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朗宁手枪

勃朗宁M1900型自动手枪?勃朗宁大威力Mark2手枪

fwxlw fwxlw 发表于2025-09-27 02:02:41 浏览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勃朗宁M1900型自动手枪

勃朗宁M1900型

自动手枪

FN勃朗宁M1900型自动手枪由美国枪械天才约翰·摩西·勃朗宁设计,比利时FN公司生产。

FN勃朗宁M1900型自动手枪最早于1896年设计,1897年改进完善,起初被称为“FN勃朗宁M1899型自动手枪”,再次改进后改名为“FN勃朗宁M1900型自动手枪”。

整体情况

FN勃朗宁M1900型自动手枪是最早使用套筒结构的自动手枪,其可分为枪管组件、复进簧组件、套筒组件、套筒座组件、弹匣组件等部分。该枪的枪管固定在套筒座上,复进簧和复进簧导杆则位枪管上方。

FN勃朗宁M1900型自动手枪是一款结构简单的自动手枪,其发射7.65mm×17mmSR勃朗宁手枪弹,该弹也称为.32ACP手枪弹。在欧洲,该枪被广泛作为警用武器和民用武器,同时也被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仿制,一直生产到1911年,产量不低于700000支。

FN勃朗宁M1900型自动手枪是一款单动自动手枪,其全枪长172mm,枪管长102mm,全枪质量0.625kg(无弹匣),采用自由枪机式自动方式、惯性闭锁,容弹量7+1发。

由于原厂的FN勃朗宁M1900型自动手枪的握把护板上有一支同型号自动手枪的图案,故而在旧中国,人们将其与柯尔特M1903型自动手枪(马牌)、FN勃朗宁1910型自动手枪(花口)、绍尔M1913型自动手枪(蛇牌)、EXPRESS型自动手枪(狗牌)及毛瑟M1910型自动手枪(张嘴蹬)称为“一枪二马三花口,四蛇五狗张嘴蹬”。

历史事件

1909年10月26日,朝鲜抗日志士安重根用一支FN勃朗宁M1900型自动手枪在当时的哈尔滨火车站击毙了日本前首相、军国主义分子伊藤博文。

1918年8月30日,刺客芬妮.卡普兰在位于莫斯科扎莫斯科列茨基区的米海尔松工厂使用FN勃朗宁M1900型自动手枪刺杀列宁,致使列宁重伤,卡普兰被当场逮捕,此事被拍摄成电影《列宁在1918》。

仿制品

解放前的中国曾经仿制过FN勃朗宁M1900型自动手枪,当时称为“4寸白浪宁”。同时,中国军博也收藏了一支被称为“八一式”的仿制品,据资料称是1950年代的产品。在朝鲜,该枪被仿制为64式自动手枪,同时生产了加装消音器的版本。

勃朗宁大威力Mark2手枪

勃朗宁大威力

Mark2手枪勃朗宁大威力Mark2手枪,是比利时FN公司在1980年代初推出的一种Mark I型的改进型,一个升级版大威力型手枪。

技术数据

名称:勃朗宁大威力Mark2手枪、制造商:比利时FN公司、生产年限:1990年至今、口径:中口径。

技术数据

口径:9毫米、全枪长:200毫米、全枪重:1千克、弹匣容弹量:6发。

结构特点

枪身铭文:“FABRIQUFNATIONALE(或FN)HERSTALBELGIUMFN”标于套简上,序列号标于套筒座右侧(位置可能不同)。弹匣扣位于握把左侧、扳机后方。保险装置:位于套筒座后部两侧,向上为保险。

使用情况

勃朗宁大威力Mark2手枪及其衍生、仿制型仍然是比利时军队、英国陆军、印度陆军、印尼武装部队、澳大利亚国防军、阿根廷陆军、卢森堡军队、以色列警察、新加坡武装部队、委内瑞拉军队等等的标准制式手枪。

不过,爱尔兰军队使用的勃朗宁大威力手枪(普遍称为BAP,英语:BrowningAutomatic Pistol,意为:勃朗宁自动手枪)已经在2007年10月被HK USP半自动手枪所取代。

从2013年起,英国陆军使用的勃朗宁大威力手枪已经被聚合物底把的格洛克17手枪所取代。

勃朗宁手枪为什么能在世界上广泛使用

勃朗宁手枪为美国枪械设计师勃朗宁设计。这款枪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它的设计思想一直影响着美国等国家后来枪械的设计。该枪采用枪管短后坐式自动方式,枪管偏移式闭锁机构。勃朗宁大威力手枪口径为9毫米,枪长196毫米,枪重0.9千克,初速335米/秒,采用13发弹匣。之所以叫它为大威力手枪,是因为弹匣容量大,而且可以将手枪装在手枪盒上使用,这时射程可增加到130米。勃朗宁9毫米大威力手枪已诞生70年了,至今许多国家还在继续使用。

