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已上市的氢燃料汽车有哪些
1、本田Clarity
本田Clarity,高达750KM的续航里程,三五分钟即可加氢完毕。
2、丰田Mirai
丰田Mirai,不差的续航历程,650KM,同样是可以三五分钟完成加氢。不过此款氢能源车跟本田Clarity相比,外观极具个性。
3、上汽大通FCV80
上汽大通FCV80,作为国内首款实现量产的氢能源汽车,500KM的最高续航,3分钟加氢。
4、现代NEXO
现代NEXO,这款车最大续航可以高达805KM,离不开三个小型罐体的加入。这款车还克服了燃料电池车一个大的缺陷,就是在零下30度,还可以放心使用这款车。
5、格罗夫氢能汽车
格罗夫研究并利用丰富的地球资源,珍惜且尊重地球赐予我们的能源。格罗夫在节约资源消耗、减少能源需求的同时,集全球尖端科学技术,立志打造真正的清洁汽车。
跑了1000公里!这些车不多见但都有独门武器
新式能源相比传统能源丢失了汽车的灵魂、没有浓烈且戳人心扉的汽油味一切都变得索然无味,确实这些都是阻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绊脚石”,但绝对不是根本原因。
说到底人们抗拒新能源汽车还是因为在现有新式能源技术局限和能源补给的便捷程度远不如传统汽油车的情形下,很容易就会让我们患上“续航焦虑症”。那么问题来了,当一辆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能够达到1000km,能否让你彻底摆脱“续航焦虑症”?
更自由的智能汽车,这是理想汽车的宣传语,那么究竟理想汽车是靠什么来诠释“自由”的概念?我想理想汽车旗下首款量产车型——理想 ONE会告诉你们答案。
相比同行的新造车势力为旗下的车辆选用的纯电动力系统,理想为理想 ONE选择的是一种号称可以消除新能源汽车续航焦虑的增程式动力系统。而增程式动力系统实则是由增程器系统、动力电池、驱动系统等组成的,在没有追加增程器之前理想 ONE其实就是一辆纯电动汽车。
具体来看,理想?ONE拥有 40.5kWh 电池组和 45L 油箱的组合相当于 160kWh 的电池组,电池用没了,燃油机会替补登场为电机充电。并且还支持快充、慢充以及发动机发电三种方式,可以选择插电或者加注燃油的形式达到续航的提升。在灵活且高效的能源补充形式加持下,理想 ONE的NEDC标准续航里程可达800km,在市区工况的续航里程更是达到了1000km。
此外车内的四屏交互操作系统也彰显了“自由”的精神,数字仪表屏、中控屏、副驾娱乐屏、功能控制屏,四块大屏均可独立显示,还支持四屏全界面智能触控。
也许屏幕前的你是第一次听到正道的名字,但也请不要惊讶,因为就连在汽车圈打滚多年的教授对正道汽车也是相当陌生。根据资料显示,正道汽车是一家从事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机、电控等三电系统的开发、生产及其它相关业务的汽车企业,说白点了就是趁新能源东风来“圈钱”的。
目前正道汽车总共发布了6款车型,但无一例外的都是概念车,这似乎也进一步印证其“圈钱”的“图谋”(据悉,正道首款量产车计划于今年上市)。而K350就是6款概念车的其中一辆。
科幻的外观、极具未来感的内饰,这些对于新造车势力而言,已是驾轻就熟,更何况正道K350还是一辆概念车,而且还是由宾尼法利纳亲自操刀设计,科幻、未来本就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正道K350还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其特别之处就在于与上述的理想 ONE一样采用了一套增程式动力系统,极速可达250km/h,官方0-100km/h加速时间为4.7s,但这些都不是重点。
重点是在增程式动力系统的加持下,正道K350的续航里程超过了1000km。就是不知道等到正式量产还能不能保持如此优秀的续航里程,或者说正道K350还有量产的机会吗?(狗头保命!)
