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弗雷德里希三世

弗雷德里希三世(揭秘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最后是怎么死的)

fwxlw fwxlw 发表于2025-07-26 06:12:48 浏览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揭秘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最后是怎么死的

古斯塔夫三世在他的生活中提到,古斯塔夫三世生于1746年,死于1792年。他是瑞典历史上意见不一的国王。他是阿道夫弗里德里希国王的儿子和继承人。他是卡尔十三世的弟弟,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的侄子,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表妹。他登基时,国家正处于严重的内部斗争中。他利用各派之间的严重斗争来加强王权,结束了瑞典历史上的“自由时代”,进行了经济、司法和行政改革。此外,他还发展了瑞典艺术和文化,创办了瑞典文学院和瑞典皇家歌剧团。图片来自网络。他一直想恢复王室威望,这样他就能恢复瑞典昔日的地位。登基六个月后,他通过政变控制了局势。他主张实行经济改革、土地改革、废除重刑、提倡新闻自由和宗教自由的政策。然而国力的下降和国库金银的匮乏,使他无法实现恢复国家威望的梦想,他的改革以失败告终。他还建立了一支当时在欧洲出类拔萃的舰队。1788年,在与俄国沙皇的战争中,东道国的军官背叛了国家,使他的部队处于失败的边缘。与此同时,丹麦在俄罗斯的挑衅下入侵瑞典。英国和普鲁士帮助了他们,这使他能够通过另一次政变击败所有那些对手。然后把俄国人赶出了瑞典。当他计划组织盟友干预法国大革命时,在一次假面舞会上被贵族暗杀。古斯塔夫三世的评价古斯塔夫三世是18世纪杰出的君主,尽管他有一些小缺点,生活奢侈。所以历史上对古斯塔夫的评价是多方面的,但都是客观的。图片来自网络。首先,他是个剧作家。他在瑞典创办了一个剧院,上演了一些自己写的历史剧,从那些历史剧里提拔了很多歌手和演员。此外,他还创办了王家剧院、王家歌厅等。瑞典文学院是古斯塔夫在1786年根据法兰西学院的墓室创建的,目的是为了保持瑞典语的正宗和纯正。古斯塔夫的历史文章大多热情洋溢。他对文学艺术知识感兴趣,也擅长欣赏诗人和艺术家的作品。他于1780年加入共济会,并将严格的礼仪引入瑞典。同样在1780年,他任命弟弟卡尔王子为瑞典共济会的会长。1772年,在他的几个亲信和弟弟的帮助下,他控制了所有的关键地方,并确保了军队对他的支持。之后,他利用贵族阶级内部的矛盾,发动不流血政变,解散国务委员会。到了8月,也就是他继位仅半年后,古斯塔夫就拥有了绝对的王权。从这个角度来说,他是一代王者。许多当代学者和历史学家对古斯塔夫三世做出了许多评论,但大多数人认为他一生都在演戏,因为许多关于他的记录表明他有欺骗和说谎的习惯。也有人持反对意见,认为他太爱戏剧了,一辈子都是演员。但是,他在继承王位时确实给瑞典贵族制造了一种假象。古斯塔夫三世是怎么死的?古斯塔夫三世生于1746年,卒于1792年。是瑞典历史上最受褒贬的国王。关于他的死有很多传言。那么,古斯塔夫三世是怎么死的?他的政治方向和瑞典贵族的政治方向有冲突,他的改革触及了那些贵族的利益。正因为如此,他最终成为了这场冲突的牺牲品。各种悲剧汇集在一起,古斯塔夫的生命尽头已经到来。在法国大革命的战争中,他的朋友路易十六被处死后,他准备组织一次对法国的远征。1992年3月16日,古斯塔夫三世打算参加一个化妆舞会。有人提前向他通风报信,说“尽管有可靠的消息,但有人会在晚上杀了他。”古斯塔夫听后哈哈大笑。因为类似的谣言,他已经听过几十遍了,但这一次,不是空穴来风。那天晚上,在舞会高潮的时候,突然一个人从后面向他开枪。舞会现场一片混乱,凶手趁乱逃跑,但没多久就被抓住了。凶手是御林军的一个头目,叫安斯特罗姆,背景是当时大贵族的皮萨林将军。古斯塔夫压制了贵族阶级的利益,使他们中的许多人对他咬牙切齿,对他的经济政策和外交政策非常不满,于是形成了一个要杀他的人群。当时的刺杀并没有让他立即死亡,而是在13天后,最终因救治无效而死亡。临终时,他只留下两句话:是法国的雅各宾派杀死了他。原谅杀害他的凶手。

