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世界杯巴西vs德国阵型

2002世界杯巴西vs德国阵型(阵型的优缺点)

fwxlw fwxlw 发表于2025-09-19 03:34:14 浏览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阵型的优缺点

  足球的整体战术发展了这么长时间了,经过诸多教练的精心演绎,足球的阵型已经不能简单的使用数字来表达其人员配备了(比如圣诞树阵型),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我们不妨先回顾足球阵型的发展。  正如很多人了解的那样,最早出现的阵型应该是现代足球的鼻祖——英格兰人的MW阵型,但是自从被匈牙利人的4-2-4 阵型打得灰头土脸以后,这个阵型早以退出了历史舞台。而4-2-4阵型也注定不是足球的发展方向,巴西人的4-4-2阵型才是现代足球阵型的第一块基石。但是,随着足球的发展,欧洲足球的势力越来越强大,与南美足球不同的是(我是指六、七十年代,而不是现在),南美足球注重对球场两端的争夺,即两个禁区的争夺,而欧洲人由于在那个时代在个人技术上与南美足球有很大差距,所以更加注重整体的配合,尤其注重对中场的控制,为了能够更好的争夺对中场的控制,德国(也有可能是意大利)首先减少了一名后卫而增加了一名中场队员(前方必须保持两个前锋是那个时代的定律),于是足球阵型体系的第二块基石也出现了。而此后的3-6-1、3-4-4、4-5-1等阵型都是以这两个阵型为基础的,附带说一下,最初的3-5-2阵型中的三后卫是右边位、中位、左边位而不是现在的三个 中卫。  而教练的执教风格也随着阵型的演变而分为三个派系,第一类是以球员为核心,战术变化围绕核心球员来展开,其代表人物是梅诺蒂和比拉尔多,第二类是以自己的战术和阵型为主导,所有球员必须服从自己的战术体系,代表人物则是库珀,第三类则是介于两者之间,有几套擅长的阵型,能够根据球员去调整,但是核心球员也是不可缺少的,代表人物则很多了,基本上现在的著名教练大多数是这一类的。其实,现在第一类教练已经很少了,比较大家都不大可能有梅诺蒂和比拉尔多那样的好运气,拥有马拉多纳那样的天纵奇才,本人绝对没有贬低贝利的意思,只是贝利的时代南美足球还是极端强调个人发挥的时候,基本没有很强的战术体系,而且贝利同时代的队友,比如加林查和瓦瓦也都是很强的球员,没有必要一定要围绕贝利来展开战术。而两任阿根廷队的足教练都很幸运,前者拥有肯佩斯这样独步天下的超级前锋,后者更是拥有马拉多纳这样可前可中且无论位置都很出色的天才,所以他们的打法才能够获得成功。但是毕竟像马拉多纳这样的天才实在太少了,而且现代足球更加强调整体的打法和配合,即使是皇马这样拥有众多超级球星的球队也不能例外,所以这样打法的教练几乎已经不存在了。但是第二类打法的教练也不多,除非是能够像库珀一样把4-4-2、双后腰、两翼齐飞这样的战术演绎的炉火纯青,否则就只能是第二个马图拉纳——一旦战术体系被别人摸透,就没有任何胜算了。  足球阵型的变化  阵型都是每个球迷在比赛前后最关注的东西,最好的阵型就是最大限度的攻守平衡,也正是攻与守的矛盾推进了足球阵型的演变。  最早期的足球规则规定了本方任何队员只要在球的前面就是越位。因此,在比赛中控球队员先将球向前踢或向前带,后面的队员再冲上去,囿于规则的规定只设一个后卫防守即可抵挡九个前锋的进攻,于是对应出现的是一卫九锋的阵型。  