说起格罗夫,可以将其归类为新造车势力的一员,但是这位新成员却有点不走寻常路,相比其他成员选择投向电能源的怀抱,格罗夫却一头“扎”进了氢能源的怀里,而格罗夫也是国内唯一一家独立创新发展的氢能乘用车企业。
其实早在去年格罗夫就带来了首台样车,据了解该辆样车是格罗夫专门为中国市场打造的第一款大型豪华SUV,由格罗夫西班牙造型设计中心首席设计师精心设计,采用氢动力系统集成方案,续航里程超过1000km。
而在去年的上海车展上,教授也有幸亲眼目睹该辆样车的“庐山真面目”。据官方的资料显示,该辆样车名为欧思典,定位为中大型豪华氢燃料电池SUV,整车采用承载式全碳纤维车身,和全功率氢能动力还有智能四驱系统。动力系统最大输出功率为280kW,最大扭矩为530N·m,百公里加速仅需6.5秒。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非续航里程可达1200km,能源补充时间仅需3分钟莫属,直接与传统汽油车看齐。
虽然氢能源拥有储量丰富、清洁高效、热值高等特点,属于优质的二次能源,也被誉为人类的终极能源。至于氢燃料电池也具备续航里程长、补充能源时间快、排放物只有水的优点。但是目前氢能源在全球范围内还处于萌芽阶段,在国内加氢站的数量更是寥寥可数。就算续航里程超过1000km,补充能源的速度只需3分钟,但是方圆百里没有一个加氢站,又谈何方便呢?
最后一款要说的续航里程超过1000km的新能源汽车,没有采用比较取巧的增程式动力系统,或者是颇具挑战性的氢能源,而是直接采用最为常见的纯电动力系统。而它就是昂希诺纯电动。
在今年的7月22日至24日德国东北部的劳希茨赛道上,三辆KONA EV(北京现代昂希诺纯电动)完成了单次充电行驶里程满1000公里的目标,3辆车分别以1026km、1024.1km和1018.7km的行驶距离,成功突破了续航1000公里的大关。
此外,三辆车的百公里耗电量分别为6.28、6.25和6.24kWh,以远低于WLTP(全球统一轻型车测试规程)每百公里14.7kWh标准值的成绩,刷新了64kWh容量电池的续航里程纪录。
而在整个测试过程中三台车平均的时速约在29-31公里之间,并且为了尽可能延长滑行距离,车上所有耗电的设备全程都处于关闭状态,包括空调、头灯和辅助驾驶功能。这对车手的耐力和专注力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虽然完成单次充电行驶里程满1000公里的创举,是集合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各种利好元素。但是如果没有昂希诺纯电动在NEDC工况下续航里程可达500km的辅助,也难完成此次创举。
新能源是未来车市发展的焦点,在可预见的将来新能源亦将会取代传统汽油成为车市真正的主人翁。所以似乎再待到续航焦虑一词从新能源汽车身上彻底抹去的那一天,买一辆新能源汽车就会变得名正言顺。只是当所有人都在说你应该这样做的时候,一切就会变得乏味。
氢能源板块利好不断,美锦能源能否带领大盘率先反击
国家电网联合明天氢能、打造中国首个兆瓦级氢能源储能电站
近日国家电网安徽综合能源服务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戴忠等一行来到我国氢能产业新势力------明天氢能考察项目。戴忠表示,明天氢能技术领先,发展前景广阔,双方将加强合作,打造中国第一个兆瓦级氢能源储能电站。
点评:氢能是一种绿色、高效的二次能源,具有来源广泛、燃烧热值高、清洁无污染、利用形式多、安全性好,同时可大规模储存的优势,被誉为“终极能源”。我国也已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和扶持氢能产业发展。动力源是我国合同能源管理领先企业,拥有自主研发的储能管理系统,与明天氢能已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雪人股份与明天氢能在氢燃料电池技术及产业化领域达成战略合作。
首款氢能轿跑即将亮相、续航能力超过1000公里
格罗夫氢能 汽车 与宾尼法利纳合作的首款面向量产设计的全新车型——氢能高端运动轿跑格兰尼(Granite)将于4月17日在上海国际车展全球首发。格罗夫首款新车为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可在几分钟内完成加氢,续航能力超过1000km。