提后4:8中“公义的冠冕”是什么意思

释义:那场美好的战争我已经打完了,应该行走的道路我也走完了。应该守护的信仰我成功的守护了,从现在往后自当有象征公义的王冠为留下为我加冕。

出处:

提摩太后书第四章第七节

【提后4:7】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

【提后4:8】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就是按着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的,不但赐给我,也赐给凡爱慕他显现的人。

扩展资料:

《提摩太后书》是《圣经》新约的一卷书,本卷书共4章。记载了末后的艰难时期、对圣经的尊重、以要来的奖赏鼓励、对工作之交待等。

在提摩太后书中,提到这封书信是写于罗马监狱。保罗在罗马再度系身囹圄。但这次监禁却比第一次艰难得多。时维公元65年左右。公元64年7月,一场大火灾席卷罗马全城, 市内14区中有10个区大受破坏。

书卷作者

在提摩太后书的开头,清楚表明这封书信的作者是使徒保罗。对于这一点在早期教会中并无异议。不过到1807年,德国神学家弗里德里希·施莱尔马赫开始对此提出挑战。

此后有一些学者接受了他的看法,引用一些疑难问题,否定保罗是该书的作者,认为提摩太前书应该是较晚期的作品,例如诺曼·佩兰、理查德·赫德、罗伯特·格兰特。

不过,仍有许多学者,特别是福音派背景者,坚信保罗是该书的作者,例如丹尼尔·华莱士、奈特·费、维斯林顿三世、约翰逊、斯托特和唐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提摩太后书

德国波恩莱茵弗里德里希·威廉大学的院系设置

  1、学校简介   波恩莱茵弗里德里希·威廉大学(RheinischeFriedrich-Wilhelms-Universität Bonn),根据普鲁士国王弗雷德里希·威廉三世命名,简称波恩大学,是位于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波恩市的一所公立大学,也是欧洲大学联盟成员。其主楼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德国莱茵河畔。在2012/13冬季学期,约30,000名学生就读。其最著名的学生有7位诺贝尔奖得主,14位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奖获得者,2位菲尔兹奖获得者,教皇本笃十六世,诗人海涅,乐圣贝多芬,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康德拉·阿登纳,尼采,约瑟夫·熊彼特,约瑟夫·戈培尔。   2、院系设置   学校现有8个学院,即:基督教神学院、天主教神学院、法律经济学院、医学院、哲学院、数学自然科学学院、农学院和教育学院。另外设有各类校直属研究机构十几个,如考古研究所、语言实验中心、天文学研究中心等等。   文科:埃及学、考古学、古美语文学、拜占庭语、专业翻译、法语、地理、日尔曼语、历史、食品营养学、印度日尔曼语、印度语、信息学、意大利语、日语、凯尔特语、公共关系学、比较文学、国家历史、艺术历史、文学、蒙古语、音乐学、北美研究、东方艺术史、教育学、哲学、政治学、葡萄牙语、心理学、俄语、罗马尼亚语、闪米特语、汉学、斯堪地那维亚语、社会学、社会经济学、语言学、法学、体育、民族学、经济历史等。   理科:天文学、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技术、数学、医学、气象学、药剂学、物理学、东南方学、测量学、牙医、化学等。

