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怎样表白最好啊
聪明的表白方法如下:1、单刀直入,关于爱情,坊间传闻要“胆大心细脸皮厚”才更有可能成功。很多男人在爱情面前用了这一招,遇到喜欢的女人时,直接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告诉她“我喜欢你”“我爱你”“做我女朋友吧。”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对女人一点都不了解,两个人从来没有过交集,那你用这种方式表白,成功率往往不高。所以在用这一招进行表白时,最好先培养下感情,给爱情做个铺垫,找个合适的时机直接告诉她你的爱意,才有可能成功。2、委婉表白,委婉表白是相对于单刀直入的表白来说的,选择用这种方式表白的男人往往会顾及面子,不敢直接告诉女人他的爱意。不同的是,这种人大多懂得给爱情做铺垫,在和女人有了交集之后,委婉地告诉女人想和她恋爱。这种表白成功的关键在于女人,如果她不挑剔男人的表白方式,那有可能成功;可如果她是那种想接受明确表白的人,那你的委婉表白就起不了作用。所以,在用这种表白方式之前,需要对女人多点了解。
急需一则中国近代战争感人故事!
解放天津——参加总攻天津作战 天津守敌利用天津外围有利地形构有护城河环绕全城,护城河宽5米,保持3米水深。工事和防御不仅多而且坚固,每隔30米建一座碉堡, 碉堡工事线长达40多公里,仅大型钢骨水泥碉堡就达380余座。同时在城墙四周布满了地雷,纵深达400米左右。而且为了防止我军利用护城河结冰通过护城河,敌人每天用炸药将护城河冰炸碎。护城河外还有电网、铁丝网、梅花桩、绊马索和地雷区等五道障碍物。天津城防司令陈长捷吹嘘自己的防区“固若金汤”,是不可攻破的“马奇诺防线”。 为减少我军攻城时的伤亡,顺利突破,在攻击准备中,我军部队利用夜暗从进攻出发地至敌之附防御阵地之间,构筑了大量的交通沟。 1月14日10时天津总攻开始,我130师在44军编成内担任民族门突破任务。我军战士挖出像蜘蛛网一样密的交通沟,一直通到天津城路前。10时10分,炮兵开始向敌进行射击。我爆破组在炮火掩护下前赴后继地开辟通道。 388团1连在3辆坦克引导下,勇猛发起冲击,11时5分,突破了民族门。1营副营长仇世文带1连向民族门第3至第7号地堡群展开攻击,此时,敌人残存的火力点开始向我疯狂扫射。我1连战士毫不畏惧,奋勇杀敌,连续爆破敌人三个地堡群,并由城墙缺口突进。2连连长付铎指挥连主力随即进入城墙内,向敌右翼攻击前进。2连副连长李广正和2排长张祥率领其余战士由突破口内向左翼发展。李广正带领一个排在最前面担任警戒。这时敌人突然反击上来,炮弹像雨点一样密集,落在咱们的阵地上,五个战士负了重伤,两个监视哨也牺牲在哨位上,情况真是万分紧张。李广正用电话向团部首长报告情况,请求指示。团首长说要坚持阵地,实在支持不住了可以回到后一线来。李广正一想,坚决回答团首长说,我们一定守住阵地,绝不会失去。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反扑,阵地上的手榴弹都打光了,李广正就命令在敌人靠近时,扔爆破筒回击敌人,在敌人第九次反扑过来时,李广正一跃身冲上去,他的肩部给敌人的子弹打穿了,他微微一歪身子。但立刻想到这是最紧急的关头,虽然浑身粘满了鲜血,他还是挺起身来继续指挥打击敌人。不久,团首长打电话来问情况,他坚决的回答:“有我就有阵地!”再一次团部打电话的时候,李广正已经指挥战士把敌人打退下去,团委马上宣布给李广正记了一大功,并授给英雄奖章一枚。 我军两面夹击连续攻占7个地堡,越过马场公路后,击退了敌26师一个连兵力的9次反扑。3连向利生工厂发展,至12时30分,1、3连击退敌一个营兵力的3次反扑,歼851团1营营长以下200余人,巩固和扩大了突破口,并连续攻占东方油厂和染料厂,向李公楼方向发展进攻。 20时,389团2营攻占炼钢厂,尔后随团主力向福兴庄猛攻。该敌在我军事打击下,派人请降,1300余敌向我缴械。15日5时,389团经新庄大街进入意租界之回力球场地域。 与此同时390团经李公楼、郭庄大街进入意租界三民道、金汤桥一线。 