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一个后卫的防守难以阻挡九个前锋的攻击,为了加强防守,在英国出现了三卫七锋式阵型。  1925年,国际足联修改了越位规则,将进攻队员与对方端线之间对方队员不足三人改为不足二人时为越位,这对攻方极为有利,为了解决攻强守弱的矛盾,英国人契甫曼于1930年首创了“WM”式阵型,这个阵型的出现具有极大的意义,它是第一个体现了现代足球攻守平衡的思想的阵型,也正因为使用了该阵型,英国队称雄世界足坛二十多年。由于“W”的三前锋很容易被“M”的三后卫盯死,匈牙利人在五十年代初期向“WM”式阵型挑战,创造性的运用了四前锋制的阵型。从1950年四年间创造29场重大国际比赛边疆不败的优异成绩,包括1952年获奥运会冠军。1953年在英国伦敦以6:3的悬殊比分大胜英国皇家队,从而打破了英国队在本土保持90年不败的纪录。1954年,英国人带着“雪耻”的决心回访布达佩斯,匈队再以7:1大胜,从此四前锋制风磨全球。这种阵型的出现使原来攻守平衡发展为攻强于守的不平衡状态。使这一届世界杯赛创造了平均每场进球5.4个的纪录。  1958年在瑞典的第6届世界杯赛上,巴西人针对前面匈牙利的四前锋式攻守不平衡状态,创造除了4-2-4阵型,出色地解决了防守的弱点,用四个后卫防守四个前锋,又一次使进攻和防守达到了平衡,并保持了四前锋攻击力强的优点。4-2-4被世界各国的球队所仿效。  巴西射手瓦瓦在1958年世界杯上的英姿  由于50年代的匈牙利、巴西的攻势足球和卓越的个人技术所产生的威慑,迫使世界各国的球队不得不加强防守以遏制进攻,在整个60年代的近10年里,四后卫逐渐被固定下来,同时各种势在加强防守的方式应运而生,清道夫式的中卫,链式防守等等的出现。  链式防守的创造者----意大利队  巴西队在“4-2-4”的基础上于第7届世界杯赛运用了“4-3-3”的阵型。左边锋扎加洛一人肩挑了两个位置的重任。进攻时任左边锋,防守时任前卫。从而加强了中场力量。  扎+洛  英国人在1966年第8届世界杯赛上采用旨在加强防守伺机反击的“4-4-2”阵型。  夺冠后的英格兰  以荷兰、联邦德国、波兰为代表的总体型全攻全守的踢法,在1974年第10届世界杯赛上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他们均采用“一三三三”阵型,充分发挥集体和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荷兰橙色风暴的领军人物---克鲁伊夫  80年代的欧洲足球锦标赛和第13届世界杯赛上出现了“三五二”式阵型,并已显示其新的生命力,足坛人士清楚地懂得争夺中场优势是获得比赛主动权的关键。用四个后卫去防守两个前锋的进攻是人力的浪费。为此进攻时将两名边后卫灵活地轮流进入中场以确保中场优势和主动,保证及时组织点多面宽的进攻;转入防守时,又能将对方的进攻扼杀和瓦解在组织和发动阶段。法国、丹麦等队是采用这种阵型的代表。但是,由攻转守时,对方经常会从两侧发动和发展进攻。因此,边后卫就势必从中场撤回至边后卫的位置,防守对方的进攻,这实际上又变成了“五三二”或“四四二”。因此,可以把上述的“三五二”与“五三二”合并成一个全面型的攻守阵型,即进攻时的“三五二”,防守时变为“五三二”。  从上面的演变历史可以看出来,足球阵型就是在攻与守的矛盾中进化的,时值今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阵型,象3331,4231,3421,4222等等。