美国勃朗宁手枪世界上制造勃朗宁手枪最大的两家公司,一是美国的柯尔特火器制造公司,一是比利时国家兵工厂。柯尔特公司的产品主要源于1897年美国专利580924号。

其中有M1900、M1902、M1905、M1907、M1909、M1903、M1911、M1911A1等主要型号,前两种的口径为9.65毫米;比利时国家兵工厂的产品主要类型有M1899/1900、M1903、M1910、M1910/1922、M1935等,其中前4种源于1897年美国专利580926号。M1935为美国柯尔特公司M1911的改造。口径为9毫米,有固定表尺型和可调表尺型两种,此枪常称为勃朗宁9毫米大威力手枪。柯尔特公司和FN工厂制造的勃朗宁手枪广泛仿造这一勃朗宁手枪供军用,苏联的托卡列夫1930年式手枪,法国的MAS1935A手枪,瑞士的P210手枪,比利时的M1935大威力手枪等,都是勃朗宁手枪的仿制改型。

美国9毫米勃朗宁大威力手枪9毫米勃朗宁大威力手枪有固定表尺型和可调表尺型两种,使用9毫米帕拉贝鲁姆手枪弹。全枪重0.94千克,枪长196毫米,用13发弹匣装弹。单手发射有效射程45米左右,只能单发射击,设有手动保险、扳机——弹匣保险和不到位保险,弹尽时有空仓持机装置将套筒停在后方。该枪有3种型号;1型、2型和3型。1型于1925年由勃朗宁设计,1935年在比利时投产。2型是1型的一种变形手枪。

1987~1988年FN公司全面检查了大威力手枪的设计并安装了一条生产新设计产品的计算机控制生产线,这种新产品被称为3型。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曾经仿造此枪。由于该枪容弹13发,膛内可存1米,因此能连续发射14发弹,俗称“十四连手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占领比利时,该枪改由加拿大生产,一些中国人称其为“加拿大手枪”。目前,该枪仍是世界上广泛使用的手枪之一。

勃朗宁M1910手枪

勃朗宁M1910手枪

勃朗宁M1910手枪,是1910年由比利时枪械大师约翰·勃朗宁设计,由比利时FN公司生存的一款反吹式半自动手枪。1914年6月28日,奥地利的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遇刺,刺客使用勃朗宁M1910手枪,点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1920年至1935年,该型枪被西班牙仿制,但仿制数量没有M1903多,德国也进行了仿制,称为莱茵金属(Rheinmetall)和DW手枪,从枪身铭文很容易识别。

技术数据

名称:勃朗宁M1910手枪、制造商:比利时FN公司、生产年限:1910年-1939年、口径:中口径、发射性能:半自动枪支。

技术数据

口径:7.65毫米、全枪长:153毫米、全枪重:0.6千克、弹匣容弹量:7发。

型号演变

勃朗宁M1910手枪比较著名的衍生型号即是1922型或1910/22型。该型枪多为德国制造,使用方格型木制手柄。

1955年,勃朗宁武器公司推出195型,它是在美国市场的1910型号的手枪。除了枪身的标记和握把,M1955几乎与在欧洲发行的同型手枪款式相同。另一个版本是1971型,使用了较长的枪管。

勃朗宁M1903手枪

勃朗宁M1903手枪

勃朗宁M1903手枪或FNM1903((又名勃朗宁No.2),是由比利时枪械设计师约翰·勃朗宁于1902年设计的一款半自动手枪。

1903年由比利时FN公司及美国柯尔特公司获得授权生产,发射9x20毫米SR勃朗宁长枪弹。

技术数据

名称:勃朗宁M1903手枪、制造商:比利时FN公司、生产年限:1903年-1939年、口径:中口径、发射性能:半自动枪支。

技术数据

口径:9毫米、全枪长:205毫米、全枪重:0.91千克、弹匣容弹量:7发。

结构特点

勃朗宁M1903手枪由M1900型改良而成,采用后座作用原理、单动扳机,复进弹簧在枪管底部,手动保险制位于机匣左面,打开保险时会强制锁死滑架,军用版本的握把底部更附有枪带环。保险位于套筒座后部左侧:向上为射击,向下为保险。握把保险位于握把后端,必须用力按压它才能射击。设有弹匣保险装置。弹匣扣位于握把底端。

使用情况

因为其设计和制造都很简单,1905年西班牙开始大量仿制,尤其是1905年至1935年间,西班牙生产的大量不同口径的廉价自动手枪都是其仿制品。M1903是约翰·勃朗宁在1902年设计的,并在1903年由比利时FN公司及美国的柯尔特公司正式生产。

由于勃朗宁M1903手枪以当时而言的高可靠性、高准确度、重量轻及装埴迅速,在推出后便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广泛的半自动手枪,为巴拉圭、瑞典(合法生产,名为Husqvarna m/1907)、土耳其(仿制型)、爱沙尼亚、甚至是俄罗斯军队或警队的制式手枪,而比利时及荷兰只装备其警队。

勃朗宁M1903手枪的设计亦影响其后推出的手枪,包括M1911、TT-30/33、马卡洛夫手枪(Makarov,又名PM)等。后来,美国把一批入口的FNM1903并改为更常见的.380ACP口径。由于它坚固的金属部件,其可靠性比100年后制造的.380口径手枪相若甚至更高。