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她是志愿军唯一被俘的女战士,2年后被遣返回国,后来怎么样了
- 志愿军中唯一一个女俘虏,当时年仅16岁,她后来的命运如何
- 志愿军唯一被俘女兵杨玉华,16岁被美军俘虏,回国后过得如何呢
- 朝鲜战争最可恨的叛徒,害死6000余名战友,后来如何
- 志愿军唯一被俘女兵,16岁被美军俘虏,回国后却遭受非议,后来怎么样
她是志愿军唯一被俘的女战士,2年后被遣返回国,后来怎么样了
1951年4月22日,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爆发,直到6月10日才结束,总共持续了50天。结果是中国志愿军和朝鲜军队共歼灭了8.2万“联合国军”,自身减员8.5万人。其中,有一位女战士被俘虏,也是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唯一被俘的女战士。那么,她后来逃出来了吗?最终的结局如何?
杨玉华,四川人,所在的部队为180师,是一名护士,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时年仅16岁。在战役中,该部队负责掩护主力部队,等大部队撤退后再自己设法撤走。通讯因为战火而中断,180师根本不知道兄弟部队的情况,也不知道他们早就撤走了,180师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被敌军包围了。
情况十分危急,180师的首长决定在部队完全被包围之前突围,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不能坐以待毙。杨玉华所在的卫生队共有29名女护士,根据上级的命令,她们跟着后勤部医政股的负责人突围。然而,敌人的火力实在是太猛了,很多战士倒在了敌人的炮火下。不过杨玉华没有跟着卫生队撤离,因为在撤退前她中毒了。
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战士们的弹药、粮食所剩无几。为了让伤员有力气撤退,杨玉华拿出了所有分到的炒面给他们吃,自己则找野菜充饥。她不小心吃了有毒的野菜,导致食物中毒,上吐下泻,甚至陷入了昏迷,无法跟随大部队撤离。5月26日,180师必须撤离,处于半昏迷状态的杨玉华被战友们抬上了担架。撤退途中,10多位伤兵不幸牺牲。志愿军战士没有办法,只好暂时放弃撤退,找一个山洞躲避敌人的炮火,再寻找机会。
谁知敌人的炮弹飞到了山洞门口,很多战士倒下了。杨玉华等五名伤员因为自己不能移动,被其他人优先转移到了一个安全的位置,才躲过了一劫。27日,敌人打扫战场时发现了他们。就这样,杨玉华等人成了战俘。由于她穿着男装,全身都是泥巴,敌人没有发现她是一个女孩子,所以把她和男战俘关在一起。
2个月后,一个女军医发现了杨玉华是女孩子。关押志愿军的战俘营中,只有她一个女战俘,不可能单独为她开设一个战俘营,于是美军就把她朝鲜的女战俘关在一起。敌人曾多次威逼利诱以及策反她,但都被她严词拒绝了。期间,她和一个叫张泽石的男战俘走得很近。杨玉华在战俘营中待2年,后被遣返。
1953年夏天,杨玉华回到了祖国,还拿出了在战俘营中悄悄缝制的五星红旗,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后来,她回到了老家,被组织安排到教育部门工作。几年后,她和一个叫刘英虎的人结了婚。丈夫在供销社上班,长相帅气,两人婚后育有2个孩子。但她的婚姻生活不幸福,丈夫婚后大变,经常打骂她,还在外鬼混。最终,刘英虎因为作风问题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杨玉华一个人又当爹又当妈,养大了孩子们。再后来,她嫁给了一个干部,过上了幸福生活。晚年,她一直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