德意志第二帝国有几个皇帝,在位时间

德意志第二帝国(1871~1919)威廉一世 (1797年3月22日—1888年3月9日) 是普鲁士国王(1861年1月2日——1888年3月9日在位)和德意志帝国皇帝(1871年1月18日——1888年3月9日在位)。他的全名是威廉·弗里德里希·路德维希。1871年1月18日 ,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的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俾斯麦任宰相,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最终实现德意志的统一。弗里德里希三世,弗里德里希·威廉·尼古拉·卡尔,1861年至1888年作为德意志的皇太子,1888年威廉一世病危后,登基成为帝国的第二任皇帝,霍亨索伦皇朝的第二位皇帝,在位时间99天。 威廉二世 (Wilhelm II von Deutschland) 全称弗里德里希·威廉·维克托·艾伯特·冯·霍亨索伦 (Friedrich Wilhelm Viktor Albert von Hohenzollern) (1859年1月27日——1941年6月4日) ,是末代德意志第二帝国皇帝和普鲁士国王,从1888年到1918年在位。

欧洲三大王朝之一:霍亨索伦王朝什么时候建立的

霍亨索伦家族(Hohenzollerns)是欧洲的三大王朝之一,为勃兰登堡-普鲁士(1415年-1918年)及德意志帝国(1871年-1918年)的主要统治家族。霍亨索伦家族起源于士瓦本公国境内的黑欣根附近,其始祖布林夏德一世在11世纪初叶受封为索伦伯爵。领地在今上内卡河、施瓦本山和上多瑙河之间。

索伦伯爵腓特烈三世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和亨利六世的忠实支持者,1185年腓特烈三世与纽伦堡伯爵康拉德二世联姻,前者娶了后者的女儿索菲亚,因康拉德二世没有男性继承人,1192年康拉德二世去世后,腓特烈三世成为腓特烈一世,此后该家族在索伦前冠以"霍亨"(意为"高贵的")字样,称为霍亨索伦家族。他的两个儿子先后继承爵位,腓特烈四世继承索伦-纽伦堡伯爵领地,康拉德三世继承兄长的纽伦堡伯爵领地。从而形成信奉天主教的士瓦本系和信奉新教的法兰克尼亚系两支。

法兰克尼亚系

霍亨索伦(霍汉索伦)-法兰克尼亚系的腓特烈三世通过继承,获得拜罗伊特和库尔姆巴赫,其曾孙腓特烈五世在1363年被皇帝查理四世封为帝国伯爵,1415年,腓特烈六世成为勃兰登堡选帝侯,称选帝侯腓特烈一世。1473年其第三子阿尔布雷希特·阿喀琉斯为选帝侯时立下规约:勃兰登堡选帝侯称号属于直系继承,非长子也有继承权,领地不得分割。据此,其长子约翰·西塞罗成为选帝侯。因此,勃兰登堡的霍亨索伦家族(选帝侯系)在1618年通过继承得到普鲁士公国统治权。

在腓特烈·威廉大选帝侯统治时期(1640年-1688年),勃兰登堡-普鲁士日趋强盛,1701年,普鲁士公国升为王国,选帝侯成为国王腓特烈一世,1871年,普鲁士国王霍亨索伦家族的威廉一世成为德意志帝国皇帝。1918年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后,霍亨索伦家族的统治被推翻。

士瓦本系

霍亨索伦-士瓦本系于16世纪在德意志西南部声势颇盛。1535年,伯爵卡尔一世获奥地利的伯爵领地锡格马林根与凡林根,1552年统辖凡尔施泰因。卡尔一世死后,1576年其二子分割领地,又形成霍亨索伦-黑兴根系和霍亨索伦-锡格马林根系;1623年,两系都被列为帝国诸侯等级。

