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莱科宁17位发车夺冠

莱科宁17位发车夺冠(f1车手(吉米-莱科宁))

fwxlw fwxlw 发表于2025-09-06 23:19:52 浏览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f1车手(吉米-莱科宁)

我是第一个回答的 12-29 22:38找到一些细节,添加进来,在最后参赛次数 17 获胜次数 6 登台次数 12 得分次数 15 完赛次数 15 退赛次数 2 杆位次数 3 最快圈速次数 6 杆位获胜次数 2 帽子戏法次数 1 领跑圈数 176 年度积分 110获得冠军的分站分别是1澳大利亚站,8法国站,9英国站,14意大利站,16中国站,17巴西站在F1的历史上,此前一共有10次出现了三名车手在最后一站比赛中争夺冠军的局面,最近的一次是在1986年。在这十次有六次都是排在后面的车手最终完成了逆转夺取了冠军的宝座。●1950年 F1元年的车手世界冠军就是在最后一战诞生,方吉奥(27分)、法吉奥尼(24分)、法里纳(22分)分列车手积分榜前三位,最终领先的方吉奥和法吉奥尼都没有完成比赛,法里纳夺冠并一举成为F1第一个车手世界冠军得主。●1951年 连续第二年需要在最后一战定江山,阿斯卡里(25分)、方吉奥(22分)、冈萨雷斯(18分)赛前占据前三位,笑到最后的是方吉奥,阿斯卡里的退出让夺冠的阿根廷人完成逆转。●1956年 方吉奥(30分)、科林斯(22分)、贝布拉(22分)又将冠军悬念留到最后一战,虽然方吉奥没有完赛,但其余两人也没有取得足够分数,冠军仍属于方吉奥。●1959年 故事的主角变成了杰克·布拉汉姆,澳大利亚人最后一战前以31分领先诸雄,追赶者莫斯(25分)和布鲁克斯(23分)虎视眈眈。布拉汉姆最后一战一分未得,而对手也没能实现反超。●1964年 格兰汉姆·希尔手握39分进入最后一战,紧随其后的是苏蒂斯(34分)和吉米·克拉克(30分)。老希尔最后一战退赛,而苏蒂斯取得亚军,从而以40分加冕世界冠军。●1968年 格兰汉姆·希尔又一次领先进入最后一战,当时他以39分领先杰克·斯图瓦特(36分)和赫尔姆(33分)。这次老希尔没有出错,最后一站夺冠从而登顶。●1974年 菲蒂帕尔迪和莱戈佐尼最后一站前同以52分并列榜首,前者分站夺冠次数多而占先,而塞科特(45分)同样具备夺冠可能。最后一站菲蒂帕尔迪只取得3分,不过两个竞争对手1分未得,成就了巴西人的世界冠军伟业。●1981年 总决赛之前,路特曼(49分)、皮盖(48分)、拉斐特(43分)难分高下,而皮盖最终后来居上。●1983年 还是皮盖,巴西人在最后一战前以55分处于积分榜第二位,前有堵截普罗斯特(57分),后有追兵阿努克斯(49分)。皮盖又一次鸿运当头——虽然最后一战他只取得第三拿到4分,但两个竞争者更惨,空手而归,皮盖梅开二度。●1986年 皮盖又一次跻身最后一战的三国演义,当时他与普罗斯特同积63分,巴西人因为分站夺冠次数多而位于第二,领先者是英国车手曼塞尔(70分)。结果,不幸的曼塞尔在最后一站退赛,皮盖取得了亚军,被折桂的普罗斯特强压一头。

