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朴正熙和中国的关系

朴正熙和中国的关系(同样受中华文化影响的日本和韩国,前者接受汉字,后者废除汉字,其原因是什么)

fwxlw fwxlw 发表于2025-09-17 19:37:58 浏览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同样受中华文化影响的日本和韩国,前者接受汉字,后者废除汉字,其原因是什么

中华汉字文化由古至今传承了几千多年从未断绝,为世界璀璨辉煌的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靓丽动人的光彩。中华文化除了深深 植根于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之中,也 霸道地影响了周边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但是,同样是受到中华文化的巨大影响,为什么日本可以接受汉字,而韩国却想要废除汉字呢?

其实韩国废除汉字是有原因的。

一方面韩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在美利坚合纵国的支持下才建立成国的,韩国急于摆脱朝鲜残余的任何因素,恨不得立即加入西方欧美国家的怀抱。而欲要摆脱朝鲜留在韩国的影子,唯有彻底废除汉字,实行《谚文专用法》,主张“韩文专用”。我想,要不是韩国还没有聪明到可以发明一种语言文字的程度,搞不好他们连语言都会想要换掉,想尽方法来摆脱朝鲜残留下来的一切阴影。

另一个方面,也是由于韩国的建国时间不长,韩国本身比起日本,并没有什么历史文化可言。韩国的建国时间也就只有七八十年,再往前看呢,基本是属于还是朝鲜时候的历史了。可能是因为韩国太想 挤进西方国家的行列,所以自身对于前身朝鲜的历史文化 并不是特别的重视,自然也就对自身文化的承载者——汉字没有多少特别的感情。相反的,或许韩国方面还会觉得汉字是阻碍他们投入西方国家的一大阻碍,没什么大作用的东西,又对韩国的发展会造成阻碍,自然巴不得早点把汉字踢掉了。

虽然后面韩国也是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但是回想自己本国的传统文化,早已经在汉字的几次废止与复兴的过程中消磨得差不多快没有了。而韩国自己又不可能低下高傲的头颅去朝鲜找回本国的文化,只好死皮赖脸地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去寻找古代韩国的蛛丝马迹。这才有了后面几次死不要脸的拿中国的传统文化去申遗的事情发生。

总结汉字在韩国的几次大起大落,我们可以发现,汉字在韩国的命运取决于经济上层和政治上层的利益。变成了上层建筑获取最大利益的一个工具。为了各自的利益,汉字一次又一次地被打压和复兴,汉字本身对于韩国的意义在一次次的起伏之中消磨殆尽。

而作为对比,日本在这一方面则显得比较明智。日本也曾经有打算要将汉字废除,但是结果却发现,汉字早就已经被融合进日本的优秀文化之中,已经无法剥离开来了。日本典籍存在着大量的汉字,废除汉字也就是意味着将这些优秀文化拒之门外,那整个日本的文化将会显得无比空洞。

仔细一对比两个国家,日本文化依旧有其韵味,有其特殊之处、有其优秀之处、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之处;而反观韩国,除了泡菜、除了一直剽窃中国文化去申遗之外,还剩下些什么?

