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武磊绝杀,帮助西班牙人1-0击败对手,他既然这么厉害为何不进国家队
- 武磊为何会回应王霜的喊话他们是什么关系
- 杨晨点评武磊西甲之旅:他做得够好了,对未来要相信他的选择
- 武磊是如何一步步走上下滑之路的
- 妈妈嘲笑孩子的北大清华梦:毁掉孩子一生的,不是他不听话
- 朗读者第三季武磊在第几期
武磊绝杀,帮助西班牙人1-0击败对手,他既然这么厉害为何不进国家队
武磊作为全村的希望,踢过西甲和欧联杯,还曾攻破过巴塞罗那的龙门,之前的赛季随降级的西班牙人重返西甲,下赛季又将出现在西甲赛场上,他无疑是铁家军中最具国际影响力的球员,但是其为何不进国家队?
1、性格原因。武磊一直以来都是负面评价很多的中国球员里的异类,他在场上总是兢兢业业,专注于比赛,很少去跟裁判和对手较劲。在场下,他也是以家庭为重。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武磊谦和的个性让他刚猛不足。而足球场上的队长需要气魄,在关键时候才有可能用个人魅力和号召力提振球队士气,在与裁判和对手合理交涉时不至于吃亏。
2、位置原因。一般来说,队长大多数都是来自中轴线上的球员,中卫、后腰、前腰,甚至中锋和守门员,这些位置上的球员往往都是队长的热门人选。这主要是因为中轴线上的球员位置更重要,与场上各处队友距离都比较近,便于呼应。而且中轴线上的球员能更清楚观察到队形在攻防两端的保持情况,必要时可以站出来提醒、指挥。边路球员除非能力特别突出,队中声望特别高,否则一般少见出任队长。因此,纯边路球员武磊在场上的位置也不适合担任队长。
3、队内氛围。为什么一开始认为武磊落选国家队队长对铁家军是好事情呢?因为这印证了目前国家队里面氛围良好,没有山头。米卢带领的那一届国家队,之所以要用马明宇担当队长,正是由于当时队里形成了以一南一北两位大佬为核心的小团体,彼此间互不服气,多有摩擦。此时,无论让哪位大佬戴上队长袖标,都会引发反对阵营的不满,进而影响内部团结。
武磊为何会回应王霜的喊话他们是什么关系
王双和武磊分别是现役中国女足和中国男足的代表性人物,王霜在接受采访时喊话武磊。为武磊加油,而武磊也在社交平台上回应王霜,希望大家一起加油努力。这属于运动员之间的一种正常互动,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
一.王霜喊话武磊
在中国女足与韩国女足世界奥运会资格赛的人争夺战当中,中国女足的王霜在关键时刻一传一射帮助中国女足成功进入东京奥运会是女足的最大功臣。
在比赛结束后,王霜接受了媒体的采访,在媒体采访中王霜喊话在西班牙人效力的武磊,王霜说他看过许多关于武磊的报道,希望吴磊能够坚持自己的梦想,他永远都是最棒的。而吴磊也在社交平台上表达了对王霜的谢意,并希望大家一起加油。
二.留洋球员的压力非常大
王霜是中国女足的代表性人物,早在2013年,18岁的王霜就加盟韩国联赛,并且取得了韩国联赛的MVP,在回到国内,王霜更是大杀四方荣获了许多的荣誉,被称为现役女足第一人。在2018年王霜签约世界豪门巴黎圣日耳曼,在为球队出战的23场比赛中,王霜贡献8球10助攻是球队的核心球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王霜还是选择了与球队解约回到国内联赛。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王霜表示她在留洋期间的压力是非常大的,首先不被别人尊重,其次由于语言的障碍和队友及教练沟通都存在问题,她不能完美的融入球队,影响了自己的竞技状态。