但是万变不离其中,这些阵型都是立足于3后卫或4后卫的防守体系之上,再根据需要对球员做职能上的区分。我认为越来越细致而精确的职能分工,是现代足球的必然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足球对抗性越来越强,其在对抗中对个人以及整体的技战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当球队需要取得一场或者某场比较功利的胜利的时候,对阵型的更改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于是潜在地,现代足球就开始了它的一些变化与发展。4-4-2阵型其实已经成型很久,随后虽然有很多战术指挥家也在它的基础上进行过各种各样的调整,但是也只是基于它的基础上的微调,并没有彻底改变它的实质。  一般来说,4-4-2的变化形式主要出现在中场。80-90年代世界足坛涌现出一大批有如马拉多纳、普拉蒂尼、古力特、济科这样的天才进攻型中场,他们一般在球队的阵型中占据绝对的进攻核心地位,他们的出现才开始真正定义了“前腰”这个战术名词的含义,并且在崇尚进攻的那个年代里面,围绕着这些前腰们,另外三个中场一般只派一名球员稍稍垫后,承担一些防守责任,最多的目的也就是不让对方安全通过中场而已,如济科身后的法尔考,如古力特身后的里杰卡尔德,他们虽然场上的位置可以称为“后腰”,但是他们更多耀眼的光芒还是来自后插上进攻,教练及战术赋予他们的任务好象更多的是进攻中的奇兵角色。而中场左右两侧的左右前卫更加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组织进攻之中。所以那个时候的4-4-2不管是菱形站位还是平行站位都是以某个进攻队员为核心然后以展开进攻为主的战术。所以80-90年代的世界足坛精彩纷呈,进攻足球大当其道,并且出现了荷兰三剑客、法国铁三角这样流传后世的梦幻组合,成为许多球迷怀念的一个时代。  90年开始现代足球已经开始向防守方面转化,虽然90年世界杯冠军德国队中依然有马特乌斯这样的进攻核心,但是他的核心作用已经明显不如马拉多纳这种随时能给球队带来决定性胜利的天才。德国队夺冠完全是靠着整体实力的强悍与日耳曼精神的坚强。  94年世界杯艺术天才巴西人又重新站在了世界杯的领奖台上,但是他们这一次夺冠依靠的同样不是传统的4-4-2打法,四个中场基本上都是承担了防守的任务,队长邓加如果不看他身上的黄色战袍,你几乎不会认为他是一个巴西人而会认为他是一个德国人,中场的全部精力在投入防守以后,前场只剩下罗马里奥和贝贝托两名前锋进行游弋骚扰,但是幸好这两名前锋仍然具备着巴西人天才的进攻能力,保证着巴西队的进球,才让巴西队以一种防守稳健进攻犀利的姿态登上的世界冠军的宝座。同届世界杯的其他优秀队伍如意大利等都和巴西队的情况相类似。球队的指导思想更多是防守,无意进攻。阵型也非常保守,4-4-2中失去了一个中场核心的位置,组织进攻更多依靠技术型前锋的个人能力,差不多单打独斗解决一两个球就可以了。  世界足球重回进攻趋势是在96-98年。96年欧洲杯上法国队出现了齐达内这样的百年不遇的天才,在齐达内并没有成大气候的情况下法国队依然能够坚定地在他身边安排德约卡夫这样的纯进攻中场给予支持,至于后方的保障则在中场设置“双后腰”,左右两边的进攻则交给体力充沛的边后卫,场上每个人都有明确的进攻与防守任务。