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如何评价拉赫马尼诺夫第二交响曲
- 拉赫马尼诺夫g小调前奏曲要弹下来弹好要多长时间
- 匈牙利狂想曲六号和拉赫马尼诺夫的g小调前奏曲那个难
- 音乐家拉赫玛尼诺夫的简介
- 用哪一个词来形容拉赫马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最不贴切()
- 什么水平可以弹拉赫马尼诺夫g小调
- 拉赫马尼诺夫被葬在哪里
如何评价拉赫马尼诺夫第二交响曲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SergeyRakhmaninov1873.4.1-1943.3.28俄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生于俄国诺夫戈罗省奥涅格。父为地主,家庭富有。4岁从母学习钢琴,9岁进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钢琴,12岁转入莫斯科音乐学院继续学习钢琴和作曲。毕业后从事演奏、指挥和作曲。1904年起,任莫斯科大剧院指挥。1906年侨居德国,此时进入创作高峰期。1917年俄国革命后,拉赫玛尼诺夫流亡瑞士,1918年赴美演出,定居美国后,创作上充满了不协和与悲剧性,成为二十世纪上半叶重要的钢琴演奏家。。二次大战期间(1939-1945)多次举音乐会,将收入捐给苏联国防基金会。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创作属晚期浪漫主义的音乐观和风格,与柴科夫斯基的音乐有较密切的联系。他的作品,曲调气息宽广、舒展优美、忧郁深沉,具有鲜明的俄罗斯民族风格和民间风俗的刻画,擅长史诗式壮阔的音乐风格。他的钢琴作品,技巧高超、气势宏大、音响浓郁厚实、力度对比强烈。作为指挥家,诠释格林卡、柴科夫斯基、格里格等作曲家的作品极具特色。他的主要作品有:交响曲4首、交响诗、钢琴协奏曲4首、奏鸣曲、变奏曲、前奏曲25首、练习曲18首、狂想曲、组曲、舞曲、小品及歌剧等。《第二钢琴协奏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二十四首《前奏曲》、《音画练习曲》,歌剧《阿莱科》、《利米尼的法兰契斯卡》和《第二交响曲》、管弦乐《死之岛》、《钟》以及浪漫曲等。他的《第三钢琴协奏曲》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难演奏的钢琴曲。
拉赫马尼诺夫g小调前奏曲要弹下来弹好要多长时间
两个星期。拉赫玛尼诺夫的G小调前奏曲是一首极具浪漫主义风格的钢琴曲,这首曲子经常出现在音乐会上,每一次演奏都可以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但是这首曲子对手腕,指尖,感情把握这些方面要求都不低,尤其是在刚开始练习这首曲子的时候会有很大困难,一般都需要两个星期左右才能练得好。
匈牙利狂想曲六号和拉赫马尼诺夫的g小调前奏曲那个难
匈牙利狂想曲六号。世界钢琴曲难度排名中匈牙利狂想曲六号的难度排在第13,拉赫马尼诺夫的g小调前奏曲并没有进入排名,所以匈牙利狂想曲六号更难。
音乐家拉赫玛尼诺夫的简介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1873年4月1日生于俄罗斯,1943年3月28日逝世,是二十世纪世界的古典音乐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下面就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音乐家拉赫玛尼诺夫的相关资料吧!
