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罗马竞技场建筑特点

古罗马竞技场建筑特点(罗马建筑的显著特色是什么)

fwxlw fwxlw 发表于2025-07-28 00:28:51 浏览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罗马建筑的显著特色是什么

拱门是罗马建筑最显著的特色。但是,罗马人并没有发明拱门建筑,这是他们从伊特剌斯坎人那里学来的,罗马人利用了它。在高架渠和桥梁建筑上,他们应用了拱门,创造了既美观又实用的杰作。在像罗马大竞技场一类的结构上,他们采用了重复拱门并和希腊的圆柱相结合。他们把进门的甬道盖成拱状。约翰.B.沃德-珀金斯说,它们建造了拱形凯旋门来“纪念战争的胜利”,或者“纪念其他值得铭记的人或事,最常见的是纪念皇帝个人,或者纪念刚刚去世的皇帝的丰功伟业。”罗马广场及其附近现在还可以见到三座这样的凯旋门:一座是纪念梯图斯的,一座是纪念塞普提米乌斯·谢维洛斯的,一座是纪念君士坦丁大帝的。

古罗马圆形竞技场有哪些神秘之处

说起古罗马的圆形斗兽场,相信大多数的人都会为之感叹。然而,这也只不过是罗马竞技场的一部分而已。而罗马的这座竞技场是圆形建筑,具有非常独特的建筑风格,也是古代时期,世界上最为宏伟的建筑物,这也象征着罗马帝国的精神,罗马人还称其是一种永远都不会倒塌的竞技场。事实上这座竞技场已经经历了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直到现今,仍然吸引着人们对其充满着无限的向往。

那么,这座神奇的竞技场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它是否真的如罗马人所说的,可以永远不倒吗?

到了中世纪之时,曾经有位英国人说过罗马竞技场倒塌之时,也是罗马灭亡之际。这座一直令人们充满无尽向往的圆形竞技场位于威尼斯广场的南方,是由罗马帝国时期的罗马皇帝巴夏时期建造的。开始建造这座竞技场的时间是在公元前72年,建造的过程使用了八年的时间,才打造出了这座非常巨大、坚固、实用精美的竞技之地。这座竞技场也是在古时,全世界最大的竞技之地。

这座古时的竞技场从外墙来看,其高度达到了48.5公分,也就是相当于现代建筑的12层大楼的高度;而且这座竞技场从外观来看,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椭圆形,其直径可以达到188公分,圆的周长达到了527公分,因此,这座竞技场的占地面积达到了20000平方公尺。可以容纳五万人的观众席,观众席分为四个层,四个区,总共60排,并且每层都是以62%的坡度向上升起的,更是令人惊叹的是这些全都是用大理石作为的装饰。

这座竞技场全都是用砖石、水泥建造而成的,在竞技场下面的两层,由于是由巨型石柱与石墙作为支撑的,因此,可以承受非常巨大的压力。由于重量是从下往上慢慢变轻的,因此这座竞技场的下部非常坚固,不过其上面两层也有非常坚固。这也是罗马人为什么会称这座竞技场永远都不会倒塌的原因。

这座竞技场的表演区位于竞技场的中心处,并且呈现出椭圆形,表演区的长度达到了86公分,宽度大约为57公分。当时的表演者就是在此处表演角斗以及其他一些娱乐项目,不令如此,由于表演区的地势非常低,如果往里面加满水,还可以在其中表演舟船海战,因此,这处竞技场有着非常多的功能。就连现代的体育场地都很少能做到如此多功能的设计。

不过,随着研究者的发现,表演区并不是竞技场的最底层,到了1812年,人们发现,在其下方还有地下室。并且在其地下室内大约有着80个房间,而且每个房间都有着非常齐全的设施。不仅有着非常厚实的木板,还有非常完善的排水通道。而其具有的房间有乐队室、道具室、角斗医务室、兽栏等满足各种需要的房间。

通过考古学家们对竞技场地下室的的测量、考察发现,考古学家们发现当时人们使用的机械装置。在这个竞技场的地下,是角斗士居住的地方,也是存放武器、道具的地方。而这些都是由一个滑轮、杠杆、兽笼、角斗士组成的通道系统。