志愿军中唯一一个女俘虏,当时年仅16岁,她后来的命运如何
一个人在面对绝境的时候,会爆发出巨大的潜力。置之死地而后生,有的人为了国家同样如此。抱着必死的决心,怀揣着爱国的一腔热血,有着自己的气节,不愧是中华儿女。这样心有大爱的人,但当年的战场有着很多,都是我们值得尊敬的人。这样的一个人,在当时的战场的她的年龄不大,却是最勇敢的,后来回国后没有几年又投身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
小小的她,大大的能量
她叫杨玉华,和历史上那个杨玉环仅一字之差,就是两个截然不一样的人。这个杨玉华是一个非常勇敢的人,她是中国180师的一位卫生员。这是第五次战役,180师将敌人逼得抱头鼠窜,美军对180师发起了猛攻,这项战役可以说损失严重。尽管这样,她们还是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开始向大部队汇合并准备转移,就在这个时候,杨玉华申请留了下来,这个时候的她年仅16岁,是一个性格爽朗的女生,和战士相处得很好。
她躲在战壕里给伤员们包扎,但是美军并没有走远,他们在扫荡的时候,发现了独身一人的杨玉华,无法反抗的杨玉华就被俘虏了。刚开始时,杨玉华满脸是土,头发很短,敌军就将其当作男兵,后来被一位女军医发现了她的秘密。而当时志愿军战俘中只有她一个女兵,给她新开一间战俘营很不合适,美军们一合计,便将她送到了朝鲜女兵的这里,同她们一块关押。
在关押时,朝鲜女兵们集体绝食抗议,美军认为杨玉华作为一名中国人不会参加,但是杨玉华一把把饭菜打翻在地,随即受到了美军的毒打,却收获了全体朝鲜女战俘的尊重和敬佩。
1953年,被关押了两年多的杨玉华和473名朝鲜女战俘一起被美军押上了火车,每个车厢有很多人,这些女兵们大声地唱歌,在火车上美军向每节车厢扔了三个催泪弹,杨玉华用身体抵挡住那些朝鲜女兵和她们的孩子,导致身上被烧伤。美军的遣返,让杨玉华进行了激烈抗拒,因为美军想要把她遣返回台湾,杨玉华并不愿意,最终在战俘交换的时候,杨玉华回到了中国。
受到接见,表达自己的爱国情
就在1953年,杨玉华踏上了回到祖国的土地上,当时回来的时候,多家媒体争相报道,新华社还专门拍了照片。志愿军的总顾问还亲自接见了杨玉华,对她进行了专门的慰问,而另一边杨玉华还拿出了自己在战俘营缝制的五星国旗,向大家表示自己的爱国之情。
组织上本想让杨玉华留在机关里工作,但是杨玉华拒绝了,她想继续做她的护士,这里她遇见了她的丈夫。但是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她的丈夫是一个好吃懒做的人,和她根本就不配,相处的也是不好,几年之后就和离了。之后的杨玉华她悄悄的离开北京,回到了自己重庆的老家,想要为自己家乡尽一份力。
热心教育,感动世人
面对处在大山里的家乡,她决定在教育上帮助并发展自己的家乡,就这样她成为了一名山区的老师。在她的努力下这个小山村涌现了许多的人才。
而杨玉华又再一次为国家做了贡献,她的下半生全部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在当地培养了众多的人才,她的资助下重庆山区的很多孩子都有学上。后来这件事被几位企业家得知,她们一共募捐一百万,送给杨玉华用来翻修新学校,完善课堂设施,当地的人们说起杨玉华无一不是竖起大拇指,赞叹她的。
结语
女中自有豪杰在。杨玉华就是其中一个,她的前半生奉献给国家,后半生分享给教育事业,一生都是为了国家。看那段峥嵘岁月,数不尽的流血,她当时是一个护士,又怎么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战友、同胞死去?后来,她又在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上尽心尽力,发挥自己的余热。她大概能够明白,在那个年代想要强国必须从教育抓起吧。
志愿军唯一被俘女兵杨玉华,16岁被美军俘虏,回国后过得如何呢
中国古语说得好,宁做太平犬,莫做战乱人。