音乐家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童年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于1873年4月1日出生在俄罗斯谢苗诺沃的奥尼加城的一个富庶的地主家里。他的家庭有着很好的音乐环境,拉氏曾祖父曾经在圣彼得堡师从著名演奏家菲徳尔学习,拉氏的母亲安娜·奥娜斯卡雅是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毕业生,拉氏的最早的钢琴教育就来自母亲,这使他从小受到了良好的音乐熏陶。
1882年 拉氏举家迁往圣彼得堡,9岁的拉赫玛尼诺夫入学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师从德米纳斯基学钢琴。
1885年 拉氏在表兄的介绍下,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师从茨维列夫,接受到极严格的训练,从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茨维列夫的弟子,拉氏有机会去圈里的聚会,先后见到了鲁宾斯坦,塔涅耶夫,柴科夫斯基等,并对他后世的创作,产生了影响。
1887到1888年 拉氏写出了第一批最初的作品。包括《乐队谐谑曲》和一些钢琴小品。1889年,他考入了莫斯科音乐学院,从此开始接受更为严格、正规、系统的教育和训练。他跟著名钢琴家齐洛蒂学习钢琴,还跟随著名作曲家塔涅耶夫和阿连斯基学习作曲。
音乐家拉赫玛尼诺夫创作成名
1890年夏 拉氏来到家乡伊凡诺夫卡,在那里他遇到了日后的妻子同时也是自己表妹的娜塔莉娅·萨蒂娜。坠入情网的拉氏为心上人写了一首六手联弹的圆舞曲和浪漫曲。回到莫斯科后,拉氏动笔创作了管弦乐《曼佛雷德》,这部作品的灵感来自柴科夫斯基的同名交响曲。
1891年和1892年,他先后以优异的成绩在钢琴和作曲班毕业,从此开始了他独立的音乐家生涯。1891年 拉氏在家乡完成了《第一钢琴协奏曲》。12月回到莫斯科,向自己的老师阿连斯基献上了第一部交响诗《罗斯基斯拉夫王子》。
拉赫玛尼诺夫早期是以钢琴演奏家的身份活跃于国际乐坛的。他在演奏中,他兼收前辈诸钢琴大家之长,创建了自己所独特的演奏风格,成为当时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杰出钢琴演奏家。
1892年,为举办音乐会的需要,他创作了许多钢琴曲,同时还作了交响幻想曲《悬崖》、《茨岗主题狂想曲》等大型乐队作品。这年3月 拉氏在音乐学院举办了自己的音乐会,演奏了自己的三重奏和《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另一方面,拉氏加紧创作毕业作品根据普希金长篇叙事诗《吉普赛人》改变的歌剧《阿连科》。这一年,拉氏获得金质奖章,以优异成绩从莫斯科音乐学院毕业;毕业之后的拉氏马上投入到繁忙的音乐会演出之中。期间,拉氏还完成自己最出名的作品之一《升C小调前奏曲》。暑期,拉氏非常放松,相继完成两套艺术歌曲和一首幻想曲。还有从莱蒙托夫诗歌中获得灵感创作的幻想曲《岩石》。
音乐家拉赫玛尼诺夫的人物轶事
1、钢琴对小时候的拉赫玛尼诺夫是一件惩罚工具,据说其母惩罚小拉赫玛尼诺夫时,会要求他坐在钢琴底下。
2、拉赫玛尼诺夫的身材高大,拥有一双巨大的手,左手能轻易按到跨十二度的琴键,故此并非所有人能演奏他的作品。他的身材可能与一种名为马凡氏综合症(Marfan Syndrome) 的遗传病有关,患者其中一个征状是修长的四肢及手指。
3、拉赫玛尼诺夫曾居于其师兹韦列夫的寓所内,由于同学们练习的声音过份嘈吵,拉赫玛尼诺夫向其师要求一个较宁静的环境以专心作曲而引发争执,最终令两师徒拆伙。
4、拉赫玛尼诺夫于莫斯科音乐学院毕业时,获评审委员一致推举为第一荣誉毕业生,其师兹韦列夫亦是评审委员之一。兹韦列夫于毕业礼时,更以金表作为贺礼赠予拉赫玛尼诺夫,两师徒亦冰释前嫌,此金表亦成为拉赫玛尼诺夫珍而重之的物品。
