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莱曼大帝和穆罕默德二世

苏莱曼大帝和穆罕默德二世(奥斯曼土耳其崛起后为何要远征欧洲为何不远征亚洲)

fwxlw fwxlw 发表于2025-02-15 20:09:45 浏览2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奥斯曼土耳其崛起后为何要远征欧洲为何不远征亚洲

奥斯曼帝国是古代土耳其人所创造的强大帝国,其领土跨越了欧亚非三块大陆。在奥斯曼帝国所存在的600多年的时间当中,对东欧以及地中海沿岸国家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奥斯曼帝国的皇室的祖先原本是生活在中亚地区的游牧民族,当年蒙古西征的时候,奥斯曼家族为了躲避战乱,于是便举族开始西迁。经过了多年的跋涉之后,奥斯曼家族进入到了小亚细亚半岛,成为了当时的罗姆苏丹国的雇佣军。 经过历代酋长和苏丹的努力,奥斯曼家族在小亚细亚半岛站稳了脚跟。当罗姆苏丹国衰落之后,奥斯曼家族的领袖奥斯曼一世成功摆脱宗主国的统治,并且将征服之剑指向了日薄西山的拜占庭帝国,奥斯曼一世率领骁勇善战的游牧战士不断对拜占庭帝国作战,当奥斯曼一世的生命走到尽头之时,土耳其人征服了拜占庭帝国在小亚细亚半岛最后一个据点布尔萨城,这座城市的陷落为土耳其人进军欧洲扫平了道路。 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奥斯曼帝国的土耳其人很少参与东方的事务,他们一直执着的向欧洲进军,奥斯曼一世去世之后,他的儿子奥尔汗在精心准备后率军渡过达达尼尔海峡,土耳其人首次踏入了欧洲的土地。通过奥尔汗、穆拉德一世和巴耶塞特一世三代人的努力,奥斯曼家族占领了巴尔干半岛的许多土地,而土耳其人的迅速扩张则让欧洲的居民惊恐不已。 直到公元1453年,土耳其人在穆罕默德二世的带领下攻陷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宣告灭亡,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标志着奥斯曼帝国开始放缓对欧洲的入侵,帝国的苏丹开始将注意力放在东方的伊朗高原和非洲北部的土地。不过奥斯曼帝国对东方的入侵远没有他们入侵欧洲时顺利,奥斯曼帝国曾和伊朗的萨法维王朝以及阿夫沙尔王朝进行了两百多年的持久战,结果以两败俱伤而告终。 当奥斯曼帝国的苏丹明白自己无法在东方占到太多便宜之后,土耳其人便开始重新进入欧洲战场,可是此时的欧洲人以及开始强大起来,他们在1683年的维也纳之战中重创奥斯曼帝国的军队,这场战争成为了奥斯曼帝国命运的转折点。而奥斯曼帝国之所以要坚持入侵欧洲,《奥斯曼帝国和现代土耳其》的作者斯坦福·肖曾这样解释:“在奥斯曼帝国初期,土耳其人发现他们入侵欧洲要比对付东方的邻居更容易,东方的那些强大国家总能让奥斯曼帝国吃到苦头。” 确实,在十七世纪之前,对于土耳其人来说,帝国东方的邻居要比西方的邻居更加强大,他们在西方作战时往往战无不胜,在东方作战时却尝试到了屈辱的滋味。在奥斯曼家族刚刚崛起的时候,蒙古人在伊朗建立的伊儿汗国仍然存在,在这段时期,土耳其人是不敢挑衅伊儿汗国的,虽然伊儿汗国也已经衰落,但是相比于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家族则更畏惧成吉思汗的子孙。 到了公元1402年,让欧洲人尝尽失败之苦的奥斯曼苏丹巴耶塞特一世开始挑衅东方的帖木儿,此时的土耳其人已经被在西方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巴耶塞特一世的挑衅直接导致中亚之王帖木儿率军来袭,面对帖木儿强大的军队,巴耶塞特一世虽然英勇奋战,但是仍然成为了安卡拉之战的失败者,他本人也在被俘后郁郁而终,奥斯曼帝国进入了“大空位”时期,这场战败险些使奥斯曼帝国亡国,直到公元1421年才结束分裂。 在十六世纪初期,“冷酷者”塞利姆一世曾发动了三次东征,其中有两次都是针对伊朗的萨法维王朝进行的。在塞利姆一世和萨法维王朝的战争中,奥斯曼帝国的军队虽然在战场上战胜了萨法维军队,但是却无法彻底摧毁萨法维王朝,萨法维王朝的统治者伊斯玛仪一世被塞利姆一世击败后,便利用辽阔的国土对奥斯曼帝国的军队进行消耗,结果导致奥斯曼帝国无法扩大战果,在占领萨法维王朝西部的一些土地后便开始回师。 塞利姆一世在灭亡埃及的马穆鲁克王朝后,曾打算继续征服萨法维王朝,但是由于自己病情的恶化,才使萨法维王朝逃过一劫。塞利姆一世去世后,他的继承者苏莱曼一世继续对萨法维王朝作战,但是苏莱曼一世遇到了和父亲一样的问题,虽然苏莱曼一世占领了巴格达等地,但是始终无法深入萨法维王朝的腹地,伊朗高原恶劣的天气让土耳其人苦不堪言。 苏莱曼一世去世之后,奥斯曼帝国和萨法维帝国开始进行消耗战,在那段时期,两个国家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直到十六世纪末期,萨法维王朝的中兴之主阿巴斯一世顺利登基,在阿巴斯一世的带领下,萨法维王朝开始对奥斯曼帝国进行反击,阿巴斯一世经过近十年的残酷战争,成功击败了土耳其人,并且收复了曾经被奥斯曼帝国占领的许多土地。