救命药硝酸甘油大面积断货、供给收缩涨价近十倍
硝酸甘油是冠心病和心绞痛病人的常用药,它不仅价格便宜,而且由于见效快,被称为心血管病患者的“救命药”。但据报道,近日各大药店硝酸甘油大面积断货,而且价格大幅上涨。原先不到10元的价格,现在报价都在近百元,涨幅接近10倍。有电商平台报价甚至高达150元。
点评:由于生产企业较少,产量提升困难,短期内硝酸甘油很难实现充分供给,缺货状态或将延续。受益公司包括振东制药、众生药业和华润双鹤。
中国大陆首度跃升第二大半导体设备市场、需求有望持续旺盛
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11日公布报告指出,2018年全球半导体制造设备销售总额达645.3亿美元,年成长14%,创 历史 新高水平。韩国蝉联最大市场,2018年的销售金额177.1亿元。中国大陆首次超越台湾,以131.1亿美元的成绩首度跃升第二大半导体设备市场,且年增59%,成长幅度也最大。
点评: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集中度高,国内自给率仅有5%左右,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巨大。随着半导体制造向国内转移,及国内新建大量晶圆厂,半导体设备需求将持续旺盛。受益公司主要有北方华创、晶盛机电和长川 科技 。
操作系统国产化取得重要进展、相关公司有望受益
日前,中标麒麟高级服务器操作系统V6.0、V7.0与腾讯云TStack通过兼容性测试。这标志着,腾讯云TStack可以在中标麒麟操作系统之上稳定、便捷的运行,为更多国产操作系统用户业务入云增加更多选择。未来,双方将会进一步拓宽合作范围,共同助力国产信息化系统实现自主可控。
点评:我国操作系统市场被以微软、苹果等美国公司为主的寡头垄断,国产的操作系统占有率很低。随着中标麒麟操作系统以可信安全操作系统技术为重点,打造完善的产业生态,国产化进程有望提速。北信源、同有 科技 等国产操作系统合作商有望受益。
那些使用氢能源的汽车盘点(一)
那些使用氢能源的汽车盘点
1、丰田Mirai
这辆车有着令人印象深刻的规格,包括134kW的输出范围,至少有141升左右的氢气储存,续航里程在650km左右。2022款丰田Mirai共有两款车型,XLE和Limited车型,其售价分别为49500美元和66000美元。
2、现代NEXO
现代对于氢燃料的布局同样非常早,从1998年就开始研发燃料电池汽车,2006年推出了自主研发的第一代电堆,早期还曾推出过途胜iX35氢燃料版本。2018年现代拿出来新一代氢燃料电池车NEXO,采用现代燃料电池系统第四代技术,在零下30°C的极限环境仍然能正常启动,这同样也是海外市场上少数几款已经量产并上市销售的燃料电池车之一。
3、宝马ix5
自2000年以来,宝马集团一直在以有限的生产规模试验FCEV氢动力,从而推出了了马7系列,最重要的车型是宝马750hL。BMW推出了宝马iX5车型,这是第4代宝马X5的重新包装版本,该车使用了由丰田公司共同开发的氢燃料电池电动动力系统。
4、上汽大通
作为首款MPV氢燃料电池车,上汽大通MAXUS EUNIQ 7售价29.98-39.98万元,总储氢量达到6.4kg,NEDC综合续航里程605km,驱动电机的最大功率达到150kW。
氢燃料汽车布局逐渐壮大,新能源风向或将改变
一旦提起新能源汽车,相信大家首先想到的当然是电动车。没错,电动车是目前新能源市场和核心产品,同时是各大车企未来发展的核心趋势。但是,新能源汽车指的是一种采用新的能源结构的车型,而非特指电能,因此电动车虽为新能源汽车,但非独一无二,因为在电动车外,我们还有另一种能源汽车-氢能源汽车。
其实氢能源汽车早在几年前已经进入大众视线,但一度被人质疑氢能源汽车是个变相的庞氏骗局,利用新能源汽车趋势骗取市场资金。但实际上,氢能源汽车并非假想,虽然氢能源汽车在刚开始的时候让市场存在不小的质疑,但随着车企的技术推动与相关扶持政策出台后,氢能源汽车也真正成为了可实现的未来汽车发展方向,尤其是在进入今年里,氢能源汽车声量逐渐变大,各路信息都在表明着,氢能源汽车即将来到我们面前。但相对的,在面对如今风头正盛的电动车,氢能源汽车又能否与其组合未来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呢?