这种4-4-2的阵型其实已经进入了一种阵无常形的状态,攻则水银泄地,守则固若金汤。这种阵型虽然只是一种雏形,却影响着足球阵型直到今天,大部分球队都采取这样的战术打法。而法国队也依靠着96年的这一拨人一直打到2004年,侧面也反映了这种战术的先进可行性。  98年世界杯法国队的这种打法已经完全成型,齐达内在技术上也已经成熟,本来法国队完全可以重回80年代马拉多纳式的阵型,但是法国队为求稳健,而且球队另一名中场核心德约卡夫也尚未老去,所以只在前面派出一名前锋,而在中场多加一名进攻型中场,虽然阵型趋向于4-5-1,但是德约卡夫的基本上以进攻为主,更象一名前锋。所以阵型仍然是4-4-2,只是已经微弱有了一点4-2-3-1的趋势。在4-2-3-1正式出现以前,2001年的阿根廷世青赛首先给了人以启示,本届夺冠的阿根廷青年队以一种进攻所向披靡的姿态夺取了冠军,他们的阵型虽然看起来还是一个介于4-4-2和4-5-1之间的打法,但是阿根廷在前场派出四个人专职进攻不问防守,给所有对手带来很多威胁,这种新型的打法顿时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2002年世界杯上巴西队依靠三R战术夺冠,其实这也是阿根廷队一种打法的变形,只不过专职进攻的人改成了三个,而三R超乎寻常的个人能力保证了巴西队的犀利进攻,使得球队能够进入一种既能赢球又赢的漂亮的全新境界,这也正是现代足球追求的最高境界。  4-2-3-1真正成为一种时尚是在2000-2004的皇家马德里,这支百年来欧洲最佳俱乐部在这几年里里面买下了世界足坛最为大红大紫的明星,在赢得全世界羡慕与崇拜的同时也因为球星的战术打法雷同而造成了人员安排上的拥挤。为求把所有球星都能一一安排上场,皇马采取了牺牲一名二流名气前锋莫伦特斯的做法,把在2002年世界杯上成功转变为机会主义射手的罗纳尔多顶到第一线,技术与做球出色的队长劳尔紧随其后,但不与罗纳尔多平行,组织进攻则以两名世界足球先生齐达内和菲戈为主,贝克汉姆主要任务虽然是后腰,但是同样要承担进攻责任。凭借这一打法虽然皇马在2004年一无所获,但是在此之前2000年以后他们几乎每年都要获得重大锦标。并且同时以一种高雅华丽的姿态席卷了全球,带给人们以莫大的精神享受。  在2004年欧洲杯上许多球队都采取了4-2-3-1的战术打法,这里不用多说,大家只要看看自己喜欢的强队就一目了然。  4-2-3-1的真正实质依然在中场,把一名技术出色的前锋回拉到中场,充当影子杀手的角色,双后腰则依然以强悍的作风保障着后防线的安全,但是这种阵型同样是一把双刃剑,它造成的问题有:1、中场组织人才过多造成人员分工不明,资源浪费。2、中场追求技术完美的同时丧失了边路的控制,大部分时间要靠超强能力的边后卫来进行进攻上的补充。  皇马在这两个问题上都能找到平衡,劳尔虽然贵为场上队长但是他已经完全牺牲了自己,这一个赛季的碌碌无为让他在欧洲杯的赛场上也灵气尽失。而皇马在边后卫上也拥有卡洛斯这样的超级边后卫,所以皇马使用4-2-3-1达到了一个极限。2004年欧洲杯上虽然大多数球队都使用了这一阵型但是收效甚微,这里面原因就多了,比如法国队,他就是因为亨利与齐达内作用相冲突,而英格兰队则因为鲁尼的突然横空出世带造成了球队里面进攻过于依赖鲁尼,西班牙队则因为队长劳尔实在状态太糟糕。意大利队则因为中场相对平庸且唯一的世界级别中场托蒂又早早因为非比赛因素而离开。  但是可以值得相信的是4-2-3-1这种阵型已经占据了新赛季的潮流舞台,下个赛季我们依然将欣赏到既精彩又好看的足球比赛。