据有关资料显示,罗马竞技场最早的角斗表演是在公元前264年,之后,角斗表演经历了飞速的发展,并成为罗马主要娱乐之一。到了罗马帝国的繁荣顶盛时期,已经那里发展的圆表剧场已经达到了186座,而罗马的斗兽场是其中最大也是最有名的。

古罗马的建筑有哪些特点

首先在建筑方面,帝国的罗马出现了一系列足以与帝国的伟大业绩相辉映的宏伟巨构,围绕着罗马市中心的帝国广场,历代皇帝都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业绩。至今还可以看到著名皇帝提图斯的凯旋门、谢维略斯的大凯旋门、万神殿、图拉真纪念柱和马可·奥里略斯的纪念像等作品屹立在荒凉的废墟之中。以下我们就几件著名作品看罗马建筑的特点:《科西姆竞技场》,始建于皇帝威斯巴桑时代,完成于提图斯时代(公元80年)。原先的设计是两层,后来改建为四层。外墙高达48.5米,内部划为5个座区,60排座位,能容纳8万观众。它是罗马传统建筑技巧——拱券结构的典型作品,内部由筒形拱券和交叉拱券组成,外部可看到四层连续拱券,每层为80个券孔,底层用多利亚柱式,二层是爱奥尼亚亚柱式,第三层是科林斯柱式,最上一层是紧贴壁上的方形装饰柱,二、三层立有100多尊雕象,现均佚散,每当节日,在四层的顶上升起鲜艳的彩旗,奴隶主贵族在这里观看残酷的斗兽和角斗表演。提图斯凯旋门浮雕:抬回希伯莱王的七星圣灯的罗马士兵

古罗马竞技场的建筑背景,特色,总体风格(详细)

是新七大奇迹之一,建于公元72至82年间,遗址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市中心,它在威尼斯广场的南面,古罗马市场附近。从外观上看,它成正圆形;俯瞰时,它是椭圆形的。它的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大直径为188米,小直径为156米,圆周长527米,围墙高57米,可以容纳近九万人数的观众。围墙共分四层,前三层均有柱式装饰,依次为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也就是上周在古代雅典看到的三种柱式。值得注意的事,在这三层中,每两根半露圆柱之间有一长方形拱门,三层共计80个拱门,每个拱门相连一个通道。(拱门是古罗马的代表性建筑样式)第四层用罗马人情有独钟的方倚柱,装饰比较简单,仅有长方形的窗户和长方形半露方柱构成,上方有天蓬,可以用来遮阳。 竞技场的内部呈阶梯状。第一层是为皇室、贵族和骑士阶层设立的座位;第二层是市民席;第三层为平民区;它上面还有一层是专门为妇女准备的座位;再往上,有一个可供观众随意观看表演的平台。看台前都有防护栏,与表演区隔开,以保护观众。 竞技场中央是一个椭圆形的角斗场,大约86米长,63米宽。斗兽、竞技、赛马、歌舞、阅兵和演戏都在这里进行。 斗兽场由韦帕芗(Vespasian)皇帝下令修建,在其儿子提图斯在位期间建成,下一位国王图密善又曾修建它,是古罗马帝国标志性的建筑物之一。斗兽场建在另一个罗马皇帝尼禄的“金宫”(Domus Aurea)原址之上,这个宫殿在公元64年发生的罗马大火中被毁。斗兽场是古罗马举行人兽表演的地方,参加的角斗士要与一只牲畜搏斗直到一方死亡为止,也有人与人之间的搏斗。根据罗马史学家狄奥·卡西乌斯(Dio Cassius)的记载,斗兽场建成时罗马人举行了为期100天的庆祝活动,宰杀了9,000只牲畜。 斗兽场的名称Colossus解作巨像,因为尼禄时期此处有一座巨像。 昔日的巍峨壮观,只能由今天的遗址去猜测、想象了。然而谁能通过满目清幽真正地领略古罗马的严肃苛责呢?古罗马以自己的文明为代价赢得了古希腊城邦,从这种意义上说,古罗马真的打败了古希腊?也许,只有一个长胜将军,那就是文明。当然,古罗马还是不同于古希腊的。通过汲取古希腊先进文化,古罗马建造出了拥有本民族气质的文明。从建筑上说,有两个代表:大路和拱门。而由此展开的罗马风更是影响深远,对西方建筑,尤其是教堂建筑作用巨大。