而武磊这段时间在西班牙人的处境也非常的困难,由于伤病等原因武磊已经沦为西班牙人的边缘化球员,武磊承受了许多外界的压力,这应该是武磊最困难的时期。
作为留洋球员的王霜此刻非常的理解武磊,所以她在接受采访时也为武磊加油,希望武磊不要放弃,一定会有机会展现自己的实力。
三.小结
武磊和王霜分别是男足和女足的标志性人物,本身就背负了很大的压力,他们在在场上的表现经常会被有心人带着放大镜观看,稍有不妥当的表现就会被外界严厉的加以指责。目前中国足球的大环境并不好,女足虽然进入了奥运会但是可以看出现在的女足比前辈们有了很大的退步,而男足一直是大家所调侃的对象。小编希望大家能给中国足球一些时间,不要过分的指责这些球员,相信假以时日他们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满意的成绩。
杨晨点评武磊西甲之旅:他做得够好了,对未来要相信他的选择
记者贾岩峰报道 很不幸,武磊效力的西班牙人俱乐部从西甲降级了,中国足球现阶段唯一可以在五大联赛打上比赛的国脚,在外界看来进退维谷。对于武磊未来的去向和选择,喜欢他的球迷们都很关注,同时也引发了很多讨论,有人认为他可以继续留在西班牙二级联赛,有人则认为他应该换个地方继续深造。
◆《足球》:自从武磊去了西班牙之后,你对他有关注吗?
杨晨:我对他比较关注,我本身就很欣赏武磊这样优秀的球员,加上他去的是五大联赛,所以我对他的情况一直都会关注。虽然有时候不能够看到他所有的比赛,只能看到网上的一些片段,但还是喜欢主动了解与他有关的所有资讯。
◆ 那么通过看他的比赛,你对武磊西甲之旅的表现如何评价?
我觉得武磊的表现还是很出色的。尽管他刚刚去西班牙,但是你看无论是他的出场率,还是他作为替补的表现,他都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水准。我记得武磊在一次采访中好像说过,假如有更多的中国球员在欧洲踢球,他可能压力会小一些,武磊这一年其实是顶着很大压力在欧洲闯荡,所以我们必须要以一种客观的态度去看待他的表现,这种客观要结合中国足球的现状和水平,以及武磊自身实力与西班牙足球的融合,我觉得在这两个前提条件下,武磊做得足够好了。
◆ 在二十多年前,你也曾经只身到德甲闯荡,结合你自身的经验,请具体谈谈武磊哪些方面的表现让你觉得值得肯定?
首先第一点,我觉得武磊的适应能力很强,他到队之后马上就能找到节奏打上比赛,并没有一个过渡期。
其次,在整个赛季过程中,武磊除了在国家队有些轻伤外,在俱乐部基本上都没有重大伤病,这说明武磊不仅是一个自律的球员,同时他在力量训练方面做得非常好,因为西班牙联赛密度大、双赛多,在漫长以及强度大的赛季内保持自己没有伤病,这也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情。
第三就是武磊他的勤奋与努力,以及在场上的那种勇敢的拼搏精神,在队友还不熟悉自己的情况下,通过多跑动多牵扯去制造一些机会,证明他阅读比赛的能力。还有就是他在高强度高密度比赛的前提下,无论是首发还是替补,都能始终保持一种饱满的竞技状态,很值得肯定。
◆ 很可惜,西班牙人降级了,那么可以说现在武磊到了一个关键的节点,就在这两天武磊发表了一些感想,从他的表态来看,他应该是要选择继续留在西班牙人,但是也有人认为他应该去英超、去更高的平台,那么你觉得武磊应该如何选择?