15日1时,我388团进至营门口时,遭到敌人炮火的猛烈攻击,我388团团长贾清江马上率领部队展开冲锋,由于敌人火力太猛,数次冲锋非但无功而返,还造成了我军的大量伤亡。团长贾清江随即派人展开侦查,发现这里是敌人的一个据点,敌人已在这里布置了大量炮火。由于此时时间已过去了三个小时,我军还要继续向前推进,不能在此多做停留。团长贾清江和政委耿青经过短暂商量后,决定采用“迂回包抄”的方法消灭这个敌军据点。他命令2,3 营作掩护,由1营绕到敌人后方去。2,3营马上发出猛烈进攻为1营作掩护,1营在掩护下冒着炮火迅速包抄到敌人据点后方,并对敌展开攻击。经过两个小时的激烈战斗,我388团终于将敌人据点打掉。随后,我军立即向前开进。 上午9时左右,我388团进至回力球场附近,发现友军114师正在与大量敌军激战。敌军利用球场之利,摆开纵队的阵势与我友军对峙,我友军被敌人的炮火压制。一时间难以展开有力反击。我团随即在团长贾清江的带领下加入战斗,但敌军的炮火实在太猛,一时间难以突破。贾团长察看敌情后,认为只有打穿插才能打破僵局。他发现敌军右后方防御较弱,枪声杂乱,是个打穿插的好地方,便说道:“就是它了”。他交代一连连长李鸿:“你带领一连向敌军右后方打穿插,一营佯攻给你们做掩护,这个任务十分艰巨,不管伤亡多大,你们都得插到敌人的中心去”。一连连长李鸿坚定地说道:“团长放心,我们一连一定完成任务。”反身便带领一连战士们积极准备起来。 五分钟后,团长对一营战士喊道:“使劲打,给一连作掩护。”我军战士拼了命的向敌军发起佯攻。 一连战士们在连长李鸿的带领下按照预先准备,不顾一切地向预定地带冲去,在敌我双方力量悬殊较大的情况下,一连战士个个如虎豹般扑向敌人,体现出了这支部队勇猛不怕牺牲的精神,一连是当之无愧的东北虎。敌军右后方的队形本来就松散,又被我军猛烈火力和一连战士们的勇猛冲锋所震慑,反击大打折扣,我一连战士乘机快速逼近敌军队伍。终于,一连战士在伤亡不大的情况下成功插进敌人右后方,将敌军队伍断成两截,敌军瞬间乱作一团,首尾不能相顾。 随后一连迅速展开攻击,我一连连长李鸿用望远镜观察敌情时,忽然发现对面的一栋砖瓦结构的楼房内有敌情,仔细一看,发现敌军正在打电话、拍电报,乱作一团。连长李鸿立即压着声喊道:“停,停,停,给老子停!一排封锁敌人活力,坚决不能让左翼敌人靠近前边那个楼,其余的弟兄听我口令,跟我冲进去。听着,进去后谁也不能乱开枪,给我抓活的,这里是敌人的指挥部,听清楚没?”战士们压低声音齐声道;“是。” 在一排长的带领下一排战士们死死地压住敌人的火力。连长李鸿一声号令,战士们迅速冲进楼内。 举着枪的李鸿大喊一声:“缴枪不杀!优待俘虏!” 楼内乱哄哄的敌军霎时安静下来,敌军全都愣在那里。 “谁是这里的最高长官?请命令你的部队放下武器。”李连长喊道。 楼内敌军看到冲进来的人并没有他们多,都没有投降之意。 这时连长又高声喊道:“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0师388团一营一连连长李鸿,请放下武器,缴枪不杀。” 李连长右边的一个敌军军官听到“连长”两个字,嘴一歪,竟然笑出声来。 李鸿连长头都没有转,回手就是一枪,骂道:“笑你妈个蛋”,“砰”的一声枪响,只见那个正笑着的敌军官的头被打掉了半个,顿时血肉横飞、脑浆四溅,他旁边的另一个敌军官被溅的满脸是血,他面无表情,眼睛直愣愣的看着前方,吓得哆哆嗦嗦的尿了一裤子。情急之下连长再次大声喊道:“我是东北民主联军130师一营一连连长李鸿,请你们立刻放下武器!” 正与我军对峙的其他敌人一听是东北民主联军,被这阵势全给吓蒙了,纷纷缴械投降。 我军这时才知道,这里竟然是敌军第86军指挥部。可惜的是86军军长刘云瀚侥幸逃脱。 敌军指挥部被打掉后,指挥部外围的敌兵乱作一团,经过短暂地激战后,被我388团和友军全歼。至此,整个战斗结束。此战,我130师共毙俘敌4534名,并缴获了一大批武器弹药及军用物资。 388团1连由于准备充分,突破动作迅速,作战勇猛,不怕牺牲,一个连端掉一个军部,受到上级首长的通令嘉奖,被授予“模范尖刀连”光荣称号。 在天津战役中,我130师在打好仗的同时,还模范地遵守城市政策纪律。战前,各级党委(支部)结合传达贯彻上级指示精神,进行了广泛的政策纪律教育,检查了过去,提出了要求,订出了措施,并在物资上进行了充分准备,保证秋毫无犯。 天津解放后,1949年1月21日,驻守北平的国民党剿共总司令傅作义在和平起义的协议上签了字。第二天傅作义的部队撤出城外,听候改编,与此同时,解放军接管了北平。 1949年2月3日,北平正式举行了解放军入城式。自此华北地区宣布解放。
