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为什么英属印度殖民地独立后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走向分裂
- 印度原来是英国的殖民地吗
- 英属印度的介绍
- 英属印度殖民地独立为何最让英国心痛
- 英属印度为什么是British Raj这个Raj是怎么来的
- 印度被英国殖民了多少年
- 英属印度洋领地让随便去吗
- 英属印度时期,大量土邦王室后来为什么都消失了
- 英属印度洋领地的介绍
为什么英属印度殖民地独立后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走向分裂
印度自身原因是印度长期不能统一,人种混杂,宗教众多,而莫卧儿王朝的统治形成大量 *** ,印度教徒和 *** 长期不和,外部原因是英国人想分而治之,削弱印度.克什米尔是“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的简称,位于印度、巴基斯坦、中国、阿富汗之间,面积约为19万平方公里.克什米尔问题是“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造成的. 18世纪中叶,印度次大陆开始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二战结束后,印度次大陆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1947年6月,英国最后一任驻印度总督蒙巴顿提出了把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的“蒙巴顿方案”. 根据“蒙巴顿方案”的规定,印度教徒居多数的地区划归印度, *** 占多数的地区归属巴基斯坦.但对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却规定由各王公土邦自己决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保持独立.当时,克什米尔地区77%的人口为 *** ,他们倾向加入巴基斯坦; 克什米尔土邦王是印度教徒,他先是既不想加入印度,也不愿加入巴基斯坦,但最后又倾向加入印度.因此,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 印、巴分治后不久,双方为争夺克什米尔 *** 于1947年10月在克什米尔地区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即第一次印巴战争.1947年12月,印度将克什米尔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1948年8月和1949年1月,联合国印巴委员会先后通过关于克什米尔停火和公民投票的决议,印巴均表示接受.1949年1月双方正式停火,7月划定了停火线.克什米尔分为印控区和巴控区,印巴分别在各自控制区内建立了地方 *** .
印度原来是英国的殖民地吗
1849年3月,印度全部土地都沦为英国殖民地。
英国殖民地指的是从属于英国的殖民地,开始于1868年,鼎盛时期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都有英国的殖民地。殖民地是指由宗主国统治,没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方面的独立权利,完全受宗主国控制的地区。
1609年起东印度公司在印度沿海建立起移民据点,1757年开始向内陆扩张领土,多数印度邦保持内部事务的自治,但是就必须服从东印度公司的绝对权威。
在我们中国人的印象中,这个国家曾经是英国殖民地、民族又爱开挂、而且老是和中国人过不去,明明无论从哪一方面都不如中国,但总是想和中国扳一扳手腕,对中国很是不服气。
“印度”这个名称本来不是一个国家名,严格意义来讲,“印度”指的是地理上的“印度次大陆”,也可以称之为“南亚次大陆”,除了印度国之外,包括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国,现代印度国只不过脱胎于英属印度殖民地的一部分,所以现在印度国老想着称霸南亚,欲吞并南亚其他国家,印度国想的就是继承英属印度殖民地势力范围。
英属印度的介绍
英属印度(英语:British India)是指英国在1858年到1947年间于印度次大陆建立的殖民统治区域,包括今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缅甸。自1858年开始,由于印度民族起义,英属东印度公司完成之前的代管使命,并向维多利亚女王移交权力。1876年开始,这一政治实体的正式名称为印度帝国(Indian Empire),并以此名发行护照。1877年,维多利亚女王正式加冕为印度女皇。英属印度时期,很多领土并没有由英国直接控制,而是名义上的独立土邦。“土邦”由王公(Maharaja)、王侯(Thakur)和行政长官(Nawab)所统治,土邦领主们必须接受条约,并接受英王的共主地位和承认英王为领地的最高统治者。这种模式被称为“附属联盟”(Subsidiary Alliance)。位于阿拉伯地区的亚丁自1839年成为英属印度的一部分,缅甸则是从1886年开始,两者先后于1932年和1937年成为英国直辖殖民地。英国征服次大陆初期,英国统治区域,条约仅限于次大陆的部分,初期的殖民机构设于加尔各答,后来移治于德里。各国相继独立以后,独立之前的关联区域被广泛地称为英属印度。法属印度和葡属印度仅限于次大陆沿海部分区域,这些区域分别由法国和葡萄牙进行殖民统治,独立之后并入印度。英属印度时期的1947年即印度建国初期,由于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二派矛盾与对立,印度分裂为二个国家——印度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这就是南亚历史上著名事件——印巴分治。1971年由于地缘隔绝和种族差异,东巴独立,建立孟加拉国。
英属印度殖民地独立为何最让英国心痛
毫无疑问,南亚大陆印度殖民地的独立,最让英国心疼。印度这块殖民地被誉为“大英帝国”王冠上的一颗明珠,印度大陆的独立,对于英国来讲,不仅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海外财政来源,而且引发了“亚非拉”殖民地独立解放运动,印度的独立,等于断了英国的左膀右臂,也意味着“日不落帝国”时代的结束!