战争带给国家和人民的伤痛是最大的,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都难以抚平,特别是战争中的女人,她们承载了更多的痛苦与伤害。
但在民族危亡之际,仍有许多勇敢的女性挺身而出,加入到保家卫国的队伍中去,当年还不到20岁的杨玉华就是其中之一。
杨玉华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志愿军中的一员,当时她只有16岁,是180师的一名护士。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不少女兵都牺牲在了战场上,更有甚者被敌人俘虏杀害,杨玉华还算幸运,她是在被俘之后,就被关进了美军战俘营。
杨玉华在被俘虏之后,把头发用帽子遮掩起来,当时她又穿着男军装,就被误认为是男兵。
可是不久之后,在一次检查时,美国的女军医发现了她的秘密,她就被关进了集中营。
在集中营的时候,杨玉华时刻都心念祖国和亲人,她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利用手头仅有的工具,制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这是她顽强活下去的精神支柱。坚强的杨玉华终于等到这一天。
朝鲜停战协定签署了,中美双方开始交换战俘,在中国人民志愿军被俘虏的二万多名战俘中,杨玉华是唯一有记载的女兵。
在杨玉华被遣送回国时,多家报社给予了极大关注。回到祖国的那一瞬间,杨玉华的心情无比激动,她手里拿着的,正是她在战俘营中制作的国旗,报社给手持国旗的杨玉华拍了照,留下了这珍贵的历史瞬间。
在杨玉华刚刚回到祖国之后,多家报纸争相报道了她的英勇事迹,但也有一些心术不端的人对此事进行了非议,对这个不到20岁的女孩子在战俘营中的一切,进行了不怀好意的揣测,甚至这种非议长达10年之久,使这个女英雄蒙受了不公正的待遇。
可是经历了战俘营的苦难,身正不怕影斜,这点非议对于坚强的杨玉华来说,根本不值一提。
但是,命运似乎对杨玉华并不公平,她的婚姻生活也不幸福,她与丈夫是在战俘营结识的,本是共患难的夫妻,应该在生活中互助互爱。
可是后来她的丈夫却背叛了她,这给她造成了较大的伤害,但坚强的杨玉华默默把这一切都承受下来。接登录删了个拉开的空间了在
杨玉华后来被安排到一所偏远的小学任教,她边教书边带着幼小的儿子生活,直到1986年退休。
退休之后,杨玉华的晚年生活很平静,和自己的儿孙们生活在一起,也和以前的战友时有联系。
命运给予她的一切,都已成了住日云烟,她唯一的希望就是世界和平,不要再发生残酷的战争,因为战争带给人的伤痛、特别是给一个女人带来的伤痛,可能要用一辈子来抹平。
朝鲜战争最可恨的叛徒,害死6000余名战友,后来如何
前言
如果说汉奸可耻,那么战争中的叛徒一定可恨。说起战争中叛变的人,就不得不提在朝鲜战争中的叛徒谷中蛟。此人害死了6700名战友,成为了背信弃义的叛徒。
援助计划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我国出于仁义之心,也出于种种战略的考虑,派出了士兵进行援助。在攻打白马山阵地时,众人都在想着如何作战,如何取胜的时候,谷中蛟却在思考如何叛变。
1952年9月下旬,志愿军总部将进攻白马山的重任交给了38军,38军是拥有苏式装备的精兵,设备的精良让全员对此次战争都有极大的信心。为了更好地打赢战争,38军在经过仔细思考后,决定先派出一支精兵悍将负责主攻任务,38军的军长江拥辉将此项任务交给了114师。接到任务后,114师立马开始着手相关训练任务,提前两周便开始了战前训练,从潜伏,伏击,到突击,再到对苏式新装备的适应以及战术动作等等,每一个环节,114师都十分重视。不仅如此,为了增加进攻的力量,江拥辉还交给了114师不少先进的火炮和坦克。
全面部署