法兰西战役双方兵力如何双方有着怎样的武器装备
为了实施第一次“黄色”战略战役,德国法西斯统帅部集中了136个师(其中10个坦克师和7个摩托化师),2580辆坦克,3824架飞机,7378门75毫米火炮。这些师展开成“B”、“A”、“C”三个集团军群。根据“黄色”战役企图,“A”集团军群(辖第4、第12和第16集团军,共45个师,其中7个坦克师;司令为龙德施泰特上将)经阿登占领法国后的德军,从他们的表情可以看出这是一场轻松而令人愉快的“黄油”战争。
迂回“马奇诺防线”,实施主要突击,前出至拉芒什沿岸,将盟军基本兵力逼向海边,并与“B”集团军群共同将其歼灭。克莱斯特将军的坦克集群(辖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霍特的15装甲军—542辆坦克,莱因哈特的第41装甲军,共1250辆坦克)起了主要作用。“B”集团军群(辖第6、第18集团军,共29个师,其中3个坦克师,司令博克上将)应攻占荷兰,牵制在比利时的盟军,尔后与“A”集团军群共同歼灭该敌。“C”集团军群(辖第1、第7集团军,共19个师,司令为勒布上将)的任务是,以积极行动钳制“马奇诺防线”的法军。德军统帅部留有40多个师作为预备队。到1940年5月初,西线英法军(总司令为甘末林)的基本兵力在瑞士至敦刻尔克的法国东部边境展开为3个集团军群,联合组成东北战线(司令为乔治将军)以实施战略防御。
兵力最强的第1集团军群(法国第1、第2、第7、第9集团军和英国远征军,共32个法国师和9个英国师;司令比约特将军)在从海岸至马斯河一线展开,任务是增援比、荷军队,将德军阻滞在迪尔河一线;第2集团军群(法国第3、第4、第5集团军——39个师;司令为普雷特将军)部署在隆吉永至阿格诺一线,防守“马奇诺防线”;第3集团军群(辖法第8、第6集团军,共11个师,司令为贝松将军)沿莱茵河上游和在与瑞土接壤的边境上担任防御。预备队留有17个师,法国陆军总司令甘末林将军掌握6个师。荷兰拥有10个师,比利时拥有23个师。盟军(含比军、荷军)在东北战线地带内共有147个师(其中23个坦克、机械化和摩托化师),约3100辆坦克,14500多门火炮,约3800架作战飞机。
广西少数民族摸耳朵什么寓意
草标密码和揉耳朵表情意 ——苗族婚俗 湘西苗族姑娘初次外出结交男朋友苗语称“讲链讲规”或“溜比溜苟”,直接翻译就是“放鹰放鹞”和“采果摘籽”。小伙子结交姑娘叫“帮链帮规”或“溜背溜喜”,直接翻译就是“打鹰打鹞”和“攀花摘卉”。 湘西苗族青年幽会也有暗号和密码,这就是“草标”。双方只要看到草标 ,就知道各自的行踪。初相会时,女方如先到达约会地点,必先在约会地点的路口留下一个草标。这个草标的含义只有赴约会的情人知道,有如密码一般的神奇功力。不过,也有一般人都能看懂的草标。一把草上结个疙瘩,疙瘩结在草尖上,草根朝幽会的方向,则暗示一方先到,示意对方快来。后者看到这个草标,必须留下一个草标,疙瘩结在草的中部。这后面一个草标暗示过路者,山中有情人幽会,请走大路。行人见了这样的草标,一般都会避开,以免撞见别人的幽会。 居住在云南南部的苗族,青年男女中有一种打毽活动,十分有趣。毽子就是中国民间都用来踢的那种,打毽的板和乒乓球拍差不多。男女青年在打毽活动中,输的一方要让赢的一方“揉耳朵”,不许反抗,但可以跑。如果输赢双方的男女没有情意,纯属比赛,那赢者会使劲揉对方的耳朵,直到对方耳朵发烫为止。如果对打的男女相互有爱慕之意,输者会主动让赢者揉耳朵,而赢者是不会使劲揉的,而是红着脸轻轻摸一下对方的耳朵。也有一输就跑,赢者假装追赶,两人一直跑到无人的场所,倾诉衷肠。 在传统的踩花山节期间,云南金平苗族青年到了花山场上,好心的主人早已为青年们准备好了几套“土电话”,它是用竹筒蒙上油纸、将线从中穿过而成的。男女在“土电话”上,用对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情,询问对方的情况。唱到兴起,小伙子会将“话筒”交给一边的伙伴应付,自己跑去偷看姑娘的模样。如果相互不中意,对歌到此为止。