亡国之战:摩哈赤之战

亡国之战:摩哈赤之战

前因:贝尔格莱德陷落

1521年,奥斯曼帝国的苏丹苏莱曼一世率领军队持续的围攻匈牙利南部军事重镇贝尔格莱德,在等不到援军的情况下,坚守两个月后贝尔格莱德陷落。1526年,奥斯曼帝国的苏丹苏莱曼一世御驾亲征,与匈牙利国王拉约什二世率领的军队在摩哈赤爆发战斗,结果匈牙利军队惨败,拉约什阵亡,匈牙利的首都布达城陷落。

在占领贝尔格莱德之后,苏莱曼一世的心情无比痛快,他完成了伟大的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都没有完成的任务,打开了号称基督教之盾的匈牙利的门户。他当然不会满足于这一成就,占领贝尔格莱德不是结束,而只是他继续向匈牙利扩张的一个起点罢了。

拉约什二世也知道,敌人很快就会采取进一步行动。为了威慑苏莱曼一世,他迎娶了神圣罗马帝国的公主,通过联姻来换得帝国皇帝的支持。不过,苏莱曼一世可不会被他这点小伎俩吓住,再经过精心的准备后,1526年,苏莱曼一世再度御驾亲征,目标直指匈牙利。

奥斯曼大军一路长驱直入,迅速占领了军事要塞彼得瓦拉德。直到此时,匈牙利的贵族们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根本不关心国防事务,对于国王拉约什一世发出的保卫祖国的号召也置之不理。无奈之下,拉约什二世只好搬出自己的全部家底,又从国外征募了许多雇佣军,勉强组建起一支2万多人的大军。他亲自率领军队前去迎战敌人。

8月底,双方军队在摩哈赤迎面相遇。拉约什二世没想到敌人这么快就到了,由克罗地亚伯爵弗兰科潘率领的另一支军队还落在后面呢。如此一来,匈牙利方面在人数上就更不占优势了。可是,局势不等人,拉约什二世只好充分利用地形条件,企图为己方争得一点优势。

他下令军队在多瑙河下游一片地势崎岖的平原上摆开阵型,如此一来,奥斯曼军队的人数优势就不那么容易发挥出来,对骑兵的冲击也会造成一定阻碍。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苏莱曼一世使诈,拉约什二世的军队本就少人,若是遭遇伏兵夹击,只怕绝无生还的可能了。