莱科宁有哪些悲情故事

  如果说法拉利是彭湃动力,那莱科宁要做那敏捷的阀门;如果说法拉利是一瓶艳酒,那莱科宁要做那理智的塞子;如果说法拉利是一腔热血,那莱科宁要做那冷静的大脑。那就是德国人舒马赫成功做到过的,红色上的一抹冰,致胜法宝。   “我知道世界冠军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自信,意味着必须再来一次。”新赛季,冰人没有退路。   双料冠军没有让他改变什么,莱科宁的原则非常简单。“我绝不会改变我的生活方式。”加盟法拉利的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他就直截了当地向意大利媒体指出了这一点。而且芬兰人也不打算学习意大利语,“我不会去语言学校的,我又不是为了这个才加盟法拉利。”   莱科宁和舒马赫,区别很大。舒马赫在法拉利的第一次试车,德国人就一些细节问题和车队的技术组讨论到了深夜。而对于莱科宁来说,工作的起点和终点异常明晰:进入赛车工作开始,跨出赛车工作结束——其余的一切,于己无关!当然,这也和敬业与否无关,这是莱科宁的方式。初来乍到,先明确我要做的事情,要承担的责任,先小人后君子。   莱科宁和阿隆索在性格上也绝无相似之处,尽管他们的天赋都举世公认。阿隆索总是整齐的短发,这个发型不会影响到他的视线。虽然西班牙人很不喜欢喧闹的Party,但是车队的每次正式活动他都表现得很得体。莱科宁站在阿隆索的反面,他是典型的派对动物,享受歇斯底里的疯狂。   如果非要做比,或许两个人的音乐爱好更贴近他们的本质:生活在热辣阳光下的阿隆索喜欢西班牙民乐,而莱科宁则对Eminem情有独钟。到底是谁给莱科宁起了“冰人”这个外号?难道有“冷静先生”喜欢埃米纳姆的吗?不过法拉利并不在乎。莱科宁在生活中无论多么激情四射,都不会引起“欧洲南方人”意大利人的惊奇,反而会引发“于我心有戚戚焉”的同感。法拉利需要的只是莱科宁做一个“冰颈”,能够在关键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在狂澜到来时做到精确的计算,在千钧一发之际保持冷静,并且让激情最有力的迸射,完成目标。   2005年的纽伯格林赛道最能说明莱科宁和阿隆索之间的差别,这一点法拉利早就看在眼里。当时,莱科宁一路领先,最多的时候他的优势有惊人的20秒之多。但芬兰人继续疯狂地创造速度纪录。大力的刹车和急转,圆形的车轮被磨出了棱角。莱科宁从不在进入弯道的时候放缓速度平滑切入,这也意味着赛车的悬挂系统必须足够“坚强”。在终点已进入视线的时刻,赛车的右前悬挂爆裂,右轮轰然飞出。可是说起自己的驾驶风格可能才是葬送好局的元凶时,莱科宁一脸的不在乎:“我们必须赢他(阿隆索),我们需要更多的积分。”   当然,天才可以乖张狂傲。2000年秋,索伯车队将莱科宁带进F1赛场之前,芬兰人在雷诺方程式中也只参加了23站比赛。莱科宁的第一次亮相是在穆杰罗赛道试车,他得到的赛车有600匹马力,是最强劲的。“他只开了几圈,我就明白我得到了什么——一个百年不遇的天才车手!”皮特�6�1索伯日后回忆起莱科宁给他的第一印象,总有一种掘出宝藏的兴奋!2001年,莱科宁就成为了索伯车队的正式车手,又一年后,他在迈凯轮成了哈基宁的接班人。法拉利对莱科宁的个性了如指掌,而且欣赏。作为F1车队中的龙头老大,法拉利需要保持赛车运动最本质的东西,也要保持自己鲜明个性,那就是速度与激情。承担F1世界中颠覆者角色的小车队们可以机关算尽,唯结果之上。但法拉利不行,获胜很重要,但那还不够,必须赢得漂亮,必须制造奇迹。这样才能保持号召力。看看西班牙足球豪门皇马和巴萨的处境,就会明白为什么莱科宁是法拉利最青睐的一号车手。因为只有他冰火两重天的极端性格,以及强大的个人魅力,才能满足这种要求。   法拉利CEO让�6�1托德表示,尽管很难比较莱科宁与阿隆索的天赋,不过他认为前者的个性更加适合法拉利。“最近5年,基米一直被认为是最为出色的车手之一。我永远不理解那些会对他上半赛季表现失望的人们。” 从登陆F1的第一刻起,莱科宁的风格就真的从未因为任何动因改变过。和他对引擎动力贪婪的攫取一样,他的心理素质也令人叹服。前迈凯轮队医金萨曾说:“就算比赛的表现是灾难性的,他的微笑还是会和赢得比赛时一样迷人。他能彻底剔除关于失败的记忆。就我所见过的人来说,很多人的空间感十分出色,但莱科宁对三维空间的感知,无疑是最出类拔萃的。”但当有记者拿这个问题去问莱科宁的时候,芬兰人只是冷冷地说:“他不过是个队医,他对赛车一无所知。”   2007赛季硝烟散尽,莱科宁有了全新的感觉。他需要时间去适应新车。“驾驶座舱有一点陌生,赛车有了一些革新,我们没有了牵引力控制系统,因此在雨战中,赛车将会难于控制。”在为法拉利带来了冠军之后,莱科宁还需要彻底征服马拉内罗:在后舒马赫时代,芬兰人是红色跃马的取胜之匙。 “我还可以留在法拉利两年,如果在此期间我还会不断地获得快乐,我会留在这里。”