如果双方都满意,继续对唱,约定下一次见面的地点。 广西融水一带的苗族青年,盛行“种花生”这个交往活动。走寨时,小伙子们向姑娘发出邀请,确定时间地点之后,姑娘们就会按照时间来到小伙子的村寨,他们带着农具和肥料,上山种花生,期间男女青年谈笑风声,边劳动边对唱山歌,互相接触试探。花生种子播下后,等苗长高时,双方又要组织一次施肥除草活动,其实是为了创造一次见面机会,这时大家开始物色对象谈恋爱。第三次是秋收花生时,大家相邀收花生并聚餐,相好的在一起讲悄悄话,还没有对象的赶紧抓住这最后一次机会。 苗族的婚姻一般分包办婚姻和自由婚姻两种。包办婚姻为父母媒妁说合,媒人往往是由与对方认识或是对方亲戚的人担任。待女方探明男方的情况,征求女儿的意见后,由媒人再来时说明是否同意。若女方同意,则议定“礼金”,订婚日期;男方则准备物品去女方家,女方家备酒肉招待,称为“吃新酒”。男家客人离去时,女方送鸡、糯米饭及送给来人每人一根“花椒布”腰带。 婚期大多是由男家择定后委媒人于事前几个月通知女家。婚期临近,女方全村或全姓的姑娘们,大家共同聚餐,以示送别新娘,称为“朋友饭”。出嫁当天,女家需派出三种送亲人:一是新娘的朋友,为13—16岁的未婚姑娘,需盛装同新娘前往;二是新娘的亲兄弟和家族中的中、青年男子9—15人,与新娘同去同返;三是有3—4个15岁左右的男子,护送新娘到男方村寨附近。新娘到婆家短住几天就转回娘家,直到来年二月才到夫家,反复两三年后,才举行“煮饭”仪式。从今以后,她就不能再接触娘家的锅灶了,再也不能住到娘家了。 苗族的自由恋爱十分普遍,在自由恋爱过程中,双方相亲相爱,定下婚约,到了结婚这一天,却由父母来决定。 在苗族婚礼中还有高唱酒歌的习俗。婚事喜庆里,苗家的酒歌往往要成套地唱。苗族在婚事礼仪中所唱的酒歌,唱完一套需用八九小时,有时是通宵达旦地唱。在婚礼中,男女双方都得选派唱酒歌的歌手,选上的歌手称歌郎。每套酒歌共分九部分:第一部分为拦路歌(也称拦门歌),当男方歌郎来到女方山寨时,女方聚众歌郎在山寨的路口迎唱的歌,即叫拦路歌。男方要巧妙地和女方的歌郎对歌,—一解答了对方请问的内容,才被放行进山寨。第二部分叫“十切”,即男女双方歌郎各唱十段歌,内容反映出双方所在村寨的风土人情。第三部分叫“公爷进地”,主要唱出男女双方祖先的渊源所在和迁陡历程。第四部分叫“结亲路”,唱出男女双方古老婚姻礼仪的形成及其形态。第五部分叫“三代根基”,即男女双方歌郎叙唱新婚夫妇父辈、祖父辈、曾祖父辈三代的基本情况,以加深两个姻亲家族的相互了解。第六部分叫“凤亲”,歌郎用歌声介绍男女双方结婚前的恋爱经历,比如他们是如何相识的,类似代新郎汇报恋爱经过。第七部分叫“过定”,代表男女双方长辈对新婚夫妇唱出期望和祝福。第八部分叫“谢主家”,由男方歌郎代表男方向女方亲家致谢。第九部分叫“龙船歌”,是整套酒歌的高潮,双方歌郎要用对唱的形式比输赢,并边对唱边由双方歌郎扯腊鸭,唱赢者即得腊鸭。 酒歌唱毕双方酒郎退出歌堂,新婚夫妇入洞房成亲。 闹洞房解衣扣 ——锡伯族的婚俗 锡伯族的婚礼以热闹著称。新娘到男方后,先举行拜天地的仪式,然后进入洞房由伴娘和男方嫂嫂为其梳头。锡伯族的姑娘梳一根辫子,正背中间垂下。做新娘要将一条辫子梳成两条辫子,盘在头上。晚间闹新房时,邻居青年都到洞房唱歌,并拿出一根羊骨头让新郎新娘去抢。闹洞房要到深夜才结束,离去之前,青年们要将新婚夫妇衣服的扣子解开,如果新郎害羞,不让解衣扣,大家便会大声喊:“这是老人们的嘱托!”闹洞房者将两人外衣的扣子都解开然后才会离去。骑马迎亲与抱木枕头 ——蒙古族婚俗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盛大的节日,也是蒙古族青年男女追逐爱情的好机会。在大会上青年男女身穿民族盛装,参加各种竞技活动。在射箭、摔跤、赛马等比赛中的获胜者,总能赢得姑娘们爱慕的目光,如果姑娘对哪个小伙子有意,那么她便会驰马迎向心中的英雄,丢下一块手绢,然后调转马头离去。小伙子则心领神会,躬身拾起手绢,策马追赶姑娘,一旦追上,小伙子就会将一枚戒指珍重地戴在姑娘的手上,一对青年就这样相爱了。 在蒙古族中还有一种男女相爱的信物叫“哈布特格”,它是佩挂在蒙古袍上的一种饰物,一般都是由姑娘亲自绣制。小伙子在择偶时,都要看对方的“哈布特格”绣得怎么样,如果绣得精美,说明姑娘是一个勤劳能干的姑娘,将来日子一定会安排得很好。 