其实是这样,以武磊现在的年龄,去哪里、该如何抉择,我们应该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他能够做出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最佳选择。因为他不是一个特别年轻的小队员,很多事还需要周围的人给与指导,武磊选择继续留队,那么就肯定有他充分的理由。球员考虑留在哪里踢球,肯定是从他自身最直接的感受,包括训练、生活、与队友相处等多方面综合考虑,而我们外人看到的永远只是一部分。
当年我在法兰克福踢球的时候,本来之前一直帮助球队保住了级,但是第三年的时候,因为国家队备战世界杯长期抽调我回国,实在不能完整打比赛了,我无法跟球队战斗到最后,最后球队降级了,这个一直是我多年以来的遗憾。
当年球队降级后其实也有其他德甲球队要我,但我出于个人感情以及对于俱乐部打法和环境的适应性,最终决定留在了法兰克福。也许很多人后来会觉得,还不如当时换一个球队了,但是事情不是那样从结果去看的,所有的选择都是结合当时的情况去做出的,是慎重的,所以我们也要相信武磊的选择。
◆ 之前一直传言英超有球队想要武磊,尽管现在可能不会成行,但围绕这个事情,有两种观点在争执不休:有人认为武磊该去英超闯荡,继续留在欧洲顶级联赛;有人认为武磊的特点不适合英超的 强对 抗。那么你怎么看这样的争论?
其实是否适合,这个不能就这么凭空论断。现在的英超也不是以前的英超了,对英超我们不能老是停留在“简单冲撞动不动就大飞铲”的印象中,有了像瓜迪奥拉和克洛普这样的教练加盟,英超目前也非常注重技术以及攻防转换速度了,现在的英超以及现在的西甲与我踢球的那个时代有了非常大的变化。足球是在不断进步的,我们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
◆ 从你留洋那个时代开始,西甲其实一直就像是亚洲球员的“禁地”,很难有亚洲的球员能够在那里的中上游俱乐部立足,不光是中国球员难,拥有更多留洋球员的日本和韩国也始终没有彻底打开西甲的市场,请问这是为什么?
这个问题是这样的,出色的亚洲球员,基本上都是以脚下技术和身体协调性见长,比较灵活,那么西班牙球员其实也是这样的特点,而且他们脚下的技术更加细腻,配合更加灵活,所以亚洲球员去了之后,优势不像在德甲和英超那么明显。
你看日本人在德国踢球的非常多,那么德国缺少什么样的球员,缺少那种有绝对出色的脚下技术,以及拥有非常出色的比赛阅读能力的球员,长谷部诚就是这样的球员。他没有太好的速度,但是他的脚下技术很出色,尤其是阅读比赛的能力,非常稳,他可以不用速度摆脱,但是可以通过脚下节奏变化来摆脱对手。所以球员出国留洋,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联赛和球队,才能真正获得提升。
◆ 武磊是有实力的,也是比较幸运的,毕竟不是每个球员都能出国打上比赛,那么在国内其实也有这样的观点,就是与其出国做“饮水机”,还不如留在国内踢好职业联赛,对于这个观点你如何评价?
我不是很认同这样的说法,这并不是说我认同出国不打比赛做所谓的饮水机更好,而是我觉得出国即便不能打比赛,但不能用一种被投闲置散的心态看自己,能出国还是要尽量出国,尤其是年轻球员,因为只有出国了,看到外面直观的足球世界,看到真正的欧洲高水平足球,看到欧洲的真正足球文化,才能对自身实力起到真正的提升作用。
其实这种理论很好反驳,就说我们这些年陆陆续续出去的球员,哪怕有的球员没有在国外打上太多比赛,但是他们回国后,是不是依然继续做各自球队的主力,有没有因为出国导致了实力严重下降彻底打不上比赛的?好像是没有吧?那么也就是说,年轻球员多争取出国机会,趁年轻还能去拼去闯就要尽量出国去闯,不要只迷恋国内的生活。
◆ 但有个很现实的问题,目前国内工资待遇确实都要好于出国,既然在国内可以很悠哉地赚大钱,又何必非要出国讨生活呢?