图集 | 芬兰“冰人”基米·莱科宁的21场夺冠比赛

芬兰车手基米·莱科宁(Kimi Raikkonen)寡言少语的性格和沉着冷静的赛场表现,让他有了“冰人”的绰号。同时他也是F1车坛的一颗常青树,莱科宁从2001年开始加入索伯车队成为一名F1车手,随后曾先后效力于迈凯伦、法拉利、路特斯几家车队,今年41岁的莱科宁仍以阿尔法·罗密欧车队车手的身份活跃在F1。在近20年的F1职业生涯里,莱科宁获得2007年F1车手总冠军,并累计赢得21场F1分站冠军。本期我们就来回顾莱科宁的21场荣耀时刻。2003马来西亚大奖赛2004比利时大奖赛2005西班牙大奖赛2005摩纳哥大奖赛2005加拿大大奖赛2005匈牙利大奖赛2005土耳其大奖赛2005比利时大奖赛2005日本大奖赛2007澳大利亚大奖赛2007法国大奖赛2007英国大奖赛2007比利时大奖赛2007中国大奖赛2007巴西大奖赛2008马来西亚大奖赛2008西班牙大奖赛2009比利时大奖赛2012阿布扎比大奖赛2013澳大利亚大奖赛2018美国大奖赛

如何评价基米莱科宁

基米·莱科宁(英文:Kimi·Raikkonen),1979年10月17日出生于艾斯堡,芬兰车手。2001年,莱科宁加入索伯车队成为F1车手。2002年,他转会迈凯轮车队。2007年,莱科宁加入法拉利车队并于当年获得F1车手年度总冠军。2010年,他离开F1,加入雪铁龙车队参加世界汽车拉力锦标赛(WRC)。2011年,莱科宁组织了属于自己的车队ICE1Racing;同年11月29日,他宣布加盟莲花F1车队,2012赛季重返F1。2014年,莱科宁重回法拉利车。2017年10月23日,2017赛季F1美国大奖赛中,获得第三名。莱科宁1979年出生在芬兰艾斯堡,8岁时,他的祖父为他和他哥哥组装了一辆小型卡丁车,在这里完成了他的第一次驾驶。当祖父外出时,兄弟俩便跟着父亲马蒂一起上班。马蒂负责开重型道路机械,每当这时两人就把他们的“压路机”搬下车,然后开着它在已经完工的道路上帮父亲努力地工作。1999年,莱科宁代表HAYWOOD RACING车队参加首届雷诺方程式锦标赛,获季军。同年的欧洲A级方程式大赛,他夺得亚军。在与MANOR MOTOR SPORT签约后,他获得雷诺方程式冬季系列赛冠军。2000年,他为MANOR车队夺得英国雷诺方程式冠军,10场赛事7场获胜,包括7次首发和6个单圈最快记录。该赛季结束后,他在参加的总共23场雷诺方程式比赛中有13场获胜,胜率达到56%。在欧洲雷诺方程式锦标赛上,他夺得2个分站冠军、2次首发以及2个单圈最快的佳绩。同年9月,莱科宁获得F1索伯车队老板皮特·索伯(Peter Sauber)赏识,得到2001赛季合约。

