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塞拜疆巴库地图

阿塞拜疆巴库地图(巴库塔墙及城内的希尔凡王宫和少女塔的地理位置)

fwxlw fwxlw 发表于2025-02-11 20:55:27 浏览2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巴库塔墙及城内的希尔凡王宫和少女塔的地理位置

巴库塔墙及城内的希尔凡王宫和少女塔Walled City of Baku with the Shirvanshah ’s Palace巴库,是阿塞拜疆的首都,也是阿塞拜疆最大的城市。巴库,靠近伊朗边界,和主要的石油产地紧密相连,石油加工是巴库的支柱产业,早在8世纪巴库地区就出产石油。巴库的古城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纪,但考古活动表明早在8世纪以前巴库就有人类居住的痕迹。公元11世纪,巴库由希尔万汗王统治,他定都于巴库,13、14世纪,巴库又落入蒙古人手中,1723年彼得大帝征服巴库,但很快1735年巴库又回到波斯的怀抱,1806年沙俄将巴库列入自己的版图。巴库古城的核心是内城,大部分城墙在沙俄的1806征服后得以加固。内城拥有迷宫般的狭窄巷道和古老的建筑,景致如画,充满古城魅力。希尔万尼王朝从6世纪到16世纪统治着阿塞拜疆北部的希尔万州。希尔万尼王朝统治者的目光最初转移到巴库是12世纪希尔万尼马努契夫三世下令围绕巴库城周围修建防御城墙。1191年,一场灾难性的大地震摧毁了当时的首都舍马基,希尔万尼王朝的子民迁居至巴库,同时为希尔万尼汗王的宫殿建筑打下了地基。希尔万尼汗王宫殿是巴库古城的制高点,也是中世纪阿塞拜疆建筑杰出典范之一。宫殿建筑群各部分并不是同时建成的,对于整个建筑群而言,并没有整体计划,相反,各个建筑物实际上是根据当时需要一点一点修建的。宫殿的主要部分完成于15世纪------哈利卢拉一世和他的儿子统治时期(1435-1442年)。一位埃及历史学家给予了这位父亲最高的评价:“他是最受人民爱戴的、最虔诚的最富有的统治者,他是最伟大、最杰出的穆斯林统治者。他统治了希尔万50年,死于1465年。当他100多岁时,还拥有很好的眼力和健康的体魄。”这一时期建成的建筑包括居住区、一所穆斯林寺院、矩形皇宫、皇室成员的寝陵、巴库(当时非常著名的星相家)的坟墓和一间浴室。所有的建筑中,除了居住区和浴室外都保护完好。目前整个希尔万尼汗王宫殿正在重建,一层有27个房间,二层有25个房间。

巴库的介绍

巴库(Baku)是阿塞拜疆共和国首都,里海一个大港口,外高加索第一大城市和交通枢纽,坐落于巴库油田而被称为“石油城”。巴库位于里海西岸阿普歇伦半岛南部。其面积2192平方公里,人口近300万(2008年)。巴库由10个行政区和46个城镇组成,1月平均气温为4℃,7月平均气温为27.3℃。巴库是历史上著名的古城。在18世纪,巴库为巴库汗国都城。1813年并入沙俄的版图,19世纪70年代开始工业开采石油。1922年成为苏联的一部分,1991年苏联解体后为阿塞拜疆共和国首都。巴库依靠传统石油产业和农业、加大吸引欧美投资同时兼顾发展其他新兴领域,近年来实现了旧貌换新颜,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阿塞拜疆国内和世界各地的人前来旅游和投资。

俄罗斯的第二巴库油田在哪里

  “第二巴库”为伏尔加—乌拉尔油气区旧称。俄罗斯次于西西伯利亚的第二大石油工业区。在伏尔加河中游同乌拉尔山脉之间。总面积70 万平方公里。十八世纪即发现油苗,1929 年开始工业开发,由于巴库油田产量严重下降,五十年代后期起大规模开采。为区别巴库油田故取名第二巴库。目前为止共发现800 处油田,500 处气田。主要油气田有:罗马什基诺、奥伦堡、杜伊马兹。