4. 简述古罗马竞技场的建筑背景、建筑特点和建筑风格

建造背景  斗兽场由维斯西巴安(Vespasian)皇帝下令修建,是古罗马当时为取悦凯旋而归的将领士兵和赞美伟大的古罗马帝国而建造的。在其儿子图密善在位期间建成,是古罗马帝国标志性的建筑物之一。斗兽场建在另一个罗马皇帝尼禄的“金宫”(Domus Aurea)原址之上,这个宫殿在公元64年发生的罗马大火中被烧毁。斗兽场是古罗马举行人兽表演的地方,参加的角斗士要与一只野兽搏斗直到一方死亡为止,也有人与人之间的搏斗。根据罗马史学家狄奥·卡西乌斯(Dio Cassius)的记载,斗兽场建成时罗马人举行了为期100天的庆祝活动,宰杀了9000只牲畜。   斗兽场这种建筑形态起源于古希腊时期的剧场,当时的剧场都傍山而建,呈半圆形,观众席就在山坡上层层升起。但是到了古罗马时期,例如埃庇道努剧场(Epidauros Theater,约公元前330年,设计师:皮力克雷托斯Polykleitos the Younger).人们开始利用拱券结构将观众席架起来,并将两个半圆形的剧场对接起来,因此形成了所谓的圆形剧场(amphitheatrum),并且不再需要靠山而建了。而罗马斗兽场就是罗马帝国内规模最大的一个椭圆形角斗场,它长轴187米,短轴155米,周长527米,中央为表演区,长轴86米,短轴54米,地面铺上地板,外面围着层层看台。看台约有60排,分为五个区,最下面前排是贵宾(如元老、长官、祭司等)区,第二层供贵族使用,第三区是给富人使用的,第四区由普通公民使用,最后一区则是给底层妇女使用,全部是站席。在观众席上还有用悬索吊挂的天篷,这是用来遮阳的;而且天篷向中间倾斜,便于通风。这些天篷由站在最上层柱廊的水手们像控制风帆那样操控。建筑特点   斗兽场的看台用三层混凝土制的筒形拱上,每层80个拱,形成三圈不同高度的环形券廊(即拱券支撑起来的走廊),最上层则是50米高的实墙。看台逐层向后退,形成阶梯式坡度。每层的80个拱形成了80个开口,最上面两层则有80个窗洞,观众们入场时就按照自己座位的编号,首先找到自己应从哪个底层拱门入场,然后再沿着楼梯找到自己所在的区域,最后找到自己的位子。整个斗兽场最多可容纳9万人,却因入场设计周到而不会出现拥堵混乱,这种入场的设计即使是今天的大型体育场依然沿用。   斗兽场表演区地底下隐藏着很多洞口和管道,这里可以储存道具和牲畜,以及角斗士,表演开始时再将他们吊起到地面上。斗兽场甚至可以利用输水道引水。公元248年在斗兽场就曾这样将水引入表演区,形成一个湖,表演海战的场面,来庆祝罗马建成1000年 总体风格斗兽场在建筑史上堪称典范的杰作和奇迹,以庞大、雄伟、壮观著称于世。现在虽只剩下大半个骨架,但其雄伟之气魄、磅礴之气势犹存。斗兽场平面呈椭圆形,占地约2万平方米,外围墙高57米,相当于现代19层楼房的高度。该建筑为4层结构,外部全由大理石包裹,下面3层分别有80个圆拱,其柱形极具特色,按照多立克式、爱奥尼式和科林斯式的标准顺序排列,第4层则以小窗和壁柱装饰。场中间为角斗台,长86米,宽63米,仍为椭圆形,相当于一个足球场那么大。角斗台下是地窖,关押猛兽和角斗士。角斗台周围的看台分为3个区。底层的第一区是皇帝和贵族的座席,第二层为罗马高阶层市民席,第三层则为一般平民席,再往上就是大阳台,一般观众只能在此处站着观看表演了。场内看台共可容纳观众5万多人,底层地面有80个出入口,可确保在15分钟至30分钟内把场内5万观众全部疏散离场。斗兽场的建筑师究为何人,现在还是个未知数。有人认为可能是后来建筑多米斯亚诺宫的建筑师拉比利奥,但已无从查考。