F1巴西站

  北京时间10月22日1时33分,法拉利车队芬兰车手莱科宁率先冲过巴西大奖赛终点获得今年第六个分站胜利,并以110分,1分的优势获得车手世界冠军。赛前最大热门汉密尔顿本站比赛仅名列第七,屈居年度亚军。卫冕世界冠军阿隆索获得本站季军,并成为年度季军。至此,2007年F1世锦赛大幕落下。 英特 拉格斯赛道气温36摄氏度,赛道表面高达63摄氏度,这是本周末以来的温度最高值,也是全年17站比赛中的顶峰。比炙热烈日更热烈的是巴西车迷,比赛开始前赛道上所有看台都被观众填满,红是这里的主色调。  巴西本土车手继去年后再获杆位,他能卫冕巴西大奖赛胜利吗。更重要的焦点在马萨身后,汉密尔顿、莱科宁和阿隆索将为年度车手总冠军展开大决战。  马萨切线起步,直接将赛车挡在汉密尔顿前面。莱科宁从外线轻而易举的超过汉密尔顿晋升到第二位。阿隆索的启动速度稍慢,直路上被韦伯超过,不过他利用理想入弯线路反超韦伯并在出二号弯时从内侧爬过汉密尔顿。汉密尔顿在阿隆索的威逼下显然有点手软。  跌落到第四位的汉密尔顿在随后的直道上向阿隆索发起进攻。见阿隆索死守内线,汉密尔顿闪至外线延后刹车。银箭赛车右前轮拉出青烟——汉密尔顿冲出赛道!驶过砂石缓冲区回到赛道后汉密尔顿的名次已下降到第8位,前面是两部宝马和红牛车手韦伯。  马萨和莱科宁领先,阿隆索第三。汉密尔顿尝试超越海德菲尔德。第7圈,海德菲尔德在一号弯刹车太迟,汉密尔顿借机上升一位。此时库比卡已经超车,现在挡在汉密尔顿前面的是韦伯。但是就当汉密尔顿欲向韦伯发起冲击时,迈凯轮2号赛车突然慢了下来!  汉密尔顿只能眼看着其他车手从身后轻松超过。在近半圈的路程中,汉密尔顿努力尝试调整赛车,希望银箭可以恢复速度。终于在进入赛道第三阶段后迈凯轮赛车重新开始加速。汉密尔顿恢复速度后很快连超巴里切罗和苏蒂尔升至第16位。接着又连续超过科瓦莱宁、小舒马赫、戴维森、佐藤琢磨和中岛一贵。巴顿因赛车故障退赛后汉密尔顿升至第十。  领先的马萨、莱科宁和阿隆索分别在第20、21和22圈进站,加油时间为8至9秒。回到赛道后相互顺序不变。汉密尔顿的策略有变,他在第23圈停站加油时间只有5.8秒并换上超软胎,回到赛道后名次又下降到第13位。三圈后汉密尔顿就超越巴里切罗,继而超过维泰尔,并利用小舒马赫进站升至第9位。  比赛进行了30圈。法拉利速度奇快,马萨领先莱科宁3秒。阿隆索已经落后对手近20秒,甚至遭到轻油库比卡的紧逼。阿隆索仅抵挡了两圈就被库比卡超过失守第三位。此时阿隆索的圈速在1分14秒6,汉密尔顿的圈速为1分13秒5左右,速度快过法拉利。  汉密尔顿在第36圈第二次进站,他使用超软胎只跑了13圈。回到赛道后汉密尔顿仍在第9位,但是此时他前面的正好是两部法拉利赛车。阿隆索则利用库比卡进站回到第三位,此时他已落后法拉利30秒。在3号弯,一辆雷诺赛车撞得支离破碎,科瓦莱宁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F1新秀赛季。  40圈后比赛进入胶着状态。马萨、莱科宁和阿隆索之间的位置看起来很难改变。库特哈德进站后汉密尔顿位居第8位。前面分别是两次进站的特鲁利、库比卡和一次进站的罗斯伯格和海德菲尔德。马萨在第50圈进站,领先位置让给莱科宁。莱科宁第52圈进站,出站后刚好领先马萨确立头位。  