15世纪末,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从此英国成为海上霸主。1757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和莫卧儿帝国爆发一场战争,最终莫卧儿帝国战败,印度逐渐成为英国的海外殖民地,1849年,印度彻底沦为英国的海外殖民地。
印度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后,英国俨然把印度变成英国的一个后勤保障中心。
印度大陆地处低纬度,境内有广袤的平原,高温多雨的条件,更适合农业的种植,因此英国在印度大陆建立很多种植农庄,利用印度当地廉价的人工成本,替英国大面积的种植棉花、茶叶等原材料,这些工业原材料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英国本土,在经过深加工,英国在以高昂的价格销往全球各地,这其中包括印度大陆市场,英国赚的盆满钵溢,脸上露出了“得意洋洋”的表情。
英国统治印度大陆200多年的时间内,从中获得财富不计其数。英属印度每年为英国贡献的GDP占英国的40%。
1930 年,在公开场合表示:“英国若是让印度离开帝国的怀抱,就永远不能再称为强国。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英属印度在大英帝国中的心目位置有多重要,否则也不能被“高傲”的英国人冠以“英国女王冠上最璀璨的明珠”称号。
失去英属印度这个“最爱”,是“大英帝国”心中最难忘的伤疤!
英属印度的范围很大,包括如今的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乃至缅甸,从波斯湾一直延伸到东南亚,都属于英国殖民地的范畴。
二战时期,日本为何冒天下之大不敢同美国和英国开战,一方面是东南亚丰富的各类战争资源,另外一方面地理位置优势。
英属印度,西端面临波斯湾,这里是世界最繁华的生命交通线,来往过往的油轮数以万计。
印度洋,一直被印度看成自家的“内陆湖”,当然也被昔日的大英帝国也看成自家的后花园,是英国维持在远东殖民地重要运输通道!
1947年印巴分治,英国承认英属印度独立!
英属印度这块如此巨大的蛋糕,英国真的心甘情愿放弃吗?
当然绝对不是,否则1982年,英国也不会奔赴万里之外的大西洋和阿根廷血战马岛,以展示捍卫主权强势态度!
英国之所以承认英属印度独立,说到底还是自家的实力不行了,二战结束后,昔日的“日不落帝国”早已经落下帷幕!
二战后,面对如火如荼的英属印度解放运动,英国不得不被迫承认英属印度的独立!
英属印度的独立,更加刺激了“第三世界”亚非拉民族的解放运动,昔日的“日不落帝国”被迫承认更多的殖民地地区宣布独立!
总结:
英属印度的独立,对于英国来讲,不仅仅是失去了海外一个重要的财政来源,更重要标志着“大英帝国”殖民时代的终结!
