攒了很多怨恨却也动不得,比如徐阶,徐阶与严嵩是死敌,一心想把严嵩拉下台,就是严嵩的影响以及势力太大不好下手,徐阶很清楚,如果按照当下的势力而言,严嵩绝对不是他能够扳倒的,所以徐阶就慢慢发力,从内部打击,使得最后严嵩父子无力回天。
二、严嵩父子做事猖狂,不分轻重,不再受君王之宠严嵩因为常年的嚣张跋扈,所以在说话以及做事方面慢慢变得我行我素,甚至不把皇家放在眼里,说话也不动脑子,其子也是,严嵩晚期都是听自己儿子的话,与之商量,而他的儿子严世蕃因为自己母亲过世非要回去守孝,而少了商量事情的严嵩呢,所有的事情都无从着手,君王多次找严嵩说事商量,严嵩都难以回答,慢慢的嘉靖也不再信任,甚至因为很多事情而多次对严嵩进行谩骂,嘉靖宫殿失火后,严嵩甚至提出,让嘉靖搬到曾经自己弟弟囚禁的地方去住,顿时嘉靖就倍感生气,然把重新修建宫殿的事又交给了徐阶来做,使得严嵩越来越没用,最后严嵩父子甚至仗着势力,想要密谋造反,虽然嘉靖这个君王是个甩手掌柜,但是也不是一个昏君,到最后,严嵩一族,流放的流放,斩首的斩首,彻底垮台。
不管是作为一个子民也好还是作为一个臣子也好,严嵩这种奸臣也许会有一段时期是非常辉煌的,深知君王之心却利用君王之心,但是如果不是良臣,而作为一个奸臣来说,那么必定是不会长久的,当失去君王的庇佑,就一切都不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