苏莱曼一世则根本没有考虑那么多,他统领着一支6万余人军队,装备着的火炮就有160多门,实力绝对是碾压匈牙利军队的。他迫不及待地命令士兵发起冲锋,没想到,先锋部队竟然被托莫利主教统领的侧翼军队给击溃了。苏莱曼一世开始对这位年轻的国王刮目相看,进攻也更谨慎了一些。

最初交战局势还算不错,拉约什二世率领军队主力向奥斯曼军队发起进攻。苏莱曼一世一面指挥军队迎战,一面赶快下令炮兵开火。在160门大炮的冲击下,匈牙利军队损失惨重,战场上一片哀嚎。但这并没有动摇拉约什二世的信心,他继续指挥向前冲锋,差点就突破了奥斯曼军队的阵地。

然而,苏莱曼一世毕竟占据着人数优势,很快他们就稳住了阵脚,并对匈牙利军队发起反攻。激烈的战斗持续了2个小时,匈牙利军队的伤亡人数节节攀升,而且每当一位战士倒下,就再也没有新的士兵可以接替他了。慢慢地,匈牙利军队开始支撑不住。

在奥斯曼军队的冲击下,匈牙利军队被赶进了沼泽地。直到最后一刻,拉约什二世仍在战斗,直到他被压进沼泽地,溺水身亡。剩下的000余人的匈牙利军队也放弃了战斗,举手投降,但苏莱曼一世并没放过他们,而是尽数杀死。

国王阵亡、战斗失败的消息传回首都布拉城,大贵族们惊慌失措。他们根本连抵抗的尝试都没有,卷起自己的财产就跑路了,城中的居民见势不妙,也纷纷弃城逃走。9月10日,苏莱曼一世率军不费一兵一卒,就开进布达城,首都就这样陷落了。

后果:《瓦劳德条约》签订

1538年,争夺匈牙利王位的亚诺什一世和斐迪南一世秘密签订《瓦劳德条约》,将匈牙利王国一分为二,各自进行统治,匈牙利被严重削弱。

结论:摩哈赤之战是匈牙利抵御奥斯曼帝国入侵的最后一场大战,拉约什二世的失败,是匈牙利一步步走向灭亡的开端。

苏莱曼大帝对伊斯兰教做出的贡献是什么

作为哈里发教长国教长,苏莱曼大帝积极推广和传播伊斯兰教。在他和远征军所到之处都积极兴建或修缮清真寺,以战利品资助伊斯兰教团体和组织,并派遣伊斯兰教法官和传教师,使伊斯兰教在东南欧地区得到广泛传播。1535年,奥斯曼帝国军队占领巴格达后,他下令在城内为哈乃斐教法学派创立人艾布·哈尼法建造清真寺和调殿,对屡遭破坏的苏菲派卡迪里教团创始人吉拉尼的陵墓进行重修。在积极推广伊斯兰教、扩大伊斯兰教影响的同时,苏莱曼大帝对帝国境内的基督教徒采取宽容政策,允许他们信仰自己的宗教、遵行自己所属教派的教义,并同法兰西等基督教国家订立条约,允许它们的侨民在帝国境内建立自己的宗教法庭。

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是个怎样的人

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是个非常强大的人。

穆罕默德对拉丁诗篇或散文很偏爱,也喜欢异教艺术、占星术,甚至掌握了一些数学上的基础知识,对世界历史和地理了如指掌。这一切为其后成为博学多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奠定了基础。

穆罕默德二世毕生率军征战沙场,战绩显赫,以法提赫著称于世。在威土战争中,夺取爱琴海大部分岛屿。在位期间,还编制法典,奖励文艺,兴建建筑 。

穆罕默德二世在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等方面施行的一系列政策,维持了奥斯曼帝国的稳定,为后来的苏莱曼大帝建立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被许多史学家认为是奥斯曼帝国真正的创建者。

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的军事改革能力

在消灭了反西化改革的近卫兵团和“蒂玛”制封建骑兵部队后,穆罕默德二世在西方军事顾问帮助下建立起新式军队。在他之前,奥斯曼的军队分为步、骑、海三种。步兵主要是手持弓箭,在两军对垒时配合骑兵。或是组成炮兵,完成攻陷城池的目的。当时作战主要靠骑兵,因此骑兵的装备和待遇都非常好。

