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最新官员任免

中央最新官员任免(中管干部是什么意思)

fwxlw fwxlw 发表于2025-01-16 05:54:58 浏览1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中管干部是什么意思

中管干部是指中组部备案的干部,任免权在中共中央,一般为副部级以上。

中管干部的特点:中管干部人员情况由中央直接作出决定,中组部对日常管理以及其他情况进行考察。中管干部在级别方面必须为正厅以及以上级别,通常包括正部与副部两个级别,由于工作需要在管理范围方面有所扩充,已经扩大至正厅级级别。

中管干部人事档案需要上交至中组部,由中央进行全面管理。中管干部的退休年龄相对比较晚,最晚70岁之前退休即可,最早的也要到60岁才能退休。中央部委领导: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中管副部级以及以上领导,第二部分为中央部委部分中管正厅。

地方四大班子领导:包括四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为全国各省市以及自治区正职以及副职人员;第二部分为全国各省以及自治区检察院与法院院长;包括全国所有副省级城市四大班子的正职人员;新疆建设兵团党政各领导也包括在内。

干部

干部”指的是:担任一定领导工作或管理工作的人员。它来自于日语,本是日语中的一个汉字词,字面意思是“骨干部分”。

古代官职如何任免

一、关于任职授官的有: 

  1. 任(担当,担任)

  2. 授(授官,任命)

  3. 除(任命,授职)

  4. 拜(授给官职)

  5. 征(征召,特指君召臣,即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6.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7. 荐(推荐,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8. 举(推荐,推举,也指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9.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或重新启用,任以官职)、提(提拔)

  10. 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11. 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封号或爵位)

  12. 赠(用于追封已故者以爵位)

  13. 赐(赏赐有功之臣以爵位)

  14. 赏(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

二、关于提升职务的有:

  1. 擢(提升官职)超擢(破格提拔)拔擢(用于由低级到高级的升迁)

  2. 陟(提升,提拔)

  3. 升(提升)

  4. 进(用于较高职务)

  5. 起复(恢复原职务)

  6. 超迁(越级破格提升)《史记•贾谊传》:“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三、关于调动职务的有: 

  1. 转、移、调、徙(一般的调动,调迁)

  2.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

  3. 出(指出京受任)

  4. 补(补充缺职或由候补而正式任命)

四、关于降级免职的有: 

  1. 罢、免、解、黜、夺(官员因过失而解除职务)

  2. 放(“委任委派”的意思,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

  3. 贬、谪(因过失而降级)

  4. 革、褫(皆为“革除”的意思,指撤职查办。褫,音chì)

  5. 左迁(降级使用,贬官)

  6. 开缺(官员因故去职或者死亡,职位一时空缺,另选他人充任)

  7. 致仕(带职退休)

补充:

五、关于兼职的有: 

  1. 领(本职之外兼较低它职)

  2. 摄(暂时兼代本职外更高职务)

  3. 权(临时代职)

  4. 假(暂时代理)

  5. 行(代理官职)

  6. 署(也有“代理,暂任”的意思,指代理无本官的职务)

  7. 护(原官员短期离职,临时守护印信,“护”有“统辖,统率”的意思

六、表示多次调动的:累迁   

七、表示因病辞官的:谢病

八、表示主管的:知、典、主

九、表示辞去的 :乞骸骨、自乞、归故里、退、告退、致政(仕)、辞等。

十、表示在任的:视事、下车

参考资料

古代官职任免升降术语集锦 杜绪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61a9a70100f2wx.html