1849年,两系均臣服于普鲁士。1869年霍亨索伦-黑兴根系断嗣。霍亨索伦-锡格马林根系的卡尔·安东,获霍亨索伦亲王称号。其长子利奥波德1870年成为西班牙王位候选人,利奥波德对西班牙王位的继承权问题是普法战争的近因之一。次子卡尔在1866年起先后为罗马尼亚亲王、国王,称卡罗尔一世,直至1914年去世。其侄斐迪南及其后裔统治罗马尼亚直至1947年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成立。

德国历史上威震欧洲的霍亨索伦家族——普鲁士王国

杰出的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大王 写作本文所用的参考书籍: 1、Iron Kingdom: The Rise and Downfall of Prussia, 1600-1947 作者:Christopher Clark 出版社:Tantor Audio 出版日期:2017年2月 2、Frederick the Great: King of Prussia 作者:Tim Blanning 出版社: Random House 出版日期:2016年3月 ---------------------------------- 正文: 在神圣罗马帝国十六大家族中,霍亨索伦家族是后起之秀,这个家族起源于士瓦本公国境内的黑兴根一带,始祖布尔夏德一世,在十一世纪初,受封为索伦伯爵,建立索伦伯国。索伦伯国是士瓦本公国境内的一个伯国。 十二世纪时,帝国正值霍亨施道夫朝的统治,霍亨施道夫家族的红胡子皇帝弗里德里希一世及其儿子皇帝海因里希六世,先后在位。当时的索伦伯爵弗里德里希三世,是皇帝的忠实部将。 1185年,弗里德里希三世娶了纽伦堡伯爵康拉德二世的女儿苏菲娅,1192年,康拉德二世去世,无子,弗里德里希三世于是继承了纽伦堡伯国,他是纽伦堡伯爵弗里德里希一世。 纽伦堡伯国,是纽伦堡帝国市的一部分,所谓帝国市,是指这个市,不属于任何诸侯,而是直属于皇帝管辖。神圣罗马帝国有不少的帝国市,包括纽伦堡、亚琛、法兰克福等,都由皇帝直接管辖。 弗里德里希三世,统治了索伦与纽伦堡两个伯国之后,势力大涨,索伦家族于是冠以「 ”霍亨”,意为「 ”高贵”,称为霍亨索伦家族。 弗里德里希三世去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别继承了两个伯国,1218年,弗里德里希四世继承了索伦伯国,后来形成信奉天主教的士瓦本系,因为索伦伯国位于士瓦本公国境内;康拉德三世继承了纽伦堡伯国,后来形成了信奉新教的法兰克尼亚系,因为纽伦堡伯国位于法兰克尼亚公国境内。 之后,法兰克尼亚系,又通过继承,接连获得了拜罗伊特伯国、安斯巴赫伯国、库穆巴赫伯国等伯国。 1415年,帝国卢森堡朝期间,奸雄君主西吉斯孟德在位,纽伦堡伯爵弗里德里希六世是西吉斯孟德的忠实部将。