随着莱科宁获得领先,世界冠军形势明朗了许多。阿隆索已无法对法拉利构成威胁,莱科宁10分在握。这意味着汉密尔顿要想获得世界冠军就必须以第五名完赛。而汉密尔顿在第57圈完成第三次进站后,又超过几乎不做任何抵挡的库特哈德后仍然位居第8位。  最后10圈,汉密尔顿先做出最快圈速,并利用特鲁利进站上升到第7位。前面两位车手是海德菲尔德和罗斯伯格。罗斯伯格与第四位的库比卡争夺非常激烈,威廉姆斯车手终于在倒数第2圈超越对手升至第四。但是这对汉密尔顿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最后一圈没有任何意外,法拉利芬兰车手莱科宁顺利通过终点赢得巴西大奖赛胜利,并获得车手世界冠军。赛前最大热门汉密尔顿本站比赛仅名列第七,屈居年度亚军。卫冕世界冠军阿隆索获得本站季军,并成为年度季军。至此,2007年F1世锦赛大幕落下。  22日凌晨,本年度F1大奖赛在巴西上演终极对决。赛前被媒体认为冲击总冠军可能性只有1%的法拉利“冰人”莱科宁创造奇迹,他勇夺巴西站冠军,并逆转汉密尔顿加冕年度总冠军。  好运①:对手冲出赛道  赛前,107分在手的汉密尔顿一脸凝重,最大的夺冠热门却仿佛最紧张;阿隆索103分,赛前他在沉思,好像还在思考如何夺冠这道复杂的数学题;莱科宁100分,这个往日里不苟言笑的芬兰“冰人”却难得地露出了灿烂的笑脸。  比赛开始了,一向有着完美车队战术的法拉利这次也没有让观众失望。杆位发车的马萨切线启动压住身后的汉密尔顿,帮助队友莱科宁在进入第一个弯角前就超过小汉,跃居第二。赛场一片惊呼,而与此同时,第四位发车的阿隆索也借机超过汉密尔顿,积分领先者甫一发车就退到第四!年轻的小汉显然没有料到这样的开局,他开始头脑发热,疯狂地试图超越身前的赛车,焦急的心态随即让他错过刹车点而冲出赛道。一圈不到,汉密尔顿已经退到第八!这让莱科宁和阿隆索都平稳了心态,他们深知,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安稳地跑好了,自己就会有机会夺冠。  好运②:对手赛车故障  无漏偏逢连夜雨,第七圈,汉密尔顿驾驶的银色迈凯轮2号赛车居然越跑越慢,变速箱故障让他的赛车几乎停下,他只能眼看身后的“菜鸟”从身边掠过。赛车恢复正常后,小汉奋起直追,但经此一截,他的排名跌到了第十八位!这时,黄色的巴西国旗、红色的法拉利大旗开始迎风飘摇,仿佛总冠军已然到手。  好运③:队友全力护驾  老道的莱科宁紧紧跟在队友马萨身后等待机会,他明白,自己只要赢得本站冠军,总冠军就会向他走来。而杀红了眼的汉密尔顿尽管凭借赛车的优势一路追到第八,但他面对拦在身前已经将自己包围的两部法拉利赛车毫无办法。法拉利用两次完美的停站策略巩固了自己的领先地位,而莱科宁也正是在第二次停站后压倒马萨开始领跑,驶向总冠军。此时,迈凯轮却不知为何为汉密尔顿安排了三次停站,这也直接断送了他的夺冠前途。  1小时28分15秒270,莱科宁第一个冲过了终点。而随着阿隆索和汉密尔顿分别以第三和第七名结束比赛,芬兰人终于在自己的第七个F1赛季实现了世界冠军梦。领奖台上,这个曾经在终点线前爆缸的“倒霉蛋”痛饮香槟,笑得无比开心。看来好运气来了,真是挡也挡不住。至此,2007年F1大幕落下,汉密尔顿和阿隆索分别获得年度亚军和季军。