蒙古族的婚礼既隆重又独特,尤其是鄂尔多斯草原上蒙古族传统婚礼更具特色。鄂尔多斯婚礼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鄂尔多斯婚礼大多在腊月获正月间举行。青年男女经过家长说媒定亲之后,姑娘除梳一条大辫子之外,还要在前额两边各梳6条小辫,这标志着姑娘已经定亲待嫁了。 双方选定吉日后,分别邀请各自的亲朋好友。举行婚礼那天,来宾们都要穿上漂亮的衣服,骑上高头大马,带着礼物去新郎新娘家祝贺。 新郎迎亲都是在傍晚时分启程,他们带着弓箭、食品和礼物,骑着骏马。行前,新郎要把一只灌满了酒的小白瓶藏在马鞍下或马鬃里面。 新郎和迎亲队伍在黑夜中到达新娘家。他们按照习惯要先绕着屋子转一圈,然后将一条哈达献给那些操办婚事的炊事长,并赠送一只剥好的小羊,以表敬意。这时,新郎也将带来的弓箭放在象征鄂尔多斯勇敢精神的玛尼宏旗标前。新娘的伙伴们则迫不及待地在新郎的座骑上寻找那只小酒瓶。 迎亲队将所带的礼物和食品逐一交给新娘家。主宾在互换鼻烟壶,表示问候以后,新郎向在座的女方主婚人、岳父、岳母及宾客们行磕头礼。在女方盛大的婚宴上,人们一边狂饮,一边进行饶有风趣的对唱。就在人们痛饮狂欢之际,有人将新郎引进新娘的房间,他在那里还要经过一番考验,比如当新郎一坐定,就有人拿来一块煮熟的羊颈骨,请新郎把它拗成两断,意在看新郎的力气有多大。如果新郎拗不断,人们便乘机起哄取笑。当天晚上,新娘还不离开家,她和好友边说边哭,依依惜别。为了表达姐妹们的挽留之情,她们将自己身上的腰带解下来联结在一起,先从新娘这边的袖口穿进,再从那边的袖口穿出,然后其它姑娘也照此办理,联结起的腰带从每位姑娘的袖口穿过后,大伙儿紧紧抱在一起,用这种方式来表达难分难舍之情。 在女家经过通宵达旦欢乐之后,次日凌晨,迎亲队接着新娘要启程了,由女方宾客组成的送亲队一同前往。在娶亲路上,按照习俗,男女双方都要设法抢先到男家,女方中一人有意抢去伴郎头上的帽子,挑在马鞭上,然后扔到地上,让新郎下马捡帽,这样势必耽误时间,女方伴娘便可抢先而行。但男方也有高招,在离新郎家不远的地方设一酒席,招待女方,女方伴娘一喝酒,男方便调换最强壮的骏马,抢先到家。一路上便是这样追逐嬉戏,纵马奔腾,充满着情趣。 娶亲到家后,新郎、新娘还要拿着马鞭,双方通过两堆旺火,以示爱情的忠贞不渝,又隐含着纯净、避邪和兴旺之意。 这时新郎的父母出来把新娘迎回洞房。进门后,新郎的母亲按照蒙古族婚礼的习惯,将新娘的红面纱轻轻地揭去,然后新娘向新郎的父母行蒙古礼。接着,新郎手执银壶,新娘手捧酒盘,逐一敬酒。新郎给女方的送亲宾客敬酒;新娘给男方的宾客敬酒。敬酒时,在场的人们歌乐四起,年轻的男女牧民翩翩起舞。这样的婚礼夜以继日连续进行两天,尽兴的人们才陆续离去。 居住在内蒙东部以及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的蒙古族,在举行婚礼时,还有一种抢枕头的习惯。 姑娘出嫁前,父母要为她在自己居住的蒙古包旁,搭一个新的蒙古包。出嫁这一天,要把送给新娘的嫁妆,一件件陈设在新蒙古包内。陈设完毕时,女方由四个身强力壮的汉子抱着一个木制的一米多长的大枕头走向蒙古包,这时男方的四个小伙子便上前抢夺。双方八人你抢我夺,都不轻易松手,直到精疲力竭。之后双方共同将大枕头放在床上,便算仪式告一段落串情人咬手背 ——瑶族婚俗 秋收过后,蓝靛瑶族的未婚青年大都要背着米去串情人。一伙同性别青年按事先约定来到一个瑶家山寨,该寨的异性青年则备下酒菜款待。款待还有仪式,先是客人即兴唱起山好水好主人好的赞词。然后双方在唱中交流感情。盛宴间眉来眼去对准了象,就成对成双地到寨子外边,尽情地倾吐心中的爱慕之情。于是按祖先留下的规矩,由那情郎往爱妹的手上咬一口,再由爱妹朝情郎手上还一嘴,咬这一口还有许多讲究,咬重了说是狗咬;咬轻了,表达不了对情人的爱。这一口还必须往手背上,咬手背又不得咬着凸起的骨节处。假若咬的规模位置都合规定入情理,被咬的伤口发炎化脓、表示恋人的情意已经溶入对方的肌体和血液里。再加上互往手上拴了红、蓝丝线(男给女拴蓝或黑丝线,女给男拴红丝线)这对恋人就可以等着良辰吉日成亲了。 在金秀瑶山有五个瑶族支系,婚姻习俗各不相同,其中茶山瑶的婚姻习俗别开生面,独具特色。 