西吉斯孟德大手大脚惯了,此时缺钱,于是,他将原属于他们卢森堡家族的勃兰登堡选侯国,卖给了部将弗里德里希六世,从此,霍亨索伦家族又获得了勃兰登堡,更重要的是,他们从此成为帝国的选侯,一步登天。 此后,法兰克尼亚系将纽伦堡伯国卖给了纽伦堡帝国市,专心在勃兰登堡与安斯巴赫发展,后来分为勃兰登堡与安斯巴赫两系。 1618年,法兰克尼亚-勃兰登堡系又通过继承,获得了普鲁士公国。 全欧大战的三十年战争结束之后,在勃兰登堡选侯兼普鲁士公爵弗里德里希·威廉的杰出统治下,勃兰登堡-普鲁士联邦,势力迅速壮大。因此,弗里德里希·威廉在历史上被尊称为大选侯。 1701年,普鲁士公国升级为普鲁士王国,普鲁士公爵弗里德里希一世,升级为国王,但此时还只是在普鲁士境内的国王,并未确定能统治普鲁士王国。 1740年,威震欧洲的弗里德里希二世即位,他在著名的七年战争中,击败奥地利,硬是虎口拔牙,从奥地利手中夺取了富庶的工业区西里西亚,使得普鲁士王国实力暴涨,他也因此正式成为普鲁士国王。由于弗里德里希二世的杰出成就,他在历史上被尊称为大王。 弗里德里希大王之后的普鲁士国王,比较平庸,以至于在拿破仑战争期间,普鲁士屡次被法国击败,沦为法国的附属国。 拿破仑战争结束后,普鲁士奋起改革,再次强盛,至俾斯麦为宰相时,普鲁士更加强大。俾斯麦以其精准的外交计算,接连击败奥地利帝国、法兰西第二帝国,不可思议地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1870年建立德意志帝国,帝国以普鲁士王国为首。 当时的普鲁士国王威亨一世,想取尊号为:德意志的皇帝,这个范围过大了,因为,德意志包括奥地利在内,宰相俾斯麦审时度势,比较讲究实际,在他的坚持下,最后定尊号为:德国皇帝。 德意志帝国以迅猛之势崛起,招来了老牌帝国主义英国的嫉恨,一战爆发。由于新兴强国美国的参战,德国不败而败,1918年,一战结束,德意志帝国瓦解,霍亨索伦家族的普鲁士王国结束。德国成立共和国,普鲁士建立邦。 二战,德国又是以普鲁士邦为首,普鲁士军官团再次成为德国发动战争的核心,因此,二战后,1947年,美英盟军废除了普鲁士邦,彻底消灭了这个军国主义根源,普鲁士邦故地,被分为几个州。 说过了法兰克尼亚系,再来说说士瓦本系。两系信仰不同,各自发展。法兰克尼亚系发展得大红大紫,士瓦本系也不示弱,十六世纪,士瓦本系在德意志西南部声势颇盛,士瓦本系连续获得锡格马林根伯国、凡林根伯国、凡尔施泰因伯国等。 1576年,士瓦本系分为霍亨索伦-黑兴根系和霍亨索伦-锡格马林根系。 普鲁士王国在拿破仑战争后迅猛崛起,士瓦本两系均于1849年对普鲁士表示臣服。1869年,霍亨索伦-锡格马林根系的卡尔·安东,获封霍亨索伦亲王称号。其长子利奥波德,于1870年成为西班牙王储,结果引起了普法战争,普鲁士趁机击败法国,统一了德意志。 卡尔·安东的次子卡尔,自1866年起,先后为罗马尼亚亲王、国王,建立了罗马尼亚的霍亨索伦王朝。卡尔称卡罗尔一世,直至1914年去世。其侄斐迪南及其后裔统治罗马尼亚,直至二战结束后的1947年,罗马尼亚王国被推翻,成立共和国。