用哪一个词来形容拉赫马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最不贴切()
用哪一个词来形容拉赫马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最不贴切?() A.孤独 B.阴郁 C.焦虑 D.恬静 正确答案:D
什么水平可以弹拉赫马尼诺夫g小调
10级水平可以弹拉赫马尼诺夫g小调。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前奏曲》是有左手快速跑动的段落的,加上总体难度更高,至少是肖邦练习曲至李斯特超级技术练习曲和帕格尼尼练习曲的程度。拉赫玛尼诺夫是俄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伟大的作曲家与杰出的钢琴家。他的创作风格始终继承了俄罗斯浪漫主义音乐的传统,柔美深邃的旋律、悠长宽广的气息、反映出那个时代俄国知识分子的内心情感。
拉赫马尼诺夫被葬在哪里
葬於纽约肯色谷墓园。 Sergei Rachmaninov 拉赫曼尼诺夫 生平介绍: 拉赫曼尼诺夫生於欧内格(介於列宁格勒及莫斯科之间)的贵族之家,但家道中落。九岁时,父母将地产变卖并且离异。在家中六个小孩里排行第五的他,很小的时候就显现其不凡的音乐才华,也许是来自钢琴家父亲的遗传。一八八三年拉赫曼尼诺夫被送往圣彼得堡音乐院,但只待了几年就转往莫斯科音乐院,师承斯比瑞夫(Sverev)。斯比瑞夫是个大师级的钢琴家,备受崇敬,但同时也是位严苛的老师,他坚持学生要与他同住,如此一来他才能监督学生的整体发展过程,并带他们去听演唱会或歌剧,以便与当时的艺文界名人结识。拉赫曼尼诺夫与另一男孩同住一间,两人轮流练琴,必须练三小时以上。斯比瑞夫未曾鼓励他成为一名作曲家,这显然埋没了他的才华。在参加学生进修的和声及作曲夏令营学校后,拉赫曼尼诺夫练习作了《升F小调钢琴曲》。斯比瑞夫印象深刻并弹给柴可夫斯基听,而他也深深激赏,自此拉赫曼尼诺夫才正式开始学习作曲。但这并不是个成功的经验,再加上与斯比瑞夫及作曲老师的不和,拉赫曼尼诺夫决定早一年离开学校。期末考时他大获全胜,在作曲上还赢得金牌。在颁奖典礼上,斯比瑞夫地出席了,虽然两人决裂,但斯比瑞夫仍乐见他过去的学生赢得如此的荣耀,他把自己的金表送给拉赫曼尼诺夫,拉赫曼尼诺夫对这一刻是永铭於心的。 拉赫曼尼诺夫的一生并不顺遂,在作曲方面他只能算是小有名气,如此也不能给他提供一个稳当的收入以维持生计,他只能靠为人伴奏及教学糊口,在这段时期他仍写作交响曲。这首交响曲於一八九七年首演,由另一位俄国作曲家葛拉兹诺夫指挥,这次的表演真是一败涂地,不只因为这是他较差的作品之一,同时也被评为二流的表演。拉赫曼尼诺夫知道后真是颓丧不已,这样的低潮一直持续到数月后他一位富裕的友人为他在莫斯科歌剧院安排一次指挥的机会,情况才得以改善。 迁往莫斯科对拉赫曼尼诺夫而言是一大鼓舞,他又开始创作。但自旅游英国回来后,他立刻再度陷入低潮。医师达尔帮助他度过这段时期,他用自我暗示的方式为拉赫曼尼诺夫治疗,并不断提醒他:「你要开始创作,而你的创作一定是无人能及的。」此法果然奏效,拉赫曼尼诺夫继续完成他的《第二号钢琴协奏曲》,结了婚,并育有两名子女。 此后他的生活因作曲、指挥及钢琴演奏而更加充实,咸认他是自李斯特之后最优秀的钢琴家,幸运的是,我们至今仍可听到地弹奏自己作品所灌录而成的唱片。之后几年拉赫曼尼诺夫及其家人时常迁徙,一九一八年起住在美国,至一九三一年定居瑞士。他一生中的最后三十年,他主要的身分是钢琴演奏家,因为作曲对他而言是愈来愈不容易了。他是被在四十岁出头即发现的癌症拖垮,在一九四三年最后一场钢琴演奏会后一周他便死了,葬於纽约肯色谷墓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