自穆罕默德二世起,海军才成为正规部队。为了控制黑海和爱琴海,他大力发展海军,在许多港口都建立了造船厂,从威尼斯和希腊聘请专家。很快他就建立了一支大小和装备均能同西班牙、法国或威尼斯相匹敌的舰队,并在攻打君士坦丁堡、征服克里米亚半岛及对抗威尼斯人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奥斯曼帝国最巅峰的时期,在世界能排到第几,有多厉害

现在的土耳其共和国只是一个二流国家,而它的前辈奥斯曼帝国却曾称霸世界好多年,该国历史悠久,1299年建国,直到1922年才魂归历史的烟尘,立国时长超过了600年,这在世界历史中是罕见的。

 

奥斯曼帝国最辉煌的时期莫过于苏莱曼大帝统治时期,时间是1520年到1566年,苏莱曼大帝南征北战,东讨西伐,大大拓展了该帝国的疆土,其领土面积达到巅峰时的550万平方公里,而现在土耳其只有80万平方公里,名副其实成为了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帝国。令近东的各个穆斯林国家和欧洲各大国闻风丧胆。

 

苏莱曼继位后,在1521年就攻陷了欧洲重镇贝尔格莱德,打开了进攻中欧的大门,又迫使长期囤居罗德岛、劫掠穆斯林船只的圣殿骑士团投降,悬在穆斯林头顶上的一把利刃被苏莱曼斩断。1529年,苏莱曼带领奥斯曼帝国骑兵横扫了整个匈牙利平原,直逼维也纳,迫使中欧不可一世的强权哈布斯堡王朝不得不纳贡求和。

 

1538年,苏联曼大帝又率领穆斯林军队在普雷维扎彻底击败了欧洲神圣同盟的海军,几乎将整个地中海变为自己的内海,向东不断击败沙法维王朝,占领大不里士、巴格达等名城。苏莱曼执政四十六年,南征北伐,纵横于亚欧非各地,所向披靡,后被西方人写入史书,尊称他为苏莱曼大帝。奥斯曼帝国的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了世界商业之都,来自于世界各地的商人穿行其中。可怕的奥斯曼土耳其人完全垄断了陆地上的欧亚贸易,迫使西方商人不得不改行海路,开辟新航路来获求新的发展。

奥斯曼土耳其的兴起

【概述】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土耳其语︰�1�7�1�2�1�8�1�2 �1�7�1�9�1�8�1�4�1�1 �1�7�1�3�1�9�1�9�1�0�1�4�1�1),为土耳其人所创立之国。始王奥斯曼一世,初居中亚,并奉伊斯兰教为国教,后迁至小亚细亚,日渐兴盛。极盛时势力达欧亚非三大洲,领有南欧、中东及北非之大部,西达直布罗陀海峡,东抵里海及波斯湾,北及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南及苏丹。自灭亡东罗马帝国后,定都君士坦丁堡,且以罗马帝国继承人自居。故其帝视自己为天下之主,继承了罗马帝国及伊斯兰文明,东西文明在其手中因而得以统合。其国位处东西文明交汇处,并掌握东西文明之陆上交流达六世纪之久。在其存在其间,不止一次实行伊斯兰化及现代化改革,使得东西文明之界限日趋模糊。其对西方文明影响举足轻重,其建筑师米玛·希南名留至今。于十六世纪,苏莱曼大帝在位之时,日趋顶盛,在十七世纪,其领土更达最高峰。而在海雷丁带领下,其海军更掌控地中海。其为惟一的伊斯兰势力能于十五至十九世纪期间,挑战日趋强盛之欧洲霸权。然而,终不敌之,于十九世纪初趋于末落,并最终于第一次世界大战里败于协约国之手,因而四分五裂。国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今土耳其国父凯末尔因而领导国民起义,击退西方势力,据小亚细亚立国,废哈里发,更国号为土耳其,奥斯曼帝国至此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