古罗马竞技场有哪些特点

古罗马城建在阿文蒂尼、卡埃利安、卡皮托利尼、埃斯奎利尼、帕拉蒂尼、奎里纳尔和维米纳尔七座著名的山丘上,位于现在罗马城中奥勒利安城墙内。著名的古罗马竞技场坐落在埃斯奎利尼山坡上,即意大利首都罗马的威尼斯广场南面,古罗马市场附近。它是迄今遗留下来的古罗马建筑中最卓越的代表,也是古罗马帝国永恒的象征。

古罗马竞技场被人们称为世界八大名胜之一。可以说罗马历史没有一页不与竞技场有关。公元8世纪时,贝达神父曾预言:“几时有竞技场,几时便有罗马;竞技场倒塌之日,便是罗马灭亡之时;罗马灭亡了,世界也要灭亡。”公元前1084年,日尔曼人打进罗马城,城内被洗劫一空,竞技场也被人遗弃,部分地应验了贝达神父的预言。

角斗士的头盔辉煌的历史

古罗马竞技场原名“费拉维奥露天剧场”,其地基原是古罗马帝国有名的暴君尼禄皇帝金宫中的一个小湖。公元72年,维斯帕西安皇帝开始兴建竞技场,至公元80年由蒂托皇帝完成,历时8年之久。由于修建竞技场的两个皇帝以及后来完成竞技场最后一层建筑的统治者都属于费拉维奥家族,即费拉维奥皇朝时期,故又称“费拉维奥露天剧场”。据记载,这座建筑是占罗马帝国在征服耶路撒冷后,为纪念其伟大胜利和强大的武力,强迫8万多犹太俘虏修建的。

这一浩大工程共用了10万立方米的石材和300吨用于勾联条石的铁条。公元3世纪和5世纪,由于雷击和地震破坏,竞技场曾修缮两次。此后,又频频发生地震,这里还曾一度成了罗马采石场,很多基石被人拉走,许多雕像也被人偷走。在罗马一些著名建筑上,如圣彼得大教堂等,都能发现竞技场的基石。1704年,教皇贝内德托十四世当政后,宣布竞技场为圣地,禁止采石,竞技场由此受到保护。1800年后,经过几次较大的修整,具面貌焕然一新。

古罗马竞技场有什么特点

据记载,修建竞技场花费了8年时间。公元80年竣工时,庆祝活动持续长达100天之久。竞技场呈椭圆形,层层升高的观众席将舞台围于中心,与现代体育馆有些相似。但其巨大的规模即使是现代建筑也难望其项背。竞技场外墙高48.5米,最大直径188米,最小直径也有156米。舞台的最大和最小直径分别达到85米和57米。从下部的贵宾观众席到最上方的普通座,其间共有40多排座位,这样的规模在古代属绝无仅有。当年建造所耗费石料近10万立方米,连接条石所需铁钉300吨! 对于竞技场可容纳的人数,有资料说是5万人,也有说是7万的,无论人数多少,如何使观众迅速有序地进出场是需要解决的大问题。在竞技场的底层共有80个拱门,这些就是观众出入的通道。内圈则有大小50余座楼梯通往各层的观众席。   竞技场的设计精巧还表现在对舞台的设计上。最早的时候,舞台地面可以灌上水形成一个巨大的人工湖,在其中进行海战表演。后来,统治者在竞技场地面下修建了复杂的设施,用于角斗表演。原理类似电梯的升降装置可以将表演用的猛兽运送到舞台上,而在附近训练营内的角斗士则通过地下通道直接进入舞台,与野兽搏斗…… 希望这些资料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