在去年3月份,一个名为格罗夫的中国汽车品牌正式发布了其旗下的首款氢能源SUV,据闻这款SUV只需加氢3分钟即可续航1000公里。从数据而言,如果这款车能达成量产,在续航便利性和续航能力方面无疑都要优于目前的燃油车和电动车。但当然,这也只是格罗夫单方面的官宣,其实际表现究竟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但从仅有的两项收据数据来看,无疑可以看出氢能源汽车的优势所在,氢能源汽车能完美绕过目前电动车的续能和续航问题,这已经足够吸引人了。
而实际上,除了格罗夫这个闻所未闻的品牌外,如今有不少的传统车企都已经大力布局氢能源发展,在今年里,广汽、长城、比亚迪等车企就动作不断,纷纷强化布局氢能源技术,丰田更是豪砸1000亿日元研发氢燃料电池车Mirai。北京现代也早在2018年就已经推出氢能源汽车Nexo,加氢5分钟即可续航850公里。
上汽集团在2018年也成立了一家捷氢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发展业务就是研发氢能源汽车,而在最近更有消息透露称,捷氢技术有望于今年引入战略投资者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并计划最早于2022年登陆科创版。从各方的消息中不难看出,氢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了各大车企暗中较劲的战场,它们纷纷提前入局,目的就是为了能提前抢占未来汽车发展的先机。
但从消费者的角度而言,氢能源汽车虽被车企推上了风口浪尖,但从目前的市场来看,这类车型对于大部分人而言仍是个“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东西,与现在已经进入市场发展壮大的电动车而言有着明显的差距。那么对于氢能源汽车,它究竟离我们还有多远呢?
虽然目前氢能源汽车与我们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但在2020中国汽车论坛上,同济大学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研究所所长章桐教授表示,在2-3年内,燃料电池将在商用车领域发力,并达成相当可观的规模。由此可见,氢能源目前的计划还是先以商用车为主,毕竟氢能源还只是处于启动阶段,如果从一开始就大规模进驻乘用车市场,显然是不现实的,一是基于技术的不稳定性,使用安全仍有待进一步的技术进行完善;二是目前庞大的乘用车市场已经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在燃油车和电动车的组合下,能留给氢能源汽车的发展空间并不大,而且在城市配套方面,氢能源汽车市场还有待进一步的规划。
截至2019年底,我国投入运用的加氢站有52座,而在今年的上半年,我国共加建加氢站11座,其中广东4座、江苏2座、北京2座、河北1座、河南2座。如此规模的城市配套显然是难以应对庞大的乘用车市场的,但对于可控性更高且体量相对较小的商用车而言,这样的配套规模还是相对足够的,因此在发展前期,商用车更适合成为氢能源汽车的发展基底。
虽然目前氢能源汽车还是以商用车为主,但并不意味着氢能源乘用车就遥遥无期。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在2019年发布的燃料电池汽车产销量统计,2019年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量为2833辆,同比增长85.5%;燃料电池汽车销量为2737辆,同比增长79.2%;从产销数据来看,虽然燃料电池汽车的体量较小,但在每年都有明显增长的环境下,燃料电池汽车也将快速渗透市场,从发展速度来看,预估在5年后的乘用车市场上可见氢能源汽车的身影。
从目前的市场风向来看,电动车虽乘着大势,但仍未能掌控市场主力,当中存在的硬性问题已经影响着电动车的市场发展。而相对的,氢能源能否填补电动车的一些硬性缺陷,就成为了它能否顺利进驻市场的通行证了。毕竟在电动车发展早期,打的正是高环保低油耗的旗号,再加上政策的扶持,让电动车获得极佳的发展土壤,而氢能源需要的也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实力,才能获得一片发展空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