韩国历任总统擅长书法,喜欢诗词,中国文化的魅力对他们影响很大

文·段宏刚 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在古代,以中国为中心,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形成了“汉文化圈”,包含中国、朝鲜、韩国、日本、越南、新加坡等东亚诸国。 在“汉文化圈”内,以汉字作为书写、交流的工具,鉴于“汉文化圈”具有强大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到现在,东亚诸国里仍然有不少国家离不开汉字,他们用汉字写书法,读中国传统文学,骨子里早已认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们的邻居韩国人里边,有许多人喜欢中国文化,上至总统下至平民,自小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为荣。到如今,在韩国上流阶层,学习中国书法仍然被看作是有修养之人陶冶情操的必经之路。 韩国大部分总统喜欢汉字书法,甚至还会用汉语创作诗词,并有作品传世。 俗话说:字如其人。通过欣赏他们的书法,我们也就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韩国 第一任总统李承晚 , 书法功底深厚,精通汉学。 李承晚(1875年——1965年)出生在朝鲜半岛黄海道平山郡一个大家族,在他这一代时,他们家族已经衰落下来。后来,他成为二战后韩国第一任总统,1948年至1960年在任,连任1——3届。 李承晚自幼进入私塾学习汉语和儒家经典,是名副其实的“儒生”。他本打算通过科举考试来进入仕途,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这一条路他并没有走通。 通过大量地学习汉文化,李承晚的汉学水准和书法造诣与日俱增,擅长楷书和行书,书风大气、刚直、雄浑,极具个性。韩国第二任总统尹潽善,擅长楷书。 尹潽善(1897年——1990年)号海苇,出生在韩国忠清南道牙山市一个名门望族,是韩国第二任总统,任期从1960年4月到1961年5月。 尹潽善的汉学基础是早年在日本打下的,后来又来到上海加强学习汉文化,其书法以楷书见长,用笔洒脱,书风跟他本人一样温文尔雅,具有浓郁的书卷气。韩国 第三任总统朴正熙 , 多才多艺,精通汉语,工于书法,擅长写诗。 朴正熙(1917年——1979年)出生在韩国庆尚北道龟尾市一个望族,1963年至1979在位,是韩国第三任总统,连任5届,也是韩国任期最长的总统。 在任期间,朴正熙于1970年发表了 “ 汉字废止 ” 宣言,虽然主导韩国在教育界全面废止了汉字,直接导致整整一代韩国人完全不懂汉字。但是,这并不影响朴正熙自己喜欢汉字,喜欢中国文化。 朴正熙一生亲笔题写的汉字题词超过了1200多幅,是目前留存汉字最多的韩国领导。除了爱好书法,他还喜欢写诗、唱歌、弹吉他、踢足球,被誉为韩国历史上多才多艺的总统。韩国 第四任总统崔圭夏 , 曾在中国留学,楷书功底深厚。 崔圭夏(1919年——2006年)是韩国第四任总统,出生于韩国江原道原州一个中产家庭,1979年12月至1980年8月在位。 崔圭夏毕业于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英语系,人生经历相当丰富,早年当过中学教师,上世纪40年代初前往中国满洲国立大学大同学院学习汉语,之后,被聘为汉城大学师范学院教授,在大学任教期间,他的才华被高层领导所发现,从而有幸进入政界。 崔圭夏自幼喜欢颜真卿的楷书,因此,他的书法以楷书见长,书风沉稳浑厚,颇有颜体风范。韩国 第五任总统全斗焕 , 擅长楷书,热爱体育运动,曾是足球运动员。 全斗焕1931年出生于朝鲜半岛庆尚南道陕川郡的一个农民家庭,是韩国第五任总统,从1980年到1988年在位,是从军旅晋升上来的总统。 金斗焕在任期间,对韩国的文化、经济、体育、外交等领域都有卓越贡献,由于他自小是“体育迷”,因此,他对体育事业格外关心,韩国职业棒球联赛和韩国职业足球联赛分别在1982年和1983年展开,他的功劳很大。 他喜欢把一些名言警句,或者自己感悟出来的人生道理,以汉字写出来挂在墙上,用来激励自己,这种做法让他历练出扎实的书法功底,尤以楷书最让人称道。   韩国 第六任总统卢泰愚 , 热爱文艺,书法功底出类拔萃,曾来山东寻根。 卢泰愚(1932年——2021年)是韩国第六任总统,出生于韩国大邱广域市一个农民家庭,1988年——1993年在位。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竟是姜太公的后代,卢姓在先秦时期由姜姓衍生而来,卢泰愚的始祖带领家族落户山东卢县(今济南),大约在两晋时期,卢泰愚的祖先移居到朝鲜半岛。 卢泰愚长期以来对中国怀有特殊的情感,对中国文化极为推崇。在1992年中韩建交之前,他多次来到韩国西海岸,隔海眺望中国,企盼两国关系改善。后来,他访华时,忙完工作,专程去济南寻根,还游历了重庆、桂林、西安、青岛等城市,以此来安放自己的情感。 