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意大利与德国分别是如何统一的
意大利的统一是在十九世纪的下半叶,代表人物是加里波第,通过和奥匈、法国等国斗争和交涉,最终撒丁国王加冕意大利国王。德意志在中世纪后一直被称为神圣罗马帝国,但是后来恩格斯对它的评价是“既不神圣,又没罗马,还不是帝国。”德意志一直四分五裂,直到普鲁士的兴起和俾斯麦的掌权,俾斯麦通过各种手段,纵横捭阖于欧洲列强间将奥匈帝国排除在整个德意志外,然后又战胜了拿破仑三世,取得普法战争的胜利,最终取得德国的统一。二战结束后,德国被分成四块,美英法占领区先后统一成为西占区,同苏联占领的东占区并立,并先后成立德意志联邦德国和德意志民主德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东欧剧变,苏联的体制崩塌,两德的统一又是德国人民心之所向,所以1990年10月1日,东德正式并入西德,德国统一。
德国和意大利是如何一步步为建立新秩序创造条件的
欧洲“新秩序”是德意法西斯以侵略战争为手段,在对外扩张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1938年3月~1939年3月,德国以武力威胁和外交手段首先吞并了中欧的奥地利和捷克。自1939年9月德军入侵波兰,1940年又相继侵占北欧和西欧的丹、挪、荷、比、卢、法。1941年4月,德国还伙同意大利等国入侵并瓜分了南欧的南斯拉夫和希腊。至此,德国在欧洲夺取了约2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约1。4亿人口。1941年6月德军入侵苏联后,还一度占领了苏联欧洲部分莫斯科以西的大片领土。此外,意大利也于1939年4月和1940年6月先后侵占埃塞俄比亚和法国一部。从而,它们为建立“新秩序”创造了条件。
二战中的德国与意大利关系如何
盟友关系。
希特勒看上意大利做盟友是因为国际政治是国家利益的舞台,是利益的驱使。德意同盟完全是一种马基雅维利式的政治结合(马基雅维利主义,即个体利用他人达成个人目标的一种行为倾向),并不是大家所认为的意大利实力差求着希特勒做盟友(起码在德意签订钢铁条约是,德意两国表面实力相差不大),也不是两者意识形态上是相似。
德意日同盟:
意大利不仅侵占了阿比西尼亚,而且还和德国一起干涉西班牙内战,两个思想上的“疯子”因为相似的方法,都是法西斯军国主义思想,他们的贪婪和野心,自然就一拍即合结成了“柏林—罗马”侵略轴心。
当时的日本正面对资源匮乏的窘境,虽然他们从明治维新后就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但日本高层认为还是得通过战争来满足自己国内的自然资源需求。他们便向全国推行军国主义思想,各种掠夺和扩张的言论在日本占了主导第二,日本称霸亚洲的野心来时显露。
墨索里尼和希特勒一致认为,德意与英法美争夺的重点在欧洲极其侧翼——非洲地区,出于战略上的考虑,它们需要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有一个同伙,能使得英法美陷入两面受敌的状态,而日本对于德意而言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就这样,德意日顺理成章的勾结在了一起,建立起了“柏林—罗马—东京”侵略轴心,二战全面开始。
德国一意大利什么时候开始
1946年之后。
欧洲有一种说法,就是:
意大利如果保持中立,你只要用十个师去提防它。意大利如果变成敌国,你只要用二十个师去解决它。意大利如果变成盟国,你就要用四十个师去挽救它。
一战前,意大利和德国、奥地利缔结三国同盟。但是一战爆发后,意大利竟然宣布中立。然后又参加了协约国阵营。参战后意大利屡战屡败,伤亡100多万人,经济也遭到严重破坏,但最终还是作为协约国一方成为战胜国。
一战后,意大利首先实行法西斯。但是如果和德国相比,未免有一点名不副实。二战前意大利首先征服了埃塞俄比亚。但是二战爆发以后英军首先在埃塞俄比亚进行反攻,埃塞俄比亚复国。以后英军又进攻意大利的殖民地利比亚。意大利军队惨败。以后德军将军隆美尔派来支援意大利,取得很大胜利。隆美尔获得“沙漠之狐”的称号。
以后英国蒙哥马利将军在阿拉曼战役中击败德军。1943年美英盟军在西西里登陆。意大利国王发动政变,囚禁了首相墨索里尼,宣布退出战争。以后希特勒派别动队救出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北部建立意大利社会共和国。德军占领意大利。
意大利转入反法西斯阵营。1945年4月底,德国投降前夕,意大利游击队抓获和处决了墨索里尼。1946年签订的对意大利和约肯定了后来意大利参加反法西斯阵营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