茶山瑶多住在河谷两岸,依山傍水、景色秀丽,每个村寨几乎家家都有“吊楼”,男女青年住在吊楼里,互相对歌,特别是逢年过节,唱到通宵达旦,倾吐爱慕之心,歌声娓娓动听,情意绵绵。 他们在对歌中选择配偶,在劳动中建立爱情,当爱情种子发芽的时候,男方便托媒去说亲,定下过门日期。 接亲的日子来到了,一不吹唢呐,二不抬花轿,三不打锣鼓放鞭炮。男方派房族兄弟四至六人。半夜点火把去接新娘。接亲的这天晚上,女方家里每一重门都点上一盏油灯(茶山瑶的房屋深而长,一般都有三四重门)照着接亲房族。新娘早已梳装打扮好,等候接亲。当男女房亲兄弟进屋向女方父母贺喜、道谢,吃罢“领情饭”之后,便把新娘接走。陪同新娘出嫁的有新娘房族姐妹四至六人。熊熊的火光把新娘的脸映得绯红,这时万簌俱寂,正是午夜,人们已进入甜密的梦乡,新娘离开村寨人们还不知道呢? 新娘到新郎家,堂屋早已摆好酒席,酒席很简单,只有一只鸡和两三斤猪肉。全家老少和送新娘的双方同族兄弟姐妹,陪新郎新娘欢欢喜喜进餐,老人讲乐话,后生家敬酒,表示祝贺新婚。进餐完毕,婚礼也就结束了。当太阳升上东山,新娘新郎扛着锄头双方下地劳动。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昨天夜里,寨里又添了一对新婚夫妇。 泼水迎亲和摔跤婚礼 ——彝族婚俗 每逢快乐的“火把节”或热闹的街市,彝族小伙子都要将束上心上人送的花要带,去寻找情人一起游玩。彝族小伙子中如果谁束了这样的花腰带,就表明小伙子已经有了心上人了。在红河了两边,姑娘和小伙子认识并产生爱情之后,姑娘就会悄悄地绣一条腰带,上面有花朵、蝴蝶、小鸟等,利用约会的时间,将腰带送给姑娘。小伙子得到腰带后,会回赠姑娘手镯,表示两人真诚相爱。 彝族认为,清水能驱恶除邪,送走妖魔,带来幸福。因此,彝族新婚时一定要泼水,为能经受住这个考验,在迎亲时,男家选派未婚伙子去接亲时,既要身体强壮,又要精明能干,既能招架泼水的受寒之苦,又能完成“抢走”新娘的艰巨任务,往往在推荐人选时反复审议,择优录用,有的不惜长途跋涉,选拔良才。 有些地方彝族的迎亲是通过“抢”的方式完成的。在“抢亲”的头一天晚上,姑娘们向小伙子展开了猛烈的水战。姑娘们用泼、淋、灌、射等各种方式凶猛地攻击小伙子,使来“抢亲”的小伙子难以招架。于是,聪明的小伙子便在天黑以前找到存水的地方,悄悄地倒掉一部分,以减轻“水灾”的袭击。 经过一晚上的水泼,当早晨来临时,“抢亲”便开始了。这时,姑娘们拥着新娘,小伙子们前去“争抢”,姑娘们防守严格,小伙子必须机灵多变,乘一瞬间出现的漏洞,抢走新娘便跑,直跑出一二里山路才改为行走。可见,把新娘“抢”到婆家是多么的不容易!但彝族却认为,婚礼中的这一泼一抢才会驱除邪祟而保证日后生活不受侵扰。 在彝族的婚礼仪式上,还会经常开展一些竞技活动,以助婚礼气氛,而对阵双方则不用说,肯定是男家和女家。 在云南姚安的彝族,婚礼上有爬油杆比赛。每到婚嫁的日子,男家事先栽好一棵又高又滑的松杆,剥下树皮,并在杆上包几道油纸。比赛时,在新娘到来时,由女方兄弟或表兄弟中选派一人爬油杆,如果女方代表顺利爬上油杆,那男方主婚人要饮酒一杯,作为祝贺;如果女方代表未爬上,则由男方兄弟或表兄弟选派一人来爬,方法和礼节和上面一样。 有的地方的彝族婚礼上,还要举行摔跤比赛。结婚的前一天,男方派到女方的迎亲队伍里,必须有摔跤队。他们到女方吃罢酒席之后,第一项仪式就是摔跤比赛。女家的摔跤手作为主方,先站出来说“请”,男家便随即走出一名摔跤手,比赛就开始了。到全部约定的人数赛完,再由胜方的出两人表演一场。据说,这项活动是为了纪念一个彝族大力士而形成的隔街相望找情人 ——壮族婚俗 壮族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方式有抛绣球、打木槽和对歌等。 抛绣球是壮族赶歌圩时,姑娘们手提五彩缤纷的花绣球,整齐地排队唱山歌,若见到中意的小伙子,便把绣球抛给他。小伙子接过绣球,如果对姑娘满意,就把小件礼物缠在绣球上扔回女方,恋爱就这样开始了。打木槽一般在农历年初举行,最初由青年女子以木棍来打槽,击出各种不同的声音,大家尽情地欢乐。然后由几个女子击木槽数棍后就唱山歌,接着就有许多青年男子拿着木棍,跑到木槽边来共同敲击,每敲一下,大家就唱山歌,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慕。 