普鲁士的第一位国王:腓特烈一世的生平简介

腓特烈一世 (FriedrichI,1657年7月11日-1713年2月25日),又称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全名腓特烈·威廉·冯·霍亨索伦(Friedrich Wilhelm von Hohenzollern),普鲁士的第一位国王(1701年至1713年在位),得到国王的称号前为勃兰登堡选帝侯兼普鲁士公爵。

腓特烈一世是勃兰登堡大选侯弗里德里希·威廉与第一任妻子奥兰治-拿骚的路易丝·亨利埃特之子,1657年7月11日生于柯尼斯堡(今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路易丝·亨利埃特是联省共和国执政奥兰治亲王腓特烈·亨利的大女儿。

1688年,大选侯去世,腓特烈继承了勃兰登堡选帝侯兼普鲁士公爵之位,称腓特烈三世。

1701年前,霍亨索伦家族的领土分为勃兰登堡和普鲁士两部分,勃兰登堡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个选侯国,普鲁士是波兰的一个公国。而腓特烈一生的精力在于求得封王,但是根据神圣罗马帝国的法律,神圣罗马帝国内除了一般由皇帝兼任的德意志国王和波希米亚国王以外不可以有别的国王。

腓特烈一世为了实现封王的愿望,建立了庞大而精良的军队和宫廷机构。他联合奥地利、英国、荷兰等国对抗法国,在反对路易十四的战争中普鲁士军队表现出色。在宰相埃伯哈德·唐克尔曼(Eberhard Danckelmann)帮助下,领地逐渐摆脱神圣罗马帝国的控制。

1701年,皇帝利奥波德一世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陷入孤立的境地,腓特烈一世第一个与皇帝结盟并派出援军。作为回报,皇帝在一份秘密协约中答应授予其国王的称号。

1701年1月18日,腓特烈一世在柯尼斯堡加冕为王,称腓特烈一世。

腓特烈一世的称号是普鲁士"里的"国王(König in Preußen)而不是勃兰登堡国王,也不是普鲁士"之"国王(König von Preußen),因为第一:神圣罗马帝国内除了一般由皇帝兼任的罗马人民的国王和波希米亚国王以外不可以有别的国王,而勃兰登堡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第二:普鲁士仍有一部分(西普鲁士)是波兰领土。

称王之后,腓特烈一世积极参加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继续扩大领土。他相继获得林根﹑默尔斯﹑上盖尔登﹑诺伊堡等地,此外还买得泰克伦堡和奎德林堡,为普鲁士争夺欧洲霸权打下基础。

在王后汉诺威公主索菲·夏洛特的影响下,腓特烈一世对艺术表现出强烈兴趣。他鼓励发展科学和艺术,在位时,柏林建立了哈雷大学(1694年)﹑艺术学校(1696年)和柏林科学院基金会(1701年)等机构。普鲁士的经济文化得到长足进步,逐步摆脱神圣罗马帝国的影响。

腓特烈一世生活奢侈,王太子常常反对他的浪费。

腓特烈一世于1713年2月25日在柏林去世,终年55岁,安葬于柏林大教堂。

 婚姻和子女

腓特烈一世一生共结婚三次,有二子一女:

1679年8月23日在波茨坦与黑森-卡塞尔领地伯爵威廉六世的次女伊丽莎白·亨利埃特(Elisabeth Henriette,1661年-1683年)结婚,有一女:

长女路易丝·多萝西娅·索菲(Luise Dorothea Sophie,1680年-1705年),1700年与黑森-卡塞尔伯爵世子、未来的瑞典国王和黑森-卡塞尔伯爵腓特烈一世结婚,没有子嗣。

1684年10月8日在赫尔仑豪森与汉诺威选侯恩斯特·奥古斯特的长女索菲·夏洛特(Sophie Charlotte,1668年-1705年)结婚,有两子:

长子腓特烈·奥古斯特(Friedrich August,1685年10月6日-1686年1月31日),早夭。

次子腓特烈·威廉(Friedrich Wilhelm,1688年8月14日-1740年5月31日),普鲁士"里的"国王、勃兰登堡选侯。

1708年11月28日在柏林与梅克伦堡-什未林公爵弗里德里希一世的长女索菲·路易丝(Sophie Luise,1685年-1735年)结婚,没有子嗣。

18世纪初,以追求豪华生活而著称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心血来潮,异想天开,建造了被他称为世界第八奇观的琥珀屋。

琥珀屋约55平方米,全部用琥珀板镶成,室内的装饰板也全部用带银箔的琥珀板镶成,堪称旷世珍宝,世界一绝。不久,为了讨好俄国,腓特烈一世之子腓特烈·威廉一世将这稀世之宝作为礼物送给彼得大帝。

德国德皇弗里德里希三世级前无畏舰的五艘战舰的名称,详细数据,以及服役时间,有图最好!!!!