这个工资待遇的落差的确是客观事实,那么在这种大环境下如何鼓励球员愿意去国外留洋,这应该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不仅仅是需要球员自觉,俱乐部如果可以给与一定的支持,可能对球员的鼓舞又不同。与此同时,我们在青训的时候,就要及早给球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能一切以经济为导向。
◆ 最近中国能留洋的球员越来越少了,也有的球迷认为,因为中国足球太落后,无论是技术速度各方面都不够突出,因此也总是被五大联赛拒之门外。那么请问如果想在欧洲立足的话,是否得有过硬的基本功呢?我记得有一位欧洲教练对于球员的颠球就有一种看法,说的是在无对抗下的颠球其实更接近于杂技而不是足球。不看好我们所谓的基本功训练。
基本功越扎实,无论在哪儿踢球肯定都是加分项。欧洲教练有欧洲教练的看法,但事实上我们去学习任何一个国家的先进理念,都不能脱离自身的情况去生搬硬套。就拿基本功来说,我想说两个例子,孙兴慜是汉堡青训体系培训出来的,可是在他小时候,在汉堡练完了之后,他爸爸每天还会陪他加练两个小时的足球基本功,所以你看看现在的孙兴慜,他的跑位和射门。
我一会儿再发给你一个日本教练指导青年球员脚弓传球的视频,在没有看到这个视频之前,我一直觉得自己指导青少年踢球已经很细致了,但是看了日本教练对于基本功训练的方法,我觉得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所以想要在欧洲立足,亚洲球员肯定要强化基本功,用自己的方式。
◆ 未来武磊想要重返西甲,应该怎样去努力?
这个不是武磊一个人的问题,他要做到的就是继续融入欧洲联赛,获得队友给予他更多的支持和信任。其实在过去的这一个赛季,西班牙人的其他队员对于武磊的支持还没有做到最好,有时候可能是武磊三次跑到位,能够接到一次传球,以后如果这种场上默契进一步提升,相信武磊会越来越好。
武磊是如何一步步走上下滑之路的
武磊在球技上不如范九林的弟子申思,但在体能上与申思差无几,都属于不太好的。
然而,徐根宝对他俩的态度却截然不同的。
当年,徐根宝因嫌申思的体能不符合他的“抢逼围”战术要求,所以,把申思当成了备胎。然而,懂球的球迷却看到了申思天分。这就有了申思的“超级替补”之称。之后申花队开始聘请外籍主教练,逐渐重视技战术成分,申思越来越受到重用,在安杰依、莫里西、彼德洛维奇等多名主教练带队期间是申花队最主要的中场进攻组织者之一,是球队获得多次联赛亚军和1998年足协杯冠军的绝对主力。(参见短文《申花记忆:“超级替补”—申思》)
然而,武磊却与徐根宝有着神奇的缘分。
徐根宝先是为武磊找了个大名人当干爹,然后,也不在意武磊的体能差而让所有战术围绕着武磊设计,结果,让武磊独享了进球的荣耀和快乐。(参见短文《外援真的不能帮助本土球员有所提升吗?看看武磊的数据便知!》)
更有徐根宝的身价教育而让武磊飘飘然了。这是武磊13岁的时候,参加《今天谁会赢》的时候,主持人问武磊“你希望自己未来的转会费是多少?”当时武磊表示:“我希望是六千万美元到七千万美元左右!”当时主持人以及和武磊一起参加节目的人都笑了。(参见短文《武磊13岁就立志要达到六千万身价,现在仅差四千八百万!》)
然而,这没有引起徐根宝及武磊粉丝的重视,从而,这让武磊只知道直奔6000万,而忘记其最大弱点——体能差。
武磊到西班牙,才被发现肌肉不合格。
然而,在武磊忘乎所以之际,徐根宝没有去提醒武磊加强体能训练,武磊的粉丝们还是一个劲地热捧,即使武磊进不了球了,也是一个劲地叫好。这让武磊处于一面享受粉丝热捧的快乐,一面遭到进不了球的苦恼之中。这怎么能让武磊重振进球的能力?