在云南靖西一带,有种“隔街相望”的恋爱风俗。每到赶场那一天,青年男女一早就来到街口,男的站一边,女的站一边,仅相隔几步,相互对望。一直站到太阳落山。双方眉目传情,如果有意,就示意对方离开大家。在相望过程中,双方阵营中的同伴有商有量,相互参谋,十分有趣。 广西都安棉山的壮族“三月三”中有一项特别有趣的“碰鸡蛋”的活动。在前一天晚上,青年们特意准备好十几个染红的熟蛋,忙得不亦乐乎。游戏开始时,男女双方各握一个蛋,相对而立,然后手握红蛋相互对碰。如果双方红蛋同时破裂,则被认为两人的命运相连,有缘分,便将红蛋互赠吃掉。如果只是单方面的红蛋破裂,则表示双方没有缘分,只好自己将红蛋吃掉。 一些壮族地区,结婚后,女子有不落夫家的习俗,结婚的当天是在新郎家举行婚礼,并在当天晚上住在夫家,但第二天新娘就得返回娘家居住。以后,只有到农忙时或节日期间才到夫家参加劳动或居住几天。这样要过两三年后,才可以长期到夫家居住下来。此外,壮族还有“招赘”的习俗,入赘的男子要换成女方姓氏,生儿育女从母姓,并可全部继承母亲的财产。 婚礼上吃猪头猪尾巴 ——赫哲族婚俗 赫哲族结婚的那天,新郎穿袍、披红戴绿,由大家陪伴下骑着高头大马去迎亲,冬天后面跟着雪橇,夏天后面跟着彩车。男方去接亲的人数要是单数,因为回来时加上新娘正好是双数。 女方要摆酒席款待男方,新郎要向岳父岳母叩头。新娘将单辫改梳成双辫,穿上红袄红裤,蒙上一块红布,将脸盖上,由她的兄嫂或姐夫抱上雪橇或彩车。女方的母亲和亲友带上陪嫁礼品,陪同新娘送亲到男家,但新娘的父亲不能去。 送亲的人到了男方家,男方的老人要向女方的老人敬酒三杯,同时也给送亲的人敬酒。新娘到了男方家,由女宾搀扶下车或雪橇,与新郎拜天地。也有的地方当天先住在别人家,第二天再举行仪式。婚礼中,先拜祖宗三代,然后由一位长者手持三根捆在一起的芦苇向新娘训话,内容是孝敬公婆、尊敬丈夫、好好劳动、不要偷懒等等。 训话完毕,新郎吃猪头,表示男人领头。新娘吃猪尾巴,表示跟随丈夫过和睦日子。 逮新娘和锁媒人 ——普米族婚俗 云南边缘地区的普米族,姑娘出嫁时,必须由男方前去“逮捕”新娘。迎亲那天,男方要派媒人、两位伴娘和几个精明强悍的小伙子前去迎亲,在女家的巧妙配合下,装模装样地将姑娘抢走。即将出嫁的新娘在父母的有意安排下到山上或田间劳动,迎亲的人来后,由一位小伙子找到姑娘,对她大声说:“你已是xx家的人了,xx家请你去吃茶,跟我们去一趟吧!”说完上前迅速“逮”住假装要逃跑的姑娘。这时埋伏在新娘周围的几个美丽健壮的姑娘便一拥而上,对“逮捕”新娘的“凶手”拳打脚踢,甚至撕坏或扒下他的衣服,逼迫他投降交出新娘。随后,大家一起簇拥着新娘回到女家举行出嫁礼,唱歌喝酒,为她送行。 当新娘的兄弟将新娘从闺房中背出来,随新郎的接亲队伍上路之后,媒人不仅不能随队伍离开女家,反而要被女家扣留下来,送到一间屋里锁起来,同时被被“关押”的还有女方的一位歌手。在“监牢”中,两人要比赛唱歌,决定胜负。屋外则由两个姑娘手拿钥匙守门。主客双方对歌后,一直要到媒人唱赢了,守门的姑娘才会开锁放人,媒人就会去追送亲的队伍。媒人钥匙唱不赢,就得去向女方父母敬酒或送钱,这样即使媒人出了“监牢”,走到村寨口,女方村寨中的各家各户都要来敬酒,无论媒人酒量再大,最后也会烂醉如泥。如果不想喝,就得和敬酒者一一对歌,比赢了,可以不喝他手中的酒。突破这道防线,媒人就算完成任务,赶上接亲队伍。 普米族婚礼上,还有十分奇特的吃羊睾丸的仪式。新娘到新郎家后,首先要和新郎同吃一碗“接嫁饭”,饭中有羊睾丸,取意今后能生儿育女繁衍后代。接嫁饭由新郎送一口给新娘吃,再由新娘送一口给新郎吃,如此直到将这碗饭全部吃完。 吃完接嫁饭,一对新人在脖子上拴上五彩线,举行祭祀祖先活动,并将酥油抹在新娘的前额,一旦抹上酥油,新娘从此就是男家的人了。 耳朵里插鲜花 ——基诺族婚俗 基诺族青年的恋爱比较自由,而且充满了诗意。当姑娘对小伙子有意后,她就会送小伙子一朵美丽的鲜花,如果小伙子也爱这位姑娘,受到鲜花后,他就可以向这位姑娘提亲。 在云南的基诺族青年中,还有“丢包”择偶的风俗。在村子里的槟榔树下,男女青年分两边站立,一只只用彩布做成的菱形荷包,系着两条彩带,象彩蝶一样在空中飞舞,时而升高,时而降低,飞向对方的怀抱。 参加“丢包”的青年男女,耳朵里的竹管里都插着“独乔花”、“布什花”、“麦西花”,场面十分好看。 