1恺撒.腓特烈三世号2.恺撒.威廉二世号3.恺撒.威廉大帝号4.恺撒.卡尔大帝号5.恺撒.巴巴罗萨大帝 这是一种全装速射炮的战舰,和以往的德国战舰不同,该舰将主炮减少到4门,而且口径锐减至240mm,不过请注意,240mm舰炮是当时能够制造出的最大口径速射炮,这是大东沟海战对德国海军的影响。选择240mm火炮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北海的气象条件恶劣,观瞄距离有限,炮战距离不会很远,它采用的150mm大口径速射炮射速与阿姆斯特朗6英寸炮几乎相当,这样一来中等威力的105mm副炮自然就被取消,而灵活快捷的88mm火炮则保留下来,和150mm火炮一起构成了该级战舰的副炮体系,这也成了第二帝国主力舰的标准武器配置。这些武器在布局上也别具一格,仍然考虑了横阵队形作战,舰艏主炮塔安装在上甲板的炮座上,其下方一层安装了2门150mm的单装副炮,另外沿船舷布置的150mm炮中还有4门可以指向正前方,这样一共有2门240mm和6门150mm大口径速射炮可以向前射击,在采用横阵队形与敌接战时可以最大限度地集中发挥火炮威力。  在装甲防护方面,该级战列舰削减了水线装甲带的厚度转而扩大了防御区,而且使用了克虏伯钢装甲,防御力反而比勃兰登堡级提高,其主炮塔正面装甲的厚度比勃兰登堡级提高了一倍还多,不过该级舰的防护能力还是因为一个小的设计缺限打了折扣——部分88mm火炮位置较低,设计的初衷是为了便于在泊锚状态下随时对快速逼迫的鱼雷艇实施平射,这也是甲午战争的经验,但这样一来舷侧装甲的整体性遭到破坏,使得防御性能打了折扣。  恺撒.腓特烈三世号:1894年11月开工,1896年7月1日下水,1896年10月7日服役。1919年12月6日退役,1920年解体出售。  恺撒.威廉二世号:1896年4月开工,1897年9月14日下水,1900年2月13日服役。1921年3月17日退役,1921年解体出售。  恺撒.威廉大帝号:1897年10月开工,1899年6月1日下水,1901年5月5日服役。1919年12月6日退役,1920年解体出售。  恺撒.卡尔大帝号:1898年开工,1899年10月18日下水,1902年2月4日服役。1919年12月6日退役,1920年解体出售。  恺撒.巴巴罗萨号:1898年开工,1900年4月21日下水,1901年6月10日服役。1919年12月12日退役,1920年解体出售。

请告诉我德国皇帝列表

萨克森王朝 962-973 奥托一世大帝 973-983 奥托二世 996-1024 奥托三世 1014-1024 亨利二世 法兰克-撒里安王朝 1027-1039 康拉德二世 1046-1056 亨利三世 1084-1106 亨利四世 1111-1125 亨利五世 1133-1137 罗塔尔三世 霍亨斯陶芬王朝 1155-1190 弗里德里希一世 1191-1197 亨利六世 1208-1215 奥托四世(不伦瑞克家族) 1220-1250 弗里德里希二世 卢森堡王朝 1312-1313 亨利七世 1314-1347 路德维希四世(巴伐利亚人) 1355-1378 亨利四世 1433-1437 西吉斯孟德 哈布斯堡王朝 1452-1493 弗里德里希三世 1493-1519 马克西米利安一世 1519-1556 查理五世 1556-1564 斐迪南一世 1564-1576 马克西米利安二世 1576-1612 鲁道夫二世 1612-1619 马蒂亚斯 1619-1637 斐迪南二世 1637-1657 斐迪南三世 1658-1705 利奥波德一世 1705-1711 约瑟夫一世 1711-1740 查理六世 维特尔斯巴赫王朝 1742-1745 查理七世 哈布斯堡王朝 1745-1765 弗朗茨一世 1765-1790 约瑟夫二世 1790-1792 利奥波德二世 1792-1806 弗朗茨二世 霍亨索仑王朝 1871-1888 威廉一世 1888 弗里德里希三世 1888-1918 威廉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