巴库是哪个国家的城市

巴库(英语:Baku;俄语:Баку),也是阿塞拜疆共和国首都,是阿塞拜疆共和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前苏联的石油城,也是重要的石油基地和经济中心,里海的一个大港口,外高加索第一大城市和交通枢纽。因坐落于巴库油田,巴库被称为“石油城”。

巴库位于里海西岸阿普歇伦半岛南部。其面积约2192平方公里,人口为226万(截至2019年1月)。巴库由10个行政区和46个城镇组成,1月平均气温为5.1℃,7月平均气温为24.8℃。

阿塞拜疆共和国概述:

阿塞拜疆共和国(阿塞拜疆语:Azərbaycan Respublikası),简称阿塞拜疆(阿塞拜疆语:Azərbaycan),国名意为“火的国家”。

阿塞拜疆位于外高加索的东南部,东临里海,南邻伊朗,北靠俄罗斯,东部与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隔里海相望,西接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湖岸线长456千米。其西南部的纳希切万隔亚美尼亚与本土不相毗连。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巴库,百度百科-阿塞拜疆共和国

阿塞拜疆在哪里

阿塞拜疆位于外高加索的东南部,东临里海,南邻伊朗,北靠俄罗斯,东部与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隔里海相,西接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湖岸线长456千米。其西南部的纳希切万隔亚美尼亚与本土不相毗连。

扩展资料:

阿塞拜疆气候呈多样化特征,中部和东部为干燥型气候,东南部降雨较为充沛。首都巴库紧邻里海,冬季温暖,1月平均气温为4℃,7月为27.3℃。北部与西部山区气温较低,夏季平均气温为12℃,冬季为-9℃。境内大部分地区全年降水量500毫米左右,但少数地区,如高加索山脉的高海拔区,以及东南部的连科兰平原全年降雨量可达1000毫米左右。

大部分地区夏天为旱季,干燥少雨;秋末至次年春季为雨季,部分地区有降雪。阿普歇伦半岛全年多风,传说首都的名称—巴库意为“风城”。

二战德国为何万里迢迢,不惜代价拿下阿塞拜疆首都巴库

中东的沙特、伊朗、卡塔尔、阿联酋,或者是亚洲的文莱,都是靠石油发家致富的。亚洲其实还有一个国家也是卖油发财的,这就是阿塞拜疆。

阿塞拜疆是个内陆国,位于世界上最大湖泊(兼最大咸水湖)里海(面积38.6万平方公里)的西岸。这里的石油资源非常丰富,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就有20亿吨。也因为巴库发现了石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巴库这座石油之城,差点左右了人类历史的走向。

德国实在太缺油了。

之前主要依靠罗马尼亚的石油,但远远不够德军用的。巴库产油区是当时苏联石油供应的最大来源,仅在1940年,苏联全国所消耗的石油,有71%来自巴库产油区。再把范围扩大至高加索山脉附近,这里所生产的石油,占苏联全国产量的90%。在当时,苏联还没有开采西伯利亚的油田。

希特勒盯上了巴库产油区,目的有两个:摧毁苏联的抵抗能力;获得巴库的石油,为德军征服世界提供源动力。

咱们都知道德军进攻斯大林格勒(伏尔加格勒),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打得轰轰烈烈。德军为什么要进攻苏联南线的斯大林格勒?看地图就明白了,斯大林格勒的南边不远,就是巴库产油区。在德国和苏联没有翻脸的1939年,苏联还向德国出口了90万吨石油,这已解决了德军缺油的燃眉之急。