英属印度为什么是British Raj这个Raj是怎么来的
Raj 来自印度语,表示“规则,统治”,相当于英文中的rule或者reign,文中的 British Raj 指的就是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
印度被英国殖民了多少年
印度被英国殖民了近200年。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之间创造了印度河文明。公元前4世纪,孔雀王朝统一印度,开始推行佛教,并向外传播。约前188年,孔雀帝国灭亡后群雄割据、外族入侵,印度教和伊 斯 兰教兴起。
1600年英国侵入莫卧儿帝国,建立东印度公司,1757年以后逐步沦为英国殖民地。1947年6月,英国颁布《蒙巴顿方案》,实行印巴分治。同年8月15日成立印度自治领。1950年1月26日宣布成立共 和国。
英国殖民时期的情况
英国直接统治下的印度(称英属印度)分为13个省,其中包括缅甸。另外约有700个由印度王公统治的土邦在英国严密监督下存在着,这种土邦占整个印度面积的40%(有些省里也有土邦)。
以印度为根据地,在亚洲遏制俄国扩张的思想使一些英国官员致力于西北方向扩展英属印度的疆域,结果引发了1878年至1880年的第二次阿富汗抗英战争。1885年,印度国大党成立。1906年组建全印穆 斯 林联盟。英国人有意识地利用了印度教徒和穆 斯 林之间的矛盾。
英属印度洋领地让随便去吗
不。英属印度洋领地在《英属印度洋领地(宪法)令》中规定,是不让随便去的,且任何人都无权在该领土内居住。英属印度洋领地是在印度洋中部的英国海外领地,包含岛屿、礁盘、暗沙等,其中岛屿总称查戈斯群岛,包括总数达2300个大大小小的热带岛屿,岛屿总土地面积约60平方公里。
英属印度时期,大量土邦王室后来为什么都消失了
关于英属印度时期大量土邦王室后来为什么都消失了,有两点解释。其一、英国总督驱逐了土邦王室。其二、印度通过宪法废除了土邦特权。
其一、英国总督驱逐了土邦王室。
其实英国殖民者消灭了一些反抗他们的王公地主,反而保护了土邦王室。当然这英国殖民者也是有自己的目的的,他们想利用土邦王室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也可以说英国殖民者为了自己的利益也破坏了印度的社会历史进程。在1848年到1856年期间统治印度的英国总督是达尔豪西勋爵,他在这段期间驱逐了很多印度土邦王室,也掠夺了他们的土地和财富包括人民。所以这也是部分土邦王室消失的原因之一。
其二、印度通过宪法废除了土邦特权。
上面说到英国的总督驱逐了土邦王室,这也导致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些战争。不过后来英国对印度土邦的政策就变了,英国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由英国东印度公司统治,叫英属印度藩属土邦,保留王位,实行间接统治称为土邦印度。后来英国放弃对印度的统治,土邦王室可以随意加入印度或者巴基斯坦,但是必须要去除特权。后来1971年12月印度通过宪法修正案取消了所有土邦制度的特权和年金,废除了他们的大君特权,从此再也没有了土邦王室。
总结一下,印度土邦王室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被取消的,所以从那个时期印度土邦王室就自然消失了。
英属印度洋领地的介绍
英属印度洋领地(英语:British Indian Ocean Territory)是英国在印度洋的海外领地,包含了查戈斯群岛(Chagos Archipelago)及总数达2300个大大小小的热带岛屿,总土地面积约60平方公里。整个领地位于马尔代夫南方,介乎非洲东岸与印尼的中间,约在南纬6度及东经71度30分的海面上。群岛最南端的迪戈加西亚岛(Diego Garcia I.),也是领地中最大的一个岛,占据了整个印度洋正中心的战略位置,英国与美国在此岛上合作,共同建立了一个军事基地,并主要由美军操作,作为海军舰队的中继补给站。除了军港外,该岛上也建立了一个规格完整的军用机场,像B-52这类超大型战略轰炸机也能顺利起降。在美国对伊拉克与阿富汗的战争期间,迪戈加西亚岛就成为了战略轰炸机的前线基地,进行远距离空中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