这是一次十分重要的战争,然而,并不是每个人的目标都是相同的,比如说谷中蛟。他在部队中就是一个投机取巧的人物,他担任的是114师下属的一个连队中的文化教员。按理说文化教员不需要上战场,但谷中蛟却不想错过任何一个在领导面前表现的机会。于是,他明知道自己不可能上战场,却数次给上级领导写请战书,为的就是在领导面前留下好印象。
然而,他的如意算盘打错了,正如陆游在《剑南诗稿·书叹》所写道的那样:“人生如春蚕,作茧自缠裹。”,谷中蛟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上级领导确实因为这几封请战书对他的印象很好了,但也因为照顾他的情绪,不想打击他的积极性,就同意了他的请战申请,将他放到了战斗打响后的突击队伍中。这是第一支与敌军交战的部队,得知请战书结果的他后悔不已,他怕死,于是为了躲避上战场,他就装病,不过这个计划却被军医识破了。上级领导知晓后,还严肃地批评了他。
叛变
这样一来,前期的工作都白费了,并且很有可能战争结束后还会受到处分。于是,在一次查看道路的时候,他就乘机投靠了韩军。叛变后,他不仅将我军的作战计划托盘而出,还将我军的武器装备都告知了对方。韩军为此向美军求助,得到了对方很多先进装备的支持。这一场战争,最终因为他的叛变扭转了战争的局势。38军在连续进攻了九天九夜后依然没能拿下白马山,部队不得不撤退,在这次战争中,我军伤亡了6700人。
白马山战争结束后,他以为自己成为韩军的座上宾,然而,韩军也瞧不起这样背弃祖国和人民的叛徒,更瞧不上身为一个军人却是一个软骨头的男人。于是,这场战争结束后,他乞求成为一名韩国军人的要求遭到了对方的拒绝,而后将他送到了台湾。最终在1973年他病死在了台湾。
结语
身为一个军人,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子,却在战争当口背信弃义,仅因为贪生怕死就置万千战友的生命于不顾,这样的人也不配为人。不论是哪一个国家,都容忍不了这样的军人,别说是军人这样神圣的职业,就是一般的普通人是这种自私自利,贪生怕死之辈都会让人厌恶,真真是可惜了我军那伤亡的6700名好儿郎。
志愿军唯一被俘女兵,16岁被美军俘虏,回国后却遭受非议,后来怎么样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年,朝鲜战争爆发,为了维护边境安全,我国迅速派出了志愿军抗美援朝。在入朝作战的三年间,我国共派出了240万军队前往朝鲜。在这240万军队中,大多是上前线作战的男性士兵,而随同前往的还有很多女性文艺兵和医护兵,她们与前线部队一起,在朝鲜战场上谱写了我军伟大的篇章。而就在这些数量极少的女兵里,有一位曾不幸被美军俘虏,她是抗美援朝唯一被俘的女兵,16岁被美军抓捕,回国却被非议。
这名被俘女兵叫做杨玉华,她是志愿军60军180师的一名女护士。在1951年的第五次战役中,杨玉华所在的180师受命撤退,当时部队的处境非常危险,因为凶狠的敌人随时都可能会追上部队。180师在撤退过程中非常缺少粮食,而杨玉华为了受伤的战士能够得到营养,便将自己的面食分给了伤员,自己则出去挖野菜充饥。但杨玉华运气不佳,他挖到了一株有毒的野菜,而她也因此中毒昏迷了过去。后来前行过程中,她一直被队友抬着,还在路上遭到了敌军的埋伏,而昏迷中的杨玉华不幸被俘。
杨玉华被俘虏后就被送到了收容所里,她和一些朝鲜女战俘一同被关押了起来。在这里她每天都受到敌军的殴打和虐待,敌人还经常不给她们饮食,以此来消磨他们的意志,逼迫她们投降。但杨玉华一直咬紧牙关坚持,从来没有向敌军表示半点屈服,她也因此受尽了折磨,身体和身心都遭受到了巨大的伤害。后来战争结束后,杨玉华终于被遣送回国,她与当初在战场上的一个战友结了婚,回到老家生活。但由于她被俘虏过,因此村里人都非议不断,常常在她的背后嚼舌根,丈夫也因此很不待见她,渐渐与他疏远了起来。最终忍无可忍的杨玉华选择与丈夫离婚,并远走他乡,离开了这个让自己伤心的地方。
后来杨玉华到了一个山区做起了语文教师,她每天和孩子们呆在一起,过得非常开心。虽然生活艰苦,但十分幸福,而她最终选择一直生活在了这里,过着自己满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