莱科宁一共获得过多少次分站赛感觉和多少次年终总冠军

F1度总冠军次数: 1 首次F1大奖赛: 2001年澳大 2011年莱科宁在瑞典参加WRC利亚大奖赛 首次登上领奖台: 2002年澳大利亚大奖赛 首次分站赛冠军: 2003年马来西亚大奖赛 首次杆位: 2003年欧洲大奖赛 F1大奖赛参赛次数: 136 F1大奖赛发车次数: 135 F1大奖赛完赛次数: 91 F1大奖赛登台次数: 54 F1大奖赛获取积分次数: 82 F1大奖赛退出次数: 45(包括一次05米其林罢赛) F1大奖赛分站冠军次数: 17 F1大奖赛杆位次数: 16 F1大奖赛创最快圈速次数: 35(05年10次平舒马 赫记录;08年10次平舒马赫和之前自己创造记录) F1大奖赛累计积分:513 1989 开始练习驾驶卡丁车1990年开始参加卡丁车赛1993年首次在国内卡丁车赛上获得名次 1995 进入方程式A级,第一次获得赛事胜利;受邀参加了摩纳哥杯的比赛 1996 参加卡丁车欧洲系列赛、世界锦标赛赛事和北欧锦标赛赛事;芬兰全国锦标赛方程式A级第四名 1997 洲际A级芬兰锦标赛冠军,北欧锦标赛第4,参加大奖赛和世界锦标赛赛事 1998 芬兰冠军,北欧锦标赛冠军,洲际A级系列赛冠军,超A级欧洲大奖赛亚军摩纳哥杯季军,世界锦标赛列第7,但中途退出 1999 方程式A芬兰亚军,超A级世界锦标赛第10,首届雷诺方程式赛事季军雷诺方程式冬季系列赛冠军 2000 英国雷诺方程式冠军,参加三轮欧洲雷诺方程式系列赛,两次获胜 2001 加入索伯车队成为正式车手,得9分列车手排名第11 2002 加入迈凯轮车队得29分车手年度排名第6 2003 成为大舒马赫卫冕冠军有力争夺者,赢得91分仅以2分之差车手亚军 2004 取得1个分站冠军,1站首发,以45分的成绩取得赛季车手第7名 2005 取得7个分站冠军,6站首发,以112分的成绩取得赛季车手第2名 2006 取得3站首发,以65分的成绩取得赛季车手第5名 2007 加入法拉利车队,获得澳大利亚大奖赛冠军,雪邦赛道获得第三,巴林获得第三,西班牙因电子故障退赛,摩纳哥排位赛事故15位发车,正赛第8,加拿大站正赛第5,美国站第4,法国站排位赛第三,正赛冠军,英国站排位赛第二,正赛冠军,德国站排位第一,决赛退赛,最终获得第22名,匈牙利站排位赛第四,正赛第三位出发,获得亚军,比利时站冠军 ,日本站季军 ,中国站冠军,巴西站冠军,在两次与总冠军擦肩而过后,也最终以奇迹的名义夺得年度总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