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伯特森生物学家

罗伯特森生物学家(1858年德国的谁发明细胞通过什么才能进行)

fwxlw fwxlw 发表于2025-08-10 02:42:55 浏览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1858年德国的谁发明细胞通过什么才能进行

考点:生物膜研究的前沿信息 专题: 分析:根据生物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生物学家的主要贡献和相关实验.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的观点是由魏尔肖提出的. A、“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的观点是由魏尔肖提出,A错误;B、罗伯特森提出生物膜模型是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B正确;C、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C正确;D、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正确.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生物膜的发展史,考查对知识的识记能力,属于识记层次的考查,试题难度一般.

罗伯特森观察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到底分别是什么物质

暗-亮-暗的结构依次为蛋白质-脂质-蛋白质、脂质-蛋白质-脂质。细胞膜是由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组成的,1959年,罗伯特森根据电镜下看到的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结合其他科学家的工作提出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模型。

细胞膜主要是由磷脂构成的富有弹性的半透性膜,膜厚7~8nm,对于动物细胞来说,其膜外侧与外界环境相接触。其主要功能是选择性地交换物质,吸收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分泌与运输蛋白质。

相关信息

细胞膜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它即使细胞维持稳定代谢的胞内环境,又能调节和选择物质进出细胞。细胞膜通过胞饮作用、吞噬作用或胞吐作用吸收、消化和外排细胞膜外、内的物质。在细胞识别、信号传递、纤维素合成和微纤丝的组装等方面,质膜也发挥重要作用。

有些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并不是靠细胞膜上的受体来实现的,比如某些细胞分泌的甾醇类物质,这些物质可以作为信号,与其他细胞进行信息交流,但是这些物质并不是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的,而是穿过细胞膜,与细胞核内或细胞质内的某些受体相结合,从而介导两个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

高中生物课本中的生物学家

  新教材中编入了许多有关生物科学发展史的内容,详细介绍了许多生物科学家,高中生物课本生物学家有哪些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课本生物学家 总结 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课本人物:必修一   (一)与细胞有关的科学家   1、虎克: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1665年,他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小室”称为cell―细胞。   2、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进行观察,对红细胞和动物精子进行了精确的描述。   3、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4、维尔肖:德国人,他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二)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涉及的科学家   5、欧文顿:1895年他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地上万次的试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了膜由脂质组成的假说。   6、罗伯特森:1959年他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   7、桑格和尼克森:在“单位膜”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流动镶嵌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为多数人所接受。   (三)与酶的发现有关的科学家   8、斯帕兰札尼:1783年他通过实验证实胃液具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9、巴斯德: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菌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   10、李比希:认为引起发酵时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11、毕希纳:他从酵母细胞中获得了含有酶的提取液,并用这种提取液成功地进行了酒精发酵。   12、萨姆纳:1926年,他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到脲酶的结晶,并用多种 方法 证明脲酶是蛋白质。荣获1946年诺贝尔化学奖。   13、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有生物催化作用。   (四)光合作用的发现涉及的科学家   14、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通过实验发现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5、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16、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通过实验证明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17、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18、卡尔文及其合作者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光合作用,经9年左右的研究,最终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碳的途径,这一途径称为卡尔文循环。   高中生物课本人物:必修二   (五)遗传方面的科学家   19、孟德尔:奥地利人,遗传学的奠基人。他进行了长达8年的豌豆杂交实验,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发现了生物遗传的规律。1866年他发表论文《植物杂交试验》,提出了遗传学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遗传因子学说。   20、约翰逊:丹麦人,植物学家。1909年,他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重新起名为“基因”,并提出了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概念。   21、魏斯曼:德国人,动物学家。他预言在精子和卵细胞成熟的过程中存在减数分裂过程,后来被其他科学家的显微镜观察所证实。   22、萨顿:在研究中发现孟德尔假设的遗传因子的分离与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常相似,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23、摩尔根用果蝇做了大量实验,发现了基因的连锁互换定律,人们称之为遗传学的第三定律。他还用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为现代遗传学奠定了细胞学基础。   24、18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和物理学家道尔顿,第1个发现了色盲症,也是第1个被发现的色盲症患者。   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5、1928年,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通过实验推想,已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26、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通过实验证明上述“转化因子”为DNA,也就是说DNA才是遗传物质。   27、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在噬菌体中,亲代和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②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28、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共同提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1957年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   (六)育种相关   29、袁隆平他是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第一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七)进化相关   30、达尔文:英国人,博物学家,生物进化论的主要奠基人。1859年,他出版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书中充分论证了生物的进化,并明确提出自然选择学说来说明进化机理。   高中生物课本人物:必修三   (八)内环境与稳态   31、贝尔纳:法国人,1857年他提出“内环境”的概念,并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   32、坎农,1926年,他提出了“稳态”的的概念,并提出了稳态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九)动物激素的调节   33、沃泰默:法国人,生理学家。他通过实验发现,把通向狗的上段小肠的神经切除,只留下血管,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时,仍能促进胰液分泌。但是他却囿于定论,认为这是由于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去干净的缘故。   34、斯他林:英国人,生理学家。1902年,他和贝利斯从小肠黏膜提出液中发现了促使胰液分泌的物质―促胰液素。1905年,他们提出了“激素”这一名称,并提出激素在血液中起化学信使作用的概念。   35、贝利斯:英国人,生理学家。1902年,他和斯他林从小肠黏膜提出液中发现了促使胰液分泌的物质―促胰液素。1905年,他们提出了“激素”这一名称,并提出激素在血液中起化学信使作用的概念。   36、巴甫洛夫:俄国人,生理学家,现代消化生理学的奠基人。20世纪初,他的研究重点转到高级神经活动方面,建立了条件反射学说。   (十)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37、1880年达尔文通过实验推想,胚芽鞘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对胚芽鞘下面的部分会产生某种影响。   38、詹森:1910年,他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顶尖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39、拜尔:1914年,他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顶尖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40、温特:1928年,他用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一种化学物质,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41、1934年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人从植物中提取出吲哚乙酸―生长素。   (十一)种群与生态系统   42、高斯:通过实验发现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

生物学史罗伯特森简介

罗伯特森(J. D. Robertson):1959年他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结合其他科学家的工作,提出了生物膜结构的“单位膜”模型。

生产生物联系的这个化工课那这位就是功勋卓越,不是张扬的科学家不好使

A、罗伯特森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膜,发现了暗-亮-暗三层结构,推出生物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A正确; B、细胞学说主要是两位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建立,B正确; C、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C正确; D、萨克斯的实验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 2 来自水,D错误. 故选:D.

罗伯特森提出的生物膜是在什么显微镜下观察

A、虎克(R.Hooke)在显微镜下观察木栓组织发现蜂窝状“细胞”,提出并命名了细胞,而施莱登和释放建立了细胞学说,A错误; B、罗伯特森提出的关于生物膜的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结构模型,但是他认为该结构是静态的,不能解释细胞的生长和分裂现象,B错误; C、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都来自于水,C错误; D、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D正确.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