卢泰愚擅长各种书体,楷书成就最为突出,字体俊秀挺拔,笔法变化多端,有很强的书卷气。韩国 第七任总统金泳三 , 擅长写榜书,自小接受儒家经典读物的熏陶。 金泳三(1927年——2015年)出生在朝鲜半岛庆尚南道巨济郡一个渔民家庭,1993年——1998在位,是韩国第七任总统,毕业于汉城大学文理学院哲学系。 从5岁起,金泳三就进入私塾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和书法,随即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后来虽然进入政界,但他一直没有疏远书法,经过数十年的磨练,他的榜书自成一格,被公认为韩国总统里边最擅长写榜书的一位。 1994年3月,金泳三来中国访问时,偶然看到启功先生书写的八扇屏,被深深吸引,于是,有了召见启功的想法,没想到启功以此举不合礼仪而婉拒。半年后,金泳三指示韩国文化部邀请启功赴韩,跟韩国书法泰斗金膺显(1927年——2007年)一起举办书法联展,这一次给启功给足了面子,启功欣然前往。韩国 第八任总统金大中 , 喜欢中国古诗,书法以行书见长,作品曾拍卖出2000万韩元。 金大中(1924年——2009年)出生于全罗南道新安郡一个渔村,1998年——2003年在位,是韩国第八任总统。 在任期间,金大中促进韩国举办了1999年亚洲冬运会(江原道),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2002年亚运会(釜山),极大地提高了韩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声望,成为最受人们敬重的韩国总统,被誉为“亚洲曼德拉”。 金大中能背诵多首中国古诗,书法以行书见长。 2010年12月7日,在韩国光州举行的一场艺术品拍卖会上,金大中写于1990年的行书作品“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亮相,这句诗摘自中国汉乐府诗《长歌行》,意思为: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最终,这幅书法作品以2000万韩元的高价成交,创造了一个记录。韩国第九任总统卢武铉,从平民晋升上来的总统。 卢武铉(1946年——2009年)出生于韩国庆尚南道金海市一个农家,是韩国第九任总统,2003年——2008年在位。 跟卢泰愚一样,卢武铉的远祖也是中国人,祖籍在中国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卢宅,很多年前他的先祖从东阳市卢宅移居到朝鲜半岛,从此定居下来。 卢武铉早年当过军人,做过律师,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进入政坛。可以说,他是从平民一步步进入高层的,相当励志。 网上并没有找到卢武铉的汉字书法,只有一幅写于2002年的韩文书法,相传以1600万韩元拍出。韩国 第十任总统李明博 , 从企业家走上从政之路,擅长隶书,对儒学颇有研究。 李明博1941年出生于日本大阪,2008年——2013在位,是韩国第十任总统。早年长期担任韩国现代集团的领导。 在2002年担任汉城市长时,李明博觉得汉城这个名称太过中国化,于是,在他的主导下,“汉城”改名为“首尔”,一直沿用至今。 李明博工作之余喜欢舞文弄墨,除过写作和书法之外,还对《论语》颇有研究,喜欢以隶书来书写《论语》里的名言警句,用来鞭策自己。韩国 第十一任总统朴槿惠 , 政界的才女,擅长写作,行书颇具功力。 朴槿惠1952年出生于大邱市,2013年——2017在位,是韩国第十一任总统,韩国第三任总统朴正熙的长女,也是韩国历史上和东亚历史上的首位女总统,在韩国民间人气很高。 受父亲朴正熙的影响,朴槿惠自幼练习书法,熟读经典名著,精通韩语、汉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多国语言。工作之余,她常常以写作来记录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感悟,目前已出版《心之新路》、《我的母亲》、《人与人》、《朴槿惠日记》等8本著作,有“政界才女”的美誉。 其书法以行书为主,广泛吸收王羲之的书风,字体苍劲秀美,具有刚柔并济的审美趣味。韩国第十二任总统文在寅,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研究,擅长行书。 文在寅1953年出生于韩国庆尚南道巨济郡,毕业于庆熙大学法学专业,人生经历比较丰富,早年当过军人、讲师和律师,后来通过卢武铉的提携进入政界。 为了表示对总统官邸青瓦台里边工作人员的关爱,文在寅曾向青瓦台各秘书室赠送了写有“春风秋霜”的书法作品,以行书写成,点画有板有眼。这个成语取自《菜根谭》,意思为,在待人处事上应该像春风那样和气,但在原则问题上,要像秋霜一样严肃。 这幅书法作品的落款处,写有“待人春风持己秋霜”八个字,文在寅希望秘书团队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做一个大写的人。