我以为:对于这种有缺点的名人,只有用严厉的批评,才能让他醒悟。
妈妈嘲笑孩子的北大清华梦:毁掉孩子一生的,不是他不听话
曾在网上看到一则,妈妈吐糟自己儿子书包脏乱,却写下远大目标的视频。 视频中妈妈翻看儿子乱糟糟的书包,一点一点拿出各种卷页的揉成团的纸张、试卷,然后这位妈妈发现,在破旧语文书的封二上,写着“目标是清华和北大”。 妈妈直言,儿子平时一点都不听话,目标还这么远大,她简直不敢相信,看到这个目标,她简直要笑死了。 视频下方有人自嘲:“谁的小时候不是在焦虑清华北大该选谁”,也有人说:“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与自嘲调侃的愉悦声音不同的,有两条评论,是不赞同这位妈妈的做法的。 一位网友表示,有没有考虑到孩子可能受到的影响?被同学嘲笑怎么办? 另一网友则表示,自己努力是目标,其他人日后拿这个说就是压力了。 那这位妈妈的行为是否妥当呢? 当然是不可取的。经常会听到很多父母说自己的孩子不听话,可事实上,并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作为父母的我们不会说话。 如这则视频中的妈妈,在她看来,孩子平时一点都不听话,有这么远大的目标,是一件很可笑的事。 可她却不知,正是她的嘲笑,可能会毁掉孩子的一生。 孩子端端正正一笔一划写下的目标,在妈妈眼里却是一个笑话。 这怎么能不让孩子受伤,孩子幼小的心灵是需要用爱呵护的,孩子的梦想也是需要得到父母的肯定的。 诸葛亮曾对其外甥说过,志当存高远。 一个人的志向,就应该是高尚远大的。作为父母的我们不能嘲笑孩子的梦想,不管它是多么不现实,多么天马行空。01孩子的梦想,不需要你的嘲笑 作家三毛曾说过, 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 一个人不管处境多艰难,只要心中有梦,终有实现的一天。 中国男子足球运动员武磊,在10几岁的年经已经开始在中国职业足球赛场上登场了,成为了中国最年轻的球员。 2018年3月《世界足球》评选世界500强球员,武磊是榜上仅有的中国人。2019年他加盟西甲西班牙人队,同年5月他的进球帮助西班牙人获得欧联杯资格。 2020年1月西班牙人主场迎战巴萨,武磊替补出场,他推射远角,成为首位攻破巴萨球门的中国球员。 武磊创造了历史,那一刻,熬夜看球的球迷们沸腾了,都为他感到骄傲、自豪。 而在他小时候,他的梦想曾被人们嘲笑过。 那是在一次采访中,武磊说自己是想成为一名球星。主持人问他,在他成为足球巨星后,他的转会费会是多少钱? 他回答:六、七千万美元吧。在场的观众听完都呵呵地笑了,把他的目标当成了一个笑话。 多年后,武磊的这次攻破巴萨大门的进球,实属难能可贵,也给了当年嘲笑他的人一记响亮的耳光。 年少时观众对他的梦想一笑而过,多年后他却用漂亮的进球告诉全世界,他做到了。 直叫人感慨, 少年志不可欺。 少年时的梦想犹如一粒火种,在不断地努力奋斗下,经历过种种磨练之后,星星之火已足以燎原。 所以不要嘲笑孩子,当他能写下一个目标,就是一个梦想的开始。 02孩子的梦想,需要父母来助力 面对孩子的梦想,父母不应该嘲笑,那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尊重,肯定孩子的选择。 上个月看过一位妈妈与儿子手牵手,走在马路上畅想未来的场景。 孩子不过5、6岁的年纪,蹦蹦跳跳用稚嫩的声音问妈妈,如果他考上了清华,考上了北大呢? 得到妈妈感到骄傲的肯定回答后,孩子又问,那他考了地瓜呢?他要做烤地瓜的老板。 这位妈妈惊讶之后还是愉悦地笑着表示,只要他烤得又香又软又甜又美味,也会感到骄傲,并恭喜他有了新的愿望。 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孩子的雀跃欢喜,有人评论:不被否定的感觉真好。 正如曾看过的一句话: 来自父母的肯定之词就像电灯开关,在孩子生命中恰当的时刻说一句肯定的话,就像点亮了一屋子的可能性。 