干部任免什么意思

问题一:人事任免是什么意思 人事任免 释义:人员调动或变动。 任免:指依法享有任免权的机关按照法律规定,任命某人担任某项职务或免去某人所担任某项职务的行为。 任免机关:任免机关是指具有法定任免权的机关。职务任免作为一种人事管理行为,任免机关是行为 主体。问题二:干部任免审批表是什么 我先解释一下干�管理权限的问题. 在县一级,按公务员级别分,科员及以下的公务员归人事局(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管理,科级职务(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副科、正科)归县委组织部管理。叫你填任免审批表有以下几种可能: 1、拟提拔使用(之前必须经过推荐、考察等组织程序); 2、正常晋升非领导职务(副主任科员); 3、个人信息的采集。有的地方会使用干部任免表来采集信息,我们一般使用的是信息采集表或简明登记表。采集信息的原因也有可能是你被作为XX职位的人选,要先看看你的基本情况。问题三:干部任命另有安排是什么意思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是根据《中国共产 *** 程》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出的。该条例于2002年7月9日颁布实施,共计十三章七十一条。该条例有利于选人用人机制挑选出优秀人才,有利于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全面贯彻执行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2013年12月30日, *** 修订“领导干部选任条例”,从严把握破格提拔。2014年1月, *** 中央印发《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遵照执行。 中文名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印发单位 *** 中央 印发时间 2014年1月14日 实施时间 2014年1月14日 目录 1 印发通知 2 条例内容 ? 名称 ? 章节 3 颁发意义 印发通知 2014年1月14日, *** 中央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干部任用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遵照执行。 2002年中央颁布的《干部任用条例》,在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建立健全科学的选拔任用机制,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不正之风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干部工作形势任务和干部队伍状况的变化,《干部任用条例》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要求,中央决定予以修订。 通知要求:各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大力宣传、严格执行修订后的《干部任用条例》,用以统一思想、规范工作、解决问题。党政主要领导同志要增强政治纪律、组织人事纪律观念,带头遵守《干部任用条例》,规范行使选人用人权。组织(人事)部门要精通《干部任用条例》,坚持公道正派、按章办事,为选准用好干部把好关。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方式方法,发挥党组织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领导和把关作用。要坚持干部工作的群众路线,坚持群众公认,充分发扬民主,改进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提高干部工作民主质量,防止简单以票取人、以分取人。要改进干部考察工作,加强对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科学发展实绩、作风表现、廉洁自律情况的考察,全面历史辩证地评价干部。要全面准确地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方式,进一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从严培养选拔干部,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干部任用条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整治和严厉查处跑官要官、拉票贿选等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要按照《干部任用条例》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努力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制度体系。 *** 中央印发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把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作为好干部标准,要求坚持群众公认原则,树立注重基层的导向。“群众”二字在全文9次出现,群众路线或将成新时期用人选人新的重要考量,党的群众工作也将不断推向纵深。 只有让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都感到有干头有奔头,引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共同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智慧和才干,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强大的改革合力。 条例内容 名称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章节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落实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的要求,建立科学规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形成有效管用、简便易行、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推进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一支高举中国特......》》问题四:科员接到干部任免审批表什么意思?? 如果不是纪委先谈话才发的表就证明是要提升了。 问题五:干部任命拟提名是什么意思? 拟,打算的意思。拟提名即打算提名。 问题六:干部任免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公示? 职务提拔时需要进行公示 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前公示制度是指提拔担任地(厅)级、司(局)级以下领导职务的,除特殊岗位和在换届考察时已进行过公示的人选外,在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后、下发任职通知前,在一定范围进行公示的制度。公示期一般为七至十五天。公示内容一般包括:公示对象的姓名、性别、政治面貌、出生年月、籍贯、学历、学位、现任职务等自然情况和工作简历。党政领导班子及党政工作部门领导成员的选拔任用,应向社会公示;内设机构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原则上在其所在单位或系统内进行公示,也可根据岗位特点在更大范围内公示;异地交流提拔的干部在原工作所在地或单位公示。需要向社会公示的,一般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发布公告;在部门、单位或系统内公示的,可采取发公示通知,或召开会议公布、张榜公告等形式。公示期间群众反映的问题,由组织(人事)部门受理调查核实后,要向署名或当面反映问题的群众反馈调查核实结果,并根据调查核实的情况提出处理意见。公示结果不影响任用的,办理任职手续。问题七:什么情况下才填写干部任免审批表 凡是职务名称发生变化的,或者级别发生变化的,或者单位名称变化的,都需要填写任免审批表。 填任免审批表,有以下几种可能: 1、拟提拔使用(之前必须经过推荐、考察等组织程序); 2、正常晋升非领导职务(副主任科员); 3、个人信息的采集。有的地方会使用干部任免表来采集信息。问题八:任职和任命有啥区别 任职就是你去一个地方担任一个职务 任命就是上级对你的任命!!

中央干部退休年龄最新规定

法律分析:到退休年龄必须退休,是强制性规定,在《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关于认真执行干部退(离)休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有规定,达到规定的退休年龄的,都应及时办理退休手续,不需本人提出申请,杜绝出现达到或超过退休年龄仍以各种理由不办理退休手续的现象。【法律依据】:《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关于认真执行干部退(离)休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 一、达到规定的退休年龄(周岁)的干部,都应及时办理退休手续,不需本人提出申请。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对本单位达到退休年龄的干部,应事先按干部管理权限报经任免机关批准,在其达到退休年龄的前一个月通知本人,并在其达到退休年龄后的一个月内按规定办完有关手续,不再列为在编人员。对地、市(厅、局)级以上干部中个别确因工作需要暂时留任的,或需要安排到人大、政协任职的人选,应由所在单位事先提出留任或安排的理由和时间(留任时间一般为一年,最长不超过三年),按干部管理权限,报经任免机关审批。批准留任的,应及时通知本人。担任主要负责职务的干部需要留任的,由任免机关直接决定,并通知所在单位和本人。

选官制度的演变

选官制度的演变。

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一)先秦时期:世官制

(1)内容:选官范围限定为贵族,由贵族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

(2)影响:推动了奴隶社会的发展。

(二)秦朝和汉初时期

1.军功爵制

(1)内容:按照军功大小授予不同爵位,商鞅变法,实行二十等爵制。

(2)影响:有利于国家选拔军事人才,满足了国家统一的社会需求。

2.察举制

(1)内容:官吏察访适合的人才向中央举荐,官吏任免权最终由中央掌握。

(2)影响:在实行之初,按人口比例举“孝廉”,并加以考试选用,给中小地主阶级及其他社会阶层提供了参政机会。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

(1)内容:中央选择德才兼备的官员兼任原籍中正官,查访本州士人,然后依据品行、门第等将士人评列九品,作为中央选官的依据。

(2)影响:推行初期,评判人才综合考虑门第和才能,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后期,看重门第,沦为士族垄断仕途的工具。

(三)隋、唐、宋、明、清时期:科举制

(1)内容:废除九品中正制,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

(2)影响:有利于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中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二、选官制度发展规律

标准: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标准趋向公开和相对公平。

选官权:从地方收归中央。

选官方式:由举荐评定授官到科举考试,趋向严密、科学。

四个发展阶段:秦汉确立发展一隋唐完善—宋元加强—明清强化。

三、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评价

(1)“世官制”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继承祖上的权位。此选官制度使官吏来源被贵族垄断,不利于有用人才的选拔。

(2)“察举制”虽在当时看来比较完善,但各方面都体现出封闭的特征。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权操于上,百姓不得参与,民意无从体现。

(3)隋唐以后实行的“科举制”虽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提高了行政效率,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它是一种文化专制,到明清时发展为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不利于人才培养和科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