在基诺族中,有一个叫“尼高作”的竹楼,是青年男女聚会的地方。每到夜晚,姑娘们打扮得漂漂亮亮,一齐相约来到“尼高作”,点燃花梨木,放进竹筒闷出黑汁,用黑汁擦黑牙齿,然后就作针线、织布;小伙子们耳朵里插着美丽的鲜花也来到“尼高作”,他们边做篾活边与姑娘们谈唱,表达相互爱恋的心情。 在“尼高作”,青年男女不得有越轨的行为,否则就是对竹楼主人的不敬,要受到惩罚。相爱的人可以到晒台上去亲热,一个小伙子也可以去几家“尼高作”。玩到夜深,大家要回家休息。这时,姑娘悄悄地用脚踩一下情人的脚背,然后点着火把先走了,这是留小伙子夜宿的暗示。小伙子得到暗示后,马上起来跟着姑娘走,到了姑娘家,先用屋外的水洗脚,然后进姑娘房里睡觉,至第二天鸡鸣时离去。对此,姑娘父母一般都不干涉,有的父母还会偷看,不满意就立即将小伙子赶走,满意的就会让小伙子第二天与姑娘一起去背水、煮饭,小伙子回去后就会请人来提亲。 基诺族的婚礼上要将一只碗打碎,再包起来交给舅父保存,离婚时将所包破碗扔掉。在婚礼那天,新郎家要杀一头猪,一半给新娘家。下午,新郎和父母去新娘家接亲,男方要送给女方母亲1.5元做“奶母费”,给女方舅父2.5元作“接人费”。新娘离开村寨时,原来的相好会用清水或淘米水泼她,表示对她不忠于爱情的报复。 到了新郎家的楼梯口,新郎的母亲要给新娘一个鸡蛋,在她手上拴一根红线,在手腕上绕三圈。新郎的父亲要给新娘一个鸡腿,也在她手上拴红线,以示将新娘的心拴住了。 舅舅试新郎 ——门巴族婚俗 门巴族举行婚礼当天,新娘装扮一新,由兄弟姐妹和姑舅等亲戚簇拥着前往男家。新郎一方早已请媒人带着几个机灵的人去路上等候迎亲,他们拿着几竹筒酒,请新娘中途喝三次。竹筒边抹上酥油,象征吉利。新娘一行进村,新郎父母马上请他们进屋坐下,摆上酒菜款待客人。酒菜必须先放在新娘舅舅面前,因为他是最尊贵的客人。这时,新娘的舅舅看着摆好的酒菜却不吃,故意挑毛病,什么酒酿得不好、肉切得不匀、你们这是看不起我等等,每说一句,就用手猛击桌子,假装生气的样子。新郎家就得向他道歉,重新布置酒菜,直到舅舅满意了,大家才开怀痛饮。其实,这是舅舅戏剧性的挑剔,为的是考验男方和新郎的诚意。席间新娘轮流给大家敬酒,大家还有请新郎新娘对饮,比比谁喝得快。据说,谁喝得快,谁将来在小家庭中的权力就大。酒席中,大家还尽情歌舞,祝愿新人幸福美满。踢沙折枝试情意 ——京族婚俗 居住在广西南海边的京族青年男女,每到“唱哈节”,就会成群结队,相互对歌。在海边的沙滩上,小伙子看中了意中人,便会一步一步靠近姑娘,走到姑娘面前的小伙子什么话也不说,只是用脚尖轻轻将沙子撩向对方,或是折下一根树枝,把树叶撕碎,抛到姑娘身上。如果姑娘萌发了情思,就会以同样的方式回敬小伙子,表示接受了。 青年男女在对歌中相互钟情了,就分别去找“兰梅”(京族语媒人),把自己想好的一首爱歌,代为传唱给对方,同时还送去一只绘有花草的木屐。 通常由“兰梅”代为传唱的爱歌,都是寄情于物的。送的木屐如果正好是左右成对,那这桩事就成了。一般情况下,由于“兰梅”从中撮合,是不会不成对的。但如果撮合了木屐仍旧不成对,那男女双方会认为命不相合,也就算了。 互传木屐成对后,便由“兰梅”选定佳期,进行“联亲”。男方将装满槟榔、茶叶、冰糖的礼盘,请两个特别会唱歌的男女送到女方家中。女方接礼盘的也是两个特别会唱歌的男女,在接送过程中,大家都以歌代话,一唱一答,情意绵绵。唱到尽兴,女方歌手才会将礼盘接下。 接下来,当晚就由歌手带着新郎来到女方正式“认亲”。在“认亲”的过程中,也是全部以歌代语,。 为了探测男方的才学和智慧,女方歌手还一边唱,一边用一些预设的麻烦,来戏弄对方。因此,如果没有察觉,就会惹起女方故意的哄堂大笑,使新郎面红耳赤,陷入窘境。 第二天就是正式婚礼,这天新郎是不出面的,男方挑选两三对歌手做代表,前往女方接新娘。女方也有相当数量的歌手伴着新娘等候着。这时女方的大门是关得很严的,在屋前的大路和林中设立三到关卡,每过一道关卡,就要对歌,赢了方能过关。过了三关才到新娘家门口,这时女方歌手会站起来,双方共唱祝愿歌,入坐喝酒。 宴罢,女方歌手同男家的歌手一起,簇拥着面罩纱巾的新娘,拜别父母出门而去。他们每行一步就停一回,每停一回就对一轮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