换言之,只要德军攻陷斯大林格勒,拿下巴库产油区就不在话下。德军有了石油,不要说苏联没油可用,就是英美,也要不停地的颤抖。

苏联已看破德军的企图。管理层告诉新上任的石油工业副主管,说希特勒要是拿下巴库,送你一颗子弹。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必须破坏油田。可之后你不能在第一时间恢复生产,再送你一颗子弹。

德国盯上巴库产油区,吓坏了苏联,以及英国和美国。英国就说高加索的石油要是被德国占领,德国可以短时间内让这里的石油产量增加数倍。不仅是苏联,英国也跟着一起玩完。

英国和法国曾考虑一个计划,就是炸掉高加索的油田。1940年1月,法国就打算和美国合作,炸掉高加索、特别是巴库地区的油井。英国也是这个态度,但他们的目的是围魏救赵,通过炸掉巴库油井,让苏联无油可用,从侧翼支持北欧国家芬兰与苏联的战争。

芬苏战争很快就结束,接下来是德苏战争,苏联成了英法的盟友。对英法来说,苏联能控制高加索油田是最好不过了,实在不行,也可以考虑炸掉这里的油田,绝不能让希特勒在这里带走一滴石油。

先不说要巴库了,就是巴库以北的克拉斯诺达尔,这里就有油井1300口。英国建议苏联把这些油井全部堵死,咱们不用,也不能让德国用。英国的建议倒没有错,假设苏联和德国都不用石油,最终吃亏的还是德国,毕竟是个资源紧缺的小国。苏联不用石油,也有其他资源可用,苏联的面积实在太大了。

苏联调来大批水泥,把水泥倒进每一口油井里,打造一个巨型水泥塞,深约20米。德军距离高加索的产油区非常遥远,等他们打到高加索时,面对的是一口口根本不出油的油井。

德国不信邪,调来很多先进的石油钻机,下达命令: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油井凿通。“很遗憾”,德国人白忙活了,这1300口油井中,一口能打出油的都没有。

苏联在德军进入之前,已炸掉了炼油厂,德国无油可用。只能采取最笨的办法,重新钻探新的油井,但苏联显然不会让德军从容挖油,给自己掘墓。4个苏军的西伯利亚师南下,阻止了德国的计划。

德军虽然渴望得到储量更为丰富的巴库产油区,只是苏军成了拦路虎,德军始终没能踏足巴库。试想,如果德军控制巴库产油区,苏联肯定撑不住。苏联倒了,德国就可以全力进攻英国……

图-阿塞拜疆的巴库

可以说:巴库的得失,决定了二战的走向。

第二巴库在哪

采油区主要分布在秋明州,故称秋明油田,因其开发晚于原苏联的巴库油田和伏尔加—乌拉尔油田(称第二巴库),故而又称“...伏尔加—乌拉尔油田,位于乌拉尔河和伏尔加河流域区,又称“第二巴库

巴库是哪个国家的首都

解答:阿塞拜疆。巴库是阿塞拜疆的首都,是高加索地区的三个国家之一(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靠近里海。外高加索地区最大的城市和交通枢纽。巴库位于巴库油田,被称为“石油城”。巴库是阿塞拜疆的首都,阿塞拜疆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前苏联的石油城市,重要的石油基地和经济中心,里海的一个大港口,外高加索地区最大的城市和交通枢纽。巴库位于巴库油田,被称为“石油城”。巴库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市内名胜古迹众多,如建于11世纪的塞纳克-卡尔清真寺塔、12世纪的凯兹-卡拉塞塔、13世纪的巴依洛夫石堡、15世纪的希尔凡宫、17世纪的汉王宫等,均保存完好。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城内的巴库城墙城、西尔万国王宫殿和少女塔列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关于巴库这个名字的由来,众说纷纭。很多人认为它来自波斯语(Bd-kube),意思是被大风袭击的城市。Bd的意思是风,kube的意思是猛击。事实上,巴库冬天真的会遭受暴风雪和强风的袭击。但也有人认为巴库在古波斯语中是“上帝之山”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