韩国政变1961韩国政变

1、朴正熙发动军事政变从而当选韩国总统,这一当就是五任2、韩国拍的朝鲜政变电影叫啥名3、今天凌晨韩国发生军事政变了吗4、韩国几次政变朴正熙发动军事政变从而当选韩国总统,这一当就是五任朴正熙在韩国实行军政权统制,其实和他年轻时进入伪满军校学习是有很大关系的,1940年4月朴正熙成为伪满新京陆军军官学习第二期学员,那时考入该校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8~20岁之间,而朴正熙已经23岁,但因为他身材矮小并不太引人注意。中国东北的长春也就是当时伪满洲国的首都新京,1939年伪满州国陆军军官学校在新京创建,成为了培祥满洲国军干部的重要机构,在这里学习的有日本人、中国人和朝鲜人,朴正熙以高木正雄的名字进入了这所学校,同期的学生不超过10人,其中就有朴正熙,朴正熙虽然个子不高但却是其中学习最好的。朴正熙结束两年的预科学习后以优异的成绩得到了溥仪的奖品金表一枚,之后他成为伪满洲国军队的中尉。1945年日本投降后韩国宣布独立,1946年6月,朴正熙回国了,过了13年,到了1959年2月,朴正熙已经升为少将,这时候韩国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极其不稳定,向朴正熙这样四十岁左右掌握了兵权的实力人物对韩国的形势早就不满了。1960年韩国发生了李承晚选举舞弊事件,引起了民众极大的反弹,学生发起了四一九抗争,引起了流血冲突。面对国内的混乱形势,军人们准备发动政变,他们的领袖就是军中享有盛誉的陆军少将朴正熙,当时学生的气势非常地高涨,学生甚至要到板门店去跟朝鲜的代表商谈国家统一的事情。这个时候朴正熙为首的军人就借机发动了军事革命,1961年5月16日,45岁当时担任陆军第二军副司令的朴正熙率领三千六百多名士兵进军首都首尔,坦克车从四面八方涌入市区街道,声势惊人。军权在握的朴正熙随即宣布全国实施戒严,解任总理张勉解散国会,成为国家再建最高会议议长,短短三年,朴正熙的军阶越做越高,从少将晋升为上将。1963年10月15日被票选为韩国总统,朴正熙的总统一当就是五任,直到他遇刺身亡。韩国拍的朝鲜政变电影叫啥名《工作》吸引61.6832万人次观影,屈居票房第二。该片累计观影人数达404.044万人次,上映第12天的19日突破400万大关。该片由黄政民、李圣_、赵震雄、朱智勋等实力派演员联袂主演,讲述1990年代韩国情报员为掌握朝鲜核武开发情况而潜入朝鲜后发生的故事。该片虽然没有动作戏,却用台词和心理战给观众带来高度紧张感。今天凌晨韩国发生军事政变了吗截止到2020年9月25日,今天凌晨韩国没有发生军事政变,这是谣言。进入21世纪以来,基本上很少有国家会发生军事政变,韩国也不例外。韩国于1948年开始建国,短短几十年发展至今,经济发展的非常迅速,老百姓也生活得越来越好。无论是民众,还是官员,都没有理由发生军事政变。扩展资料:韩国的地形地貌韩国位于亚洲大陆东北部朝鲜半岛南半部。东、南、西三面环海。山地占朝鲜半岛面积的三分之二左右,地形具多样性,低山、丘陵和平原交错分布。低山和丘陵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部,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太白山脉纵贯东海岸,构成半岛南部地形的脊梁;其向黄海侧伸出的几条平行山脉组成低山丘陵地带,有太白山脉、庆尚山脉、小白山脉等,其中雪岳山、五台山等山峰以风景优美著称。东北至西南走向的小白山脉最高峰为智异山,海拔1915米。汉拿山位于济州岛的中心,海拔1950米,是韩国的第一高峰。古代相传有神仙在汉拿山上生活,因此过去曾把汉拿山叫做瀛洲山,并且同金刚山、智异山一起被誉为三座神山。韩国几次政变箕子朝鲜(约前1122~前194。在中国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的名著《史记》中记载,商代最后一个国王纣王的叔父箕子(商朝人华夏族在周武王伐纣后,带着商代的礼仪和制度率五千商朝遗民东迁至朝鲜半岛北部,被那里的人民推举为国君,建立“箕氏侯国”,史称“箕子朝鲜”。卫氏朝鲜:汉初,燕王卢绾叛汉后逃至匈奴,其部将燕国将军卫满(华族率千余人进入朝鲜,并成为箕子朝鲜的宫相。