历届世界杯有哪些让人感觉可惜的比赛

世界杯历史上比较遗憾的比赛非常多,但是让人津津乐道的或者耿耿于怀的无外乎下面的几场比赛,我们一起来看一看。1、2018年世界杯日本VS塞内加尔(小组赛)比赛第12分钟,日本门将川岛永嗣扑救塞内加尔一脚危险不大的射门时,恰巧将球扑在了对方前锋马内脚下,后者将皮球撞进球网,这球,更像是川岛永嗣将球砸在马内身上,然后反射入网。尽管后来小组赛出线,但苛刻的日本球迷还是无法原谅川岛永嗣,网友表示他只配去洗车。如果塞内加尔因此球2:1战胜日本,且日本出线失败,川岛恐怕连洗车都是奢望了。2、2002年世界杯英格兰VS巴西(1/4决赛)这是小罗真正被世界认识的一战。35米远,一脚任意球,足球在空中划过一道诡异的弧线,飞进了球网。38岁的老希曼对此毫无准备。多年后,他还一直念叨着那是一个传中失误。3、2002年世界杯德国VS巴西(决赛)比赛中卡恩的手指因为碰撞受伤,3分钟后,里瓦尔多大力攻门,卡恩扑救失误脱手,高速插上的罗纳尔多补射破门。其实防守罗纳尔多的德国5号拉梅洛也要负责,但他当时好像在散步。

2002世界杯德国队阵容

2002年世界杯德国队阵容:

门将:卡恩(在国家队穿1号球衣)、右后卫:林克(在国家队2号球衣)。

中后卫:拉梅洛(在国家队5号球衣)、左后卫:梅策尔德(在国家队21号球衣)、右前卫:施奈德(在国家队19号球衣)。

右中场:弗林斯(在国家队22号球衣)、左中场:哈曼(在国家队8号球衣)、左前卫:齐格(在国家队6号球衣)。

前腰:巴拉克(在国家队13号球衣)、右前锋:克洛泽(在国家队11号球衣)、1左前锋:扬克尔(在国家队9号球衣)。

02年世界杯德国队主要替补球员:后卫:凯尔(在国家队15号球衣);中场:耶雷梅斯(在国家队16号球衣)。

2002年世界杯德国队战绩:

总战绩:7战5胜1平1负。

小组赛:德国8-0沙特阿拉伯;德国1-1爱尔兰;德国2-0喀麦隆。

晋级16强:1/8决赛德国1-0巴拉圭。

晋级8强:1/4决赛德国1-0美国。

晋级四强:半决赛韩国0-1德国。

决赛:巴西2-0德国。

评价一下观看2002年世界杯决赛巴西VS德国后的心得体会

罗纳尔多顶级发挥,当然前场三叉戟里里瓦尔多也是关键人物,小罗属于上升状态。德国方面由于巴拉克累计黄牌停赛,所以德国队实力打折了,在中场调度,后腰防守上有些脱节,当然亮点是德国队长边路的施耐德,强过卡洛斯很拉风,前锋亮点当然是老将诺伊维尔,打防反的主要人物,可惜还是巴西无比强大,在牛逼的卡恩也挡不住外星人,在好的防守德国也招架不住足球王国。

02年世界杯决赛中打中德国队横梁的那个巴西球员叫什么

  2002年世界杯决赛中打中德国队横梁的巴西球员叫克莱伯森。  2002年世界杯决赛上克莱伯森的一脚远射击中横梁,一次决定性的助攻帮助罗纳尔多梅开二度,帮助巴西队获得冠军。  何塞·克莱伯森·佩雷拉,巴西足球运动员,有出色的奔跑能力是他的最大特点,此外,他拥有很强的助攻和远射能力。2002年世界杯一举成名。

零二世界杯八强

八强依顺序是:巴西、德国、土耳其、韩国、西班牙、英格兰、塞内加尔、美国。

2002年韩日世界杯(英语:2002 FIFA World Cup,韩语:2002 FIFA 월드컵,日语:2002年FIFAワールドカップ)是第17届世界杯足球赛,比赛于2002年5月31日至6月30日在韩国境内10座城市中的10座球场和日本境内10座城市中的10座球场举行。本届是首次在亚洲举行的世界杯,也是首次由两个国家共同举办的世界杯。

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首次进军世界杯;最终巴西队夺得冠军,成就五冠王伟业;德国队门神奥利弗·卡恩获得金球奖,巴西队前锋"外星人"罗纳尔多获得金靴奖。

2002年世界杯终于移师亚洲举行, 这是世界杯历史上首次由两个国家联合举办;此后国际足联还宣布,今后的每届世界杯将在各大洲轮流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