其次,引导,给孩子提供帮助。 每一个优秀的孩子,都离不开父母的引导。 “大魔王”邓亚萍在打乒乓球的初期,由于身高不够的原因,被教练认为没有培养前途。当时邓爸爸问9岁的邓亚萍,还要不要打球? 邓亚萍表示不服,决定要继续试试。邓爸爸尊重她的选择,支持她继续打球,并针对她的身高比其他人矮,引导她训练步伐,因为她需要比别人跑得更快。 就这样邓亚萍一路刻苦练习,最终15岁进入了国家队,在她14年的运动生涯中,一共收获了18个世界冠军。 邓亚萍的成功,离不开其父亲一直以来的支持与引导。 正如海伦.凯勒说过, 父母要做孩子心里的一道光,用支持的双手,托举起孩子的梦想。 最后,信任,相信孩子能做到。 女诗人余秀华写过: 儿子是独立的个体,并不是你付出一切,他就会幸福,会快乐的,那是你一厢情愿的想法,幸福是靠个人创造的,不是别人给他的。 孩子有自己的大脑,会独立地思考,父母只需要认同孩子并要给予信任,总有一天孩子能在自己坚持的领域开出美丽的花朵。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小时候,四五岁时还不爱说话,喜欢一个人待在花园里观观察自然现象,像蚂蚁搬家。 有一位亲戚问爱因斯坦的妈妈,他为什么这么严肃,老喜欢一个人坐在那儿? 爱因斯坦的妈妈面带微笑地回答,我的孩子啊,他那是在思考,我相信他以后会成为一个教授呢。亲戚听后,不以为然。 后来爱因斯坦发现了相对论,并在1921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成为了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爱因斯坦能有如此成就,定离不开其母亲对他的肯定信任。03孩子的梦想,需要自己去完成 父母在孩子的生命中是个独特的存在,因为孩子是一个独立于父母的个体,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两者间是渐行渐远的关系。 在他年幼时,需要父母给予他无微不至的照顾;在他少年时,需要父母引领他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在他成年后,需要父母放开手,让他实现自我的价值。 励志电影《当幸福来敲门》里,放学后,儿子要求爸爸陪他打篮球,他告诉爸爸,他的梦想是成为职业篮球运动员。 可爸爸想起自己工作的不顺,认为儿子不是打篮球的料,不愿意整晚陪儿子打篮球。可当看到儿子难受的样子,爸爸意识到自己这样是在伤害他。 于是爸爸看着儿子认真地说“别让别人告诉你,你成不了才,即使是我也不行;如果你有梦想的话,就要去捍卫它”。 “只有那些一事无成的人,才会告诉你,你也成不了大器,如果你有理想的话,就要去努力实现,就是这样”。正如教育学家蒙台梭利说的,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枝独特的花朵,孩子成长有快慢,能力有差异,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就像自然界的花朵有各自不同的习性和花期一样。 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身心发展规律,当孩子有了目标,不是嘲笑他,而是要牵着他踏上逐梦路,然后放开手,为他鼓掌,静待梦想花开!
朗读者第三季武磊在第几期
在第三季。《朗读者》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推出的一档文化情感类节目,由董卿担任主持人和制作人,即将播出的是《朗读者》的第三季。根据官方的介绍,第三季中,董卿将与48位朗读者共同面对12道直击心灵的人生命题,而武磊就是48名嘉宾中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