卫满于公元前194年在平壤一带建立政权,推翻了箕子朝鲜,史称“卫氏朝鲜”,其势力范围扩张到了今首尔一带。公元前108年,汉武帝灭卫氏朝鲜。汉四郡时期:汉武帝在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至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派兵征服卫满朝鲜后在朝鲜半岛中部和北部设置了四个郡,分别为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临屯郡。三国时代:在朝鲜半岛南部,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可能存在一个部落联盟辰国。后朝鲜半岛南部出现马韩、辰韩、弁韩三个小部落,合称“三韩”。马韩是三韩中最大的一个,后被百济统一。公元前57年辰韩发展为新罗。弁韩发展为伽_,公元6世纪被新罗吞并。半岛学者称高句丽、新罗、百济并存时期为朝鲜“三国时代”。统一新罗:新罗开始与唐朝结盟对付百济和高句丽。公元660年,唐朝联合新罗灭亡百济,次年进攻高句丽,久围其国都不下而返。公元668年,唐高宗再次出兵,最终于当年9月攻克其国都(今平壤,分其境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在其首都故地设立了安东都护府,辖境东起日本海,西至辽河,北到松花江流域,南到朝鲜半岛的汉江流域;在朝鲜半岛西南部设立了熊津、马韩、东明、金涟、德安五都护府,后合并为熊津都护府(今公州。高句丽灭亡后,其后裔大部分被唐朝迁入中原,逐步与中原民族融合,小部分融入周围各民族之中,王族绝嗣。其所辖疆域最初完全由唐朝管辖。后三国时代:9世纪新罗国力衰弱,各地农民起义不断。900年,农民出身的起义军将领甄萱称王,建立后百济,定都光州。901年,新罗贵族弓裔称王,建立后高句丽,定都开城。904年改国号为“摩震”,905年迁都铁圆,911年又改国号为“泰封”。至此,新罗、后百济、后高句丽并称为朝鲜“后三国时代”。高丽王朝:918年,后高句丽建立者弓裔的部将王建被下属拥立为王,迁都至自己的家乡今开城,改国号为“高丽”。935年,灭新罗;936年,灭后百济,建立高丽王朝。1388年,高丽国王派都统使李成桂进攻辽东,李成桂则早已决心发动政变。他从鸭绿江边威化岛回兵占领首都开城并发动政变(威化岛回军。1392年,废黜高丽国王,自立为王,并改国号为朝鲜,定都汉阳(今韩国首尔,史称朝鲜王朝。后来的李氏朝鲜继续长期是中国各王朝的附属国。日韩合并:1910年8月,日本迫使大韩帝国签定《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朝鲜半岛,设立朝鲜总督府,进行殖民统治。日本将大韩帝国王室封为日本贵族,逼迫高宗退位,拥立朝鲜纯宗。朝韩对峙:1945年9月2日,根据盟国协议,盟军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在第一号指令中,以北纬38度线为界作为美苏两国军队分别受理驻朝日军的投降事宜和对日开展军事活动的临时分界线,以北为驻朝苏军受降区,以南为美军受降区。资料来源:

韩国女总统朴槿惠祖先是中国人吗

朴槿惠祖先不是中国人,是韩国人。朴槿惠出生于大邱市,朴槿惠父亲朴正熙,1917年生于庆尚北道善山郡,1944年毕业于日本关东陆军士官学校,通过军事政变上台,施行铁腕统治18年,在他执政期间,韩国经济迅猛腾飞,人均GDP飞涨近20倍,为后来的“汉江奇迹”奠定了基础。

朴槿惠的名字,是朴正熙夫妇和她的阿姨3人一起翻着辞典,费了一番功夫后才取的。朴正熙认为“槿”不仅代表韩国国花“无穷花”,也代表“国家”之意;“惠”则象征“恩惠”。

扩展资料

朴槿惠个人生活:朴槿惠喜欢中国哲学,她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在我最困难的时期,使我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的生命灯塔是中国著名学者冯友兰的著作《中国哲学史》”。

朴槿惠曾这样评价东西方哲学的不同:“东